45、荻原家的餐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一口气,然后又问:“那么如果东京那边的结果到时不太顺利…”  

“那样的话…我会去读北海道大学。”沙优说到这里低下头来,小声道了一句歉。  

“用不着道歉,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是很成熟的想法,你能这么想就好了…还有就是,这件事你对家人讲过了吗?”  

“…还没有。”  

“这样么…”看着轻轻摇头的少女,美咲老师不禁有点困扰,但还是说道:“不管怎么说,这件事还是要和家人商量的哦?”  

“…嗯,我会的。”  

感到气氛变得有些沉重,美咲老师很快转移了话题。  

“关于东京那边的大学,你已经选好目标了吗?”  

“嗯,选好了。”沙优抬起头说道:“早应大学、青山学院、还有保底的不死川大学…我暂时是这么想的,不过还要看考试时间。”  

“嗯,早应和青学先不说…以你的成绩来说也不是办不到的事情,至于不死川大学…”  

美咲老师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眼神变得有些无奈,然后继续说了下去。  

“那已经是二流大学了吧?难不成你宁愿去一所二流大学就读,也不愿意选择北海道大学这种一流学府吗?”  

“诶?也不是这样…”沙优眨了眨眼睛,将视线偏向一旁,脑中没由来的又想到了早上的那个梦,就像是有个声音一直在呼唤她要去东京一样…  

看到她这没什么说服力的表现,美咲老师很是苦恼地长叹了一口气。  

任她先前再如何去想,也万万没想到本来最不该出问题的学生,却是偏偏出了问题。  

最后也只能归咎于年轻人向往外界的渴望,与追寻梦想一类的理由。  

虽然觉得这样有些欠考虑,不过这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她仅会给出建议,而不会多做置喙。  

念及于此,便是沉吟片刻。  

“既然你有这方面的想法,我那里有早应和青学的红皮书,你等下拿回去看吧。”  

“诶?那个,这怎么可以,我自己买就好了的。”沙优连连摆着手说道。  

不过美咲老师却十分坚持,并带着她回到办公桌那里,将两所学校的历代考题集合送给了她。  

至于不死川大学的红皮书…因为太过冷门的关系所以她也没买过。  

“总而言之,你只要做好早应和青学的备考就行了,不死川大学用不着特意准备,有什么问题之后可以随时来问我。”  

美咲老师说完又补充了一句:“还有就是记得把这件事尽早告诉你的家人,我们需要重新安排一场三方会谈,知道了吗?”  

抱着书的沙优沉默了一会儿,旋即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您,我会的,美咲老师。”  

“嗯,那么就这样吧,你也快点回去吃饭吧。”  

“嗯,我知道了,老师再见。”  

沙优恭恭敬敬地打过招呼,而后便离开了教师办公室。  

漫步在午休间的走廊,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树叶在微风中簌簌作响。  

高大的树木挺立在教学楼外侧的转角。  

不知不觉中,原本翠绿的叶片已变得深黄。  

有学生正坐在树下吃着午饭,干净的白色衬衫看上去很是整洁,将人衬得十分利落。  

沙优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站在窗边向下望去,忽然觉得这一幕的画面很好。  

如果是夏天就好了…  

阳光、树木、树下的少年。  

很有电影的感觉。  

回想着与美咲老师的谈话。  

她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拿出了手机,拨通了某个电话号码。  

“喂?妈妈吗?嗯…我有件事情想和你与哥哥说,我们三人晚上可以谈一下吗…”  

就这样到了晚上。  

荻原家的餐厅,家里的成员罕见地聚集在了一起。  

包括总是忙碌于公司事务的哥哥,今天也早早返回了家中,准备听取妹妹在电话中所说的“重要的事情”。  

餐桌上摆满了令人食指大动的丰盛菜肴,那是少女为了晚上的聚会特地准备的,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便是在这样的场合下,鼓起勇气的沙优就把今天与老师所谈论的事情,如实告知给了自己的两名亲人。  

当听到她所说的内容以后…  

“——东京??”  

不出意外的,荻原太太惊愕不已地瞪大了眼睛,思绪为之一顿。  

一旁的荻原一飒亦是目瞪口呆,万万没想到会遇上这么一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缓和。  

回过神来的荻原太太立刻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为什么要去东京??北海道大学怎么办?我不同意。”  

沙优对此也不意外,只是冷静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并表示自己不会放弃北海大大学的推荐资格,仅是在此基础上试着去考其他学校,最后并不会影响到升学。  

为了让母亲更容易接受,她隐去了关于不死川大学的事情。  

荻原太太的脸色这才好了一点,但却依旧有些不能接受,遂开始进行劝诫。  

“就算是这样,北海道的传媒学和教育心理学也不差吧?为什么要特地跑去东京。”  

「因为我想去。」  

沙优清楚这种单纯的理由无法行得通,于是便将提前准备好的托辞说了出来。  

“因为相比起北海道来说,东京那边的就业机会更多,相关企业和机构也更加完善。虽然等大学毕业后再去工作也可以,不过提早去那边熟悉情况会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