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蛇蝎美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傻子”被“贾公子”训斥的模样,是忍不住抿嘴笑了声。  

“柳姑娘,你这今日里来寒舍,一时间我也没准备什么…这…”  

“无妨,既是来,伶花自然是有好去处要带公子去的,”伶花姬此时的模样那是有几分两眼带春的意思。  

柴和要真是“武胜文”那样的情路懵懂的书生,那可经不住这伶花姬这双媚眼。  

可惜,他不是。  

而且,别说是这伶花姬了,就是天下第一绝色在他面前,他也能坐怀不乱。  

其实柴和听说方戟要找他做这个局,他心里是有些拒绝的。毕竟这是在挖他伤疤、  

当然因为他没说,显然方戟和尤田他们也不清楚他的事…  

其实柴和在鲸头帮时有一次回来,大伙一起喝酒。柴和一只脚踏空,是踩到了烂木板上,这脚一陷下去,便是磕着了蛋…  

那日里虽然剧痛难忍,但因为喝了酒的原因,他倒头就睡了。  

这第二天疼痛难忍才想起去看郎中…却是这辈子都不能人道…  

柴和庆幸的是当时娘子已经有了身孕,不过从此心里有了邪火却是再不能发泄,一来二去,他对于这事自然是看淡了。  

当然,是不得不看淡…  

现在想起来,还有几分蛋蛋的忧伤…  

当然了,柴和这事情自然是没和兄弟们说,毕竟男人嘛,还是要有些面子的。  

不过真当接了这个任务,柴和倒是不禁感慨,这个任务确实他是最合适的。  

硬要说的话,那就是在他看来,没有一个正常男人是能忍住不“吃”了这伶花姬的…  

此时柴和做作起来倒像是像极了武胜文那种“精益求精”的样子。  

伶花姬见到这“贾公子”对她不像是其他男人那般,便是心里有了几分好奇感。而且再看这“贾公子”俊朗模样便是爱极。  

伶花姬此时再看“贾公子”的住所,虽然简陋,但是胜在整洁。而且墙上挂的装饰都是“贾公子”的妙手丹青,心里便是更加赞赏他。  

再看那桌上的字,便是不禁小嘴微张,有些吃惊。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伶花姬念了一遍这诗,便是点头。  

“这是公子今日里在船上作的那首吧…”  

“柳姑娘也听到了?”柴和此时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  

“其实小女刚刚就在船上,听了公子的大名也是惊喜万分。”  

但此时柴和又是摇头,又是学“武胜文”那个较真的样子。  

“我这诗,是比不上那罗提刑那首。真真的好词。”柴和此时是赞赏道。  

让他朗诵全文那是不可能的,此时的柴和倒是翻了桌案上的下一张,赫然是那首水调歌头。  

“这词的意境,非我辈能及。而初听这词,便是让在下想起了柳姑娘。”此时的柴和又是一副羞涩的大男孩模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与姑娘一日未见,但如隔三秋。虽同是在洛城,但却仿若隔了千里,万里。”  

伶花姬此时此刻是真正的心动了,眼角竟是有些眼泪。  

牛生此时虽然还是一副痴呆儿的样子,但心里却是激动万分。心里的意思多而乱,但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字:“卧槽!这也行?”  

再看这柴大哥,面对伶花姬这样的大美人都是能坐怀不乱,演的入木三分,实在是看得她啧啧称奇。  

所以,其实别看牛生年纪小,但是这伶花姬是大美人他也是知道的。  

伶花姬此时的模样,若不是他和那丫鬟小玉在场,可能是恨不得跳到这“贾公子”身上。不过此时见这“贾公子”有些生疏但是暖人心的告白,便是觉得今日里来得值了。  

“那公子,不如随伶花出去一聚。”  

“好是好,就是舍弟…”柴和自然是不忘要捎上牛生的。  

“无妨,便是让下人跟着照顾便是。”  

伶花姬今日里倒真不想昨晚那般有“吃”掉柴和的意思,今日里是真真的想要单纯的一起出游。  

伶花姬了解三皇子,这三皇子在外面一旦受了气便是会拿她当发泄的工具。  

她今日里是看到这三皇子有些火急火燎,甚至就连邀请王司徒的事都亲自推了。  

因此在这种时候伶花姬可不敢偷腥…  

此时就连牛生也带上,牛生倒还是和柴和一个马车,这伶花姬也没有说是要与他同乘一辆的意思。柴和便是松了口气。  

此时马车上只有二人,牛生便也是变回正常模样,此时见到柴和松了口气,便是忍不住偷笑。  

“柴大哥,你这手忍耐可了不得。我觉得这事应该说给师傅听,让他对你刮目相看。”牛生倒是忍不住赞扬柴和。  

而柴和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分明是“因祸得福”的事,他自惭形秽还来不及好吧。  

“柴大哥,其实我师傅在我看来虽然是最厉害的,但是他有一点还是和普天下男人一样的,那就是好色。其实在我看来,他除了我家将军,还有其他的女人。”  

而远在三皇子船上的方戟是打了个喷嚏。  

柴和倒也想,但是身体不允许呀,有苦说不出。  

而此时柴和为了在这事情上转移注意力,是撇开马车望了下外边,却是眼睛一凝。随即柴和是拍了拍牛生,示意他看外边。  

牛生听了自然是挑开马车窗帘露出一个小缝望着外面。  

他们是看见那丫鬟小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