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两个谜语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罗兄,对于我刚才说的,你有什么看法?”此时依旧是在三皇子府上。罗槐和沈夏倒是有了两人独处的机会。  

“没想到,不过也不是很吃惊。”罗槐却是笑了声。  

对于沈夏刚才说的,罗槐与其说是吃惊,倒不如是想说:“不会吧”。  

没错,沈夏亲口答复三皇子,说是太子现在身子虚,确实不能人道。  

这句话的意味可就深了。  

真要说的话,会死人的,很多人。  

如若太子不能人道,那么太子妃的孩子是谁的?  

而这个问题简直就是抓住了太子的痛脚。  

不过嘛,罗槐此时听了的反应,却只像是听了一件八卦事一般。  

“罗兄不问问?”沈夏看罗槐的反应,便也是笑了声。  

“问什么?”  

“太子的事是否真?亦或者这么重要的消息,罗兄的反应有些平淡。”沈夏此时想起他说这话的时候,那三皇子的反应,那简直是掩饰不住的欣喜。  

毕竟是抓住了太子的痛脚,换言之,三皇子觉得自己的计划可行了!  

“这个嘛,对于你说的是真是假,我还真判断不出来。不过我想,方老弟应该能看得出的。”  

这点沈夏自然是同意。方戟是第一个通过交流知道了他野心的人。  

就连那太师,都是因为与他师傅相熟,观察了他许久才猜到。也就是说,他在方戟面前,大概率是藏不住事的。  

“所以呢,不管你说的是真是假,结局已经定好了呀。”罗槐此时是笑了声。  

沈夏也知道,罗槐看出了他刚刚与莫流的交流。  

“三皇子的胜算,一直是三位皇子里最低的。这次铤而走险,不得不说确实有机会。以三皇子的性格,是有可能拼一次的。”这点罗槐倒是对三皇子的勇气肯定了一番。  

“其实要说的话,我对于太子的事还是有些好奇的。你刚才说的是太子现在身子虚,是有些模棱两可。那说明不代表过去。这点我很在意。”  

沈夏听了,却是一笑。  

“虚虚实实,始终事情口说无凭。罗兄,其实经过家师的经验,滴血认亲是可以作假的。”沈夏此时又是笑道。“而这件事,太医是知道的。那么要想判断孩子是不是太子的,除非你能抓到太子妃,也就是我师妹真的犯了事。”  

沈夏此时是笑了声:“这次太子的伤,可谓是因祸得福了。”  

罗槐听了,是看着沈夏。  

他知道沈夏知道事情的答案,但就是不说。  

至于所谓的因祸得福,那当然是太子受了内伤,可以把他不能人道的事归结为是受了内伤,那么这事情就无法辩驳了。  

“那罗兄,回答了你的问题。沈某能否问你几件事?”  

“嘿,你这人倒是有些耍赖,明明是你让我问的。”罗槐是没想到这姓沈的也是老奸巨猾型的。  

“罗兄,你刚才说的关于康之问的事,是否属实?”沈夏倒是很直接,便是问出了问题。  

“虚虚实实,何必问呢?”罗槐也是回答得让人疑惑。“不过中秋确实有场好戏,不要错过了。”  

其实硬要说的话,罗槐现在还是很危险的。  

毕竟他刚才说的虽然像是真的,但那三皇子未必会信。哪怕罗槐觉得自己说的话已经有七分真的了。  

“不过沈兄,你可比我大上几岁,这叫我罗兄嘛…”罗槐这才想起,沈夏可是奔三的年纪。  

“无妨,方兄比罗兄你还小,我都是如此称呼的。”  

这家伙,倒是很随意。  

“那沈兄,可否救小弟一命。”  

罗槐这话说得突然,却是让沈夏笑出声。  

“你现在开始怕了?”  

“这三皇子行事冲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罗槐说得倒是心里话。  

虽然他其实没多怕,但是就怕遇到这种愣头愣脑不顾后果的。  

恰在此时,二人是听到了一阵打斗声,那三皇子府上传来“有刺客”的声音。  

二人此时面面相觑,自然是有几分好奇。但是刚要出去,却是被门外两个西域大汉拦住。  

“三皇子有令,还请两位公子在此歇息等候。”  

罗槐看了眼沈夏,是冲他使了下眼色。  

而沈夏又像是莫名会意,此时二人是退回了里面。  

“药王大徒弟,身上可有防身的药?”罗槐是低声问了句。  

“有是有的。不过…”沈夏此时的表情倒不像是迟疑,倒像是想让罗槐决定。  

“不过什么?”  

“我这确实有伤人的药,只不过这药粉泼中身体,会让这身体溃烂。”沈夏看了眼两个西域大汉,意思也很明显了,这药有点残忍。  

“塞外的西域人,反正不是大魏人。倒不如让我来。”罗槐听到溃烂两个字就莫名兴奋。  

“这药容易伤到自己,还是沈某亲自来吧。”  

此时二人又是来到门口,罗槐自然是跟在沈夏的后头,以防被误伤。  

那两个大汉见了自然又是挡住去路,而就在此时突然沈夏是把自己手上的药粉一扬,这两个大汉是捂着痛处痛苦倒地。  

沈夏自然是轻手了,只泼到那两个大汉的身上。  

这两个大汉偏偏不喜欢穿衣服,倒是好事,也让沈夏放他们一马,没扬到脸上。  

不然轻则毁容,重则瞎了眼甚至危及生命。  

“这两包药是解药,抹到患处。不过抹了切记不可乱动,不然是好不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