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上中下三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别过来…”  

这句话倒是让方戟没想到的,试想一下,他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觉得他有超能力,就这么一说,他就真的不过来了。  

就在这阮廷玉来个“穷图匕现”,一把匕首想要拿两个被绑的人当人质时,方戟抓起桌上的一根筷子就飞了出去。  

那筷子生生插在阮廷玉前面的木墩上。  

“你再走一步,下次就是插你的眼睛了。”  

这燕双鹰式的威胁方戟很喜欢。可惜这世上还没有枪,要不然还能学燕双鹰来一句:“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  

阮廷玉倒还算是有种,只是额头有些冷汗,咽了一口唾沫,便是把匕首给扔在了地上。  

“槐哥儿,这家伙叫什么?”  

“喂,有你这样当着人的面叫我名字的吗?”罗槐嘟囔了一句。“这家伙叫阮廷玉,阮家二公子,阮家是江南府的世家,别的没有,就是特别有钱。”  

“对对对,两位好汉,我们阮家很有钱…”  

“让你说话了吗?别插嘴。”方戟骂了一声,而后便是让罗槐给楼南二人松绑。  

楼南被罗槐松绑,第一时间是要去看秦安的情况,但因为被绑着太久,腿有些麻痹,差点一个琅跄摔在地上,得亏罗槐还算眼疾手快,一把扶住。  

“秦叔,你怎么样了?”  

“少…少爷,老身没事…”秦安说话的声音非常虚弱。  

罗槐看着这秦安,双手没了指甲盖,双腿被打断,手段极其残忍,让他有些不忍心去看。  

楼南看了秦安的状况,便是怒火上头,拿起刚刚被阮廷玉扔在一旁的匕首,就要刺死阮廷玉,但是却被罗槐一把拦下。  

“楼兄弟,别冲动,这人现在都这样了,你还怕他还能跑了不成?”  

罗槐双手握住楼南那因为愤怒握紧匕首的手,紧接着慢慢掀开他的拳头,接过了手上的匕首。  

“多谢二位恩公搭救,多谢…”楼南此时抹着泪,身子都有些颤抖。  

方戟很明白这种死里逃生的感觉,尤其是第一次经历的时候。当卸下心里积压着的负担,眼泪往往绷不住。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真正明白以后连哭的机会都没有的那种感觉之时,真的会想嚎啕大哭一场。  

“楼兄弟,你先去找东西给这位秦老伯包扎一下伤口,然后把你们的事情,都说给我们听。”  

“也就是说,你还杀了人父亲?那我可帮不了你了阮廷玉?我们大魏那是百善孝为先,你晓得不?”  

“槐哥儿,你不是和你爹断绝了父子关系?”  

确实,方戟觉得全场这个“大孝子”是最为资格说这句话的。  

“去去去,多嘴。”罗槐笑骂了一句。  

此时方戟与罗槐已经听完了楼南讲述事件的经过,罗槐眼珠子转了转,随即便是拉着方戟低声商量。  

“方老弟,这事你怎么看?”  

“还能怎么做?阮廷玉是不能留的,但是他一死楼南一样遭殃,听你说的这江南府阮家的本事,事发后,楼南必死。”方戟叹了口气,随即看着罗槐的眼睛,看样子两人都是“心有灵犀”。  

“除非…”  

栽赃,嫁祸,方戟上一世其实没少干,当然这一世前不久刚干了一笔,帮助那谢金牛杀了李瀚,甩的干净。  

但是这一起明显比起谢金牛那件事更不好办。谢金牛那事,还算简单,一来他与李瀚并无交集,二来谢金牛也不知他的名字。那谢金牛事后也肯定是不会回洛城,不然给康王“私下报复”的机会实在太蠢。  

谢金牛虽然憨直,但不是真的全蠢。  

也就是说对于日后要在洛城发展的方戟来说,没啥大影响,哪怕谢金牛在,顶多会说二人是老朋友,康王还能查到他头上不成?  

估摸着现在的康王正想办法针对那被他嫁祸的“王太尉”呢。  

但是阮廷玉…  

方戟刚刚为止还算是见义勇为。但是现在,他算是有了“私心”了。  

他想开酒楼,而眼下的醉仙坊正是他想要的。而开酒楼,现在看来,就是要与阮家争利。大抵上局面就是以后这洛城,有他没阮家,有阮家没…不存在的,阮家必死。  

阮廷玉该死,但是得有个法子让他死远些。  

眼下他初来乍到洛城,公然挑衅阮家这么一个世家,与他而言不能说找死,但是至少发展有些受阻是免不了的。  

所以必须得栽赃。  

把这阮廷玉直接弄死,说是说得过去,但是阮家免不了还是会暗着来。  

槐哥儿保了?现在指望不上,方戟确确实实的知道槐哥儿与他那尚书父亲有很深的矛盾。  

父子间是没有隔夜仇,但是明显这对父子的夜晚是南北极的极夜,很长时间都不会天亮。  

那么处理阮廷玉,需要做到的只要一点:拉人下水。  

方戟人生地不熟,洛城谁能背这个黑锅他还真不清楚。  

但是显然面前有个“洛城万事通”知道。  

“这件事,能够嫁祸的只有三个人,随你挑。”  

而果不其然,槐哥儿的脑子里已经有了三个嫁祸对象了。  

“哪三个?”  

“第一个自然是痞子王爷李驰,痞子王爷混不吝,而且护短。绮萝商会全洛城都知道是这痞子王爷的,你去求求绮萝,现在给你把刀剁了阮廷玉都成。”  

方戟皱起了眉,先不说这绮萝会说什么,难保他不会被小洛姑娘咬死。  

“下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