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好的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韩世忠,吕元直和张德远怕人多眼杂,选择人们傍晚吃饭的时候来,康王笑着对邢秉懿说,“他们倒有口福。”  

三位大员在驿馆内郑重的向康王殿下行礼,个个神色凝重。  

康王请三人入座,品尝他的手艺,邢娘子,雁翎和张秾都在座,原以为这三人来了便要说议和之事,然而没有,谁都不提一个字,只问些上次分手后金州的近况。  

康王对张德远道,“枢密使惹怒了太上有些不该,枢密使不是南岳大帅,面对的不是手下将佐,不过孤已替你与太上讲情,太上已点头你不必去永州了,还在枢密院。”  

韩世忠最先表示高兴,对张德远道,“你看怎样?我叫你等等康王没错吧?”  

张德远见雁翎和张秾也在,便绝口不说议和之事,但他从康王的第一句话中听出了希望。  

他是因为抵制议和惹怒了道君,康王一到就为他复了职,意思很明白,有些话根本不必明着问,议和是不会成功的。  

韩世忠不行,几杯酒下肚已然忍的不能再忍,问道,“大王,你接了议和的旨意了,就真打算议和吗?”  

吕元直和张德远都给韩世忠使眼色,当着几位女子在场,递眼神儿又不敢太明晃晃的,韩世忠不察。  

康王瞟了一眼雁翎,看她低着头吃饭,耳朵也支楞着呢。  

他说,“治国的大事要讲规矩,孤是兵马大元帅,是亲王,怎敢不奉官家旨意!比之于战和,孤更在意上行下效,无规矩难成方圆。唐太宗玄武动刀,虽有万般无奈,但人家有雄才大略确实执政后做出了样子,孤恐怕是没人家那个能力,所以半点也不敢妄行,官家说什么,我就做什么。”  

邢秉懿很配合的说,“是呀,知法犯法的事可不能做,主张最大是旨意,任何人都不能不听从,不然规矩岂不乱了,太上说议和我便赞成议和,九哥说什么我就跟着做。”  

韩世忠欲言又止,被康王以神色制止,很难受。  

张秾很担心江西,张伯英没违道君的旨出兵了,可是违了军纪,要脱一层皮。  

康王好像猜到她在想什么似的,立刻看她,面如春花媚眼似露。  

他像是对邢秉懿,也像是对她,正色道,“孤同吴娘子刚说过了,三哥为国捐躯身无后嗣,小潘诞子要过继给三哥!但我大哥也无人继承香火怎么办?”  

邢娘子等人急问,“怎么办?”  

康王说,“孤要奏请太上太后,临安三鱼谁先有了胎孕,将来便过继给我大哥为后,不是赵姓的,也赐给赵姓。”  

张秾就笑问韩世忠,“大帅,我大姐怎么样?”  

这次韩世忠听明白了,大大咧咧的说,“韩某一直忙于军务哪里顾的上这个闲事,反倒是张夫人你刚从江西回来,恐怕要看你了!”  

张秾说了声“讨厌”,安下心来吃饭。  

从金州回来后她肚子里可就真像有颗种子扎根儿了,此时猜康王这么说,简直是专门当众给她留的后路。  

那她就不担心张伯英了,康王为了丢旗子的事叫他脱一层皮才好。  

康王说,“孤来建康是奉旨议和的,大方向都靠太上如何定夺,我们身为臣子半点不要逾越,只做好份内之事也就是了。三位也尝了我的手艺,那就暂回吧,孤该与家里人说说话了。”  

张德远和吕元直等人猜出来了,在正式议和前,康王不想给人留下结党的口实,闻言便一同起身告辞。  

三人晚上来见康王,还个个轻装简丛,就为不惹人眼目,到了驿馆外面的小巷中张德远才说,“大帅你还想什么清君侧呢,岂不闯了大祸。”  

韩世忠此时已有些回味过来说,“康王一来便复你之职,最不乐意的不是别人,就是秦会之和李回,老韩刚想明白了!”  

张德远问,“大帅你明白什么了?”  

韩世忠低哼了一声道,“我知道康王从金州带了好多人,吴娘子也来了,为什么我们在这里未见她?康王一动左右亲军统制必然同行,可我在驿馆也只见了右统制,没见到的人一定留在淮西了。”  

正说着,见大道上高挑着明灯,有一大队人往这边来了,灯上写着“秦府”。  

吕元直说,“看来康王又说不了话了,姓秦的排场真大,大晚上摆给谁看。”  

张德远说,“真正将奴性生到骨头里的人也最会做老爷,我们避过他吧!”  

右统制一看来的是宰相,非常的客气,立刻就给通报,而且还允许跟进两位秦府家人,让他们到偏厅喝茶。  

再一看康王居然亲自站在门阶上迎接宰相了。  

秦会之俯身前趋,要行大礼,被康王满面春风的扶住,“秦相爷怕是要主持和议,大事多的是,快请!”  

仅凭康王这一句话,入厅时,秦相爷的腰就挺起来了。  

照例入了座,秦相爷赶上了一顿残羹,吃的津津带味,还被邢娘子领着敬了酒,他对康王道,“不是为臣主张议和的,是老官家有此意,我必遵行啊。”  

康王说“好的很”,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主意虽是孤父皇所定,但料想阻力也不少,总少不了秦相爷的力挽狂澜。  

秦会之道,“那是不必说的,老官家忍着失子之痛还要议和,是站在举国大计的基础上考虑事情的,战乱多年百废待兴,金人既然想议和,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康王再道,“好的很!相爷之意好像也不违孤的本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