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3/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成了很多个疑问。  

——假定一个人遇上了麻烦,处境不妙。在群体中变成了异类,表现出弱势的一面,才会遭受攻击和驱逐。  

——按照HOMO(人属人族智人)的定义来说,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在认知事物时会依赖天性选择适合群居的同族。  

——天性的部分包括生活起居、出行、饮食、文化、语言等等行为习惯,人会认可熟悉的一面,用自己当做尺子丈量别人,比如我能做到的事情,别人也理应要做到,好比每天每人都应该要交给老师的作业。否则在潜意识中,就会发生分配不均的冲突。  

——我并不是个合群的人,假定“撕开裤裆”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HOMO群体的认知里,一个处在成长期的个体如果表现出撕开裤裆这种体征,那么这次事件对群体来说就是陌生而且难以理解的,是不符合群体标准的,当然要进行攻击。  

想完这些,他感觉自己的脑袋里又多了点奇怪的知识。  

这些东西没有贬义或褒义,按照唯物辩证法,他决定做个简单的试验,来证明这是事实。  

就这样,小伍没有脱下开裆裤,就这么往上套了一条完整的裤子。  

他跑到室友面前,开始人类迷惑行为。  

“你看我的裤子!”  

室友疑惑:“怎么了?”  

小伍脱下外裤,露出里面破破烂烂的开裆裤。  

室友又惊又喜:“哇!你这是干嘛去了啊!”  

小伍提起裤子,仔细观察着室友表现出来的情绪动态。  

室友脸上的笑容也僵住,渐渐开始警惕。  

“干啥呀?”  

小伍:“我打篮球的时候不小心劈裂了裤裆。”  

室友恍然大悟,表情也从警惕慢慢变回心安理得。  

“哦!这样啊!”  

小伍又把裤子揭开。  

室友果然大喜。  

“哈哈哈哈哈!玩呢?什么招能玩成这样?”  

小伍提上裤子,实验很成功。  

暂时能得出以下粗浅的结论。  

——大部分HOMO(人属人种人族)的社会行为,都会遵循身体的信息素和电信号而做出反应,就算后天教育也很难根除。  

——举个例子,教科书上会写“看见苦难时,要有同理和共情的心,并且施以援手。”  

——但是刚才没人来帮助小伍,哪怕给他清凉的裤裆盖上一条遮羞布,给他一件外套也好,系在腰上挡一挡也行。  

——那么可以得出一个更加粗浅的总结。  

人,除了在思考时与野兽有别,放弃思考时更偏向灵长类动物。  

思考是多么难的事情啊,思考是多么痛苦的过程啊。  

光是科学的“证伪”过程就包含了一次次恐怖又复杂的推翻,要把原来的理论都筛选检查,一次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领域里反复试错,一旦证实前人的理论有误,那么又是一条满是荆棘的重建之路。  

抛开这些不提。  

因为这件事,这件小事让小伍的高中生活变得异常艰辛。  

他的同学不喜欢他,他的室友恐惧他。  

他的老师很难和他沟通,他的家人也很难理解他。  

他的表达能力没有任何问题,但把一件事的行为动机都拆解开,露出里边的兽性时,一切都会朝着最糟的方向而去,像是没有衣物遮挡一般赤身裸体,像是失控的高速列车,只能脱轨坠亡。  

公元二零一四年。  

小伍升入大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他喜欢泡在图书馆里,因为文字是不会变的,不像人这团血肉铸造的混合体。  

他坚信万事万物之间都有联系,偶像是伟大的革命领袖。  

他像是一台精密的机械,偶尔抽烟,但从不饮酒。  

他的室友也跟着他,开始把鞋放在走廊的鞋架上,开始规整作息。  

最近关于他的传闻越来越多。  

有人说,他去了咖啡厅,不看手机,不带电脑,不聊天,不说话。  

就坐在那里,喝一杯无糖无奶的黑咖啡,每一口都很平均,保证在八分钟内喝完。  

——像个变态连环杀人狂。  

经过高中的磕磕碰碰之后,他其实已经圆滑了很多。  

他懂得如何给家里打电话,面对父亲的无条件催促儿子谈恋爱处对象讲感情时(简称催情),也能用一套说辞对付过去,而不去触碰父亲的暴怒红线。  

他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就算图书管理员给他捎带点水果,他也会按照水果的实际价值,还给对方相应的劳动力,比如打扫书架。  

他拥有共情能力,看见书库里有人拿不到高架上的沉重典籍,他会主动帮忙,取下刊物,并且要求对方记住自己的名字。  

——是的,只要记住名字就行。就像是别人遇见的困难,也只是想要一窥典籍的书名而已。  

他知道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再强,也斗不过肉身。  

就好比嘴上说“不能熬夜”,但身体却很老实。  

心中想着要“好身材”,可是一条杠铃都懒得举。  

有考研的“大梦想”,只是脑子浑浑噩噩怎么都记不住要点。  

这种例子太多太多,在一次次小伍的实验里,都得到了论证。  

他没有理想,但能够赋予肉身一个理想。  

比如从HOMO的角度出发,把基因或模因传递下去。  

基因是肉身的故事,是儿女。  

模因是精神的故事,是思想。  

前者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