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之争 第九百七十三章【幕僚】(中)(1/2)
刘建设道:“张书记,这件事是过去定下来的,当时昝书记已经批复过了。”
张大官人一听他这么说,顿时没有好脸色了:“既然是昝书记批复过的,你跟我说就没这个必要了,你找昝书记说去啊!”
刘建设没想到张扬说翻脸就翻脸,自己怎么说都是滨海的县委副书记,情面上多少也要顾及一些吧,可人家根本没把他当成一盘菜,刘建设心里又是沮丧,又是恼火,可他也没有跟张扬当面翻脸的胆色,闷了一会儿方才道:“张书记,我们机票都订好了。”
张扬道:“啊!这事儿回头再说,我还有点事需要处理。”
刘建设就这么被赶出去了。
刘建设走后,张扬拿起了电话,他给宋怀明打了个电话,电话中他把成立滨海保税区的想法向宋怀明说了。
宋怀明首先肯定了他的想法,可是同时也指出了这件事难度不小,滨海方方面面在平海都谈不上突出,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地理上。
张扬道:“宋叔叔,这事儿我第一个找您沟通,目的就是找您要支持的。“
宋怀明笑道:“我说过不支持你了吗?整个平海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保税区,如果滨海保税区能够申请成功,对平海来说当然是一件大好事,对于平海的未来发展具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不但可以提升滨海乃至北港的城市定位,也可以推动整个平海北部的经济发展,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前瞻性。”
张扬道:“这么说,您就是支持我了!”
宋怀明道:“当然支持!”
张扬道:“宋叔叔,我多问一句,您支持我是为私还是为公啊?”
宋怀明忍不住笑了起来:“对你我是公私兼顾!”
宋书记说话就是有水准,一句话说得张扬心里那个舒坦,其实他心中明白得很,宋怀明绝不是一个徇私的人,看来王志国给自己的这个提议真是高明啊,这一步棋走对了。
宋怀明道:“张扬,申请保税区和申请撤县改市可以同步进行,而且保税区的事情应该先行,如果保税区可以申请成功,撤县改市的事情几乎不存在任何的问题,在我看来保税区比撤县改市的意义更大。”
张扬道:“我知道啊,保税区实惠啊,真要是成了,我就有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提款机了。”说完他又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笑道:“是滨海老百姓的提款机。”
宋怀明道:“这件事你尽快拟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书,送到我这里,我给你开绿灯,上层的关系我尽量帮助疏通,当然你自己也要尽力。”
张扬道:“宋叔叔,这件事我想低调进行。”
宋怀明一听就知道他顾忌的是什么,笑道:“行啊,现在心里有些城府了。”
张扬道:“就是不想旁生枝节!”
宋怀明鼓励他道:“好好干吧,省里对你目前的工作还是非常满意的。”
张扬才不在乎其他人满不满意,在平海,只要宋怀明说满意就够了。
张大官人紧锣密鼓的筹备保税区事宜的时候,也没忘记节流这件事,常委会上他着重提出了公费支出的问题,张扬说到公费出国一事的时候,刘建设的脸就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蔫了,他感觉自己在这件事上成为了出头鸟,现在这位张书记要枪打出头鸟,把他当成了首要目标。
常委们心里都明白这件事是如何引起的,最近需要出国考察的只有刘建设,想不到撞在枪口上了,多数常委并没有幸灾乐祸,反而产生了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要说起出国考察这件事,大家都是轮流来的,县长许双奇也参加过多次这样的考察,谁也没觉着这种事不正常,可张扬来了,这滨海就变天了。
张扬列举了去年一年公费出国的大概支出,他敲了敲会议桌面道:“一千二百万,这是去年一年公费出国的全部消费,我想问一问,一千二百万代表着什么?我们的城市亮化没钱,道路改造没钱,城市绿化没钱,无数老百姓生活在贫困线上,可是我们却有一千多万用来出国考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绝大的讽刺!”
张扬说话的时候所有常委都沉默了,谁比谁都干净不了多少,至少今天出席会议的常委中全都公费出过国,而且都出过不止一次。
许双奇冷眼看着张扬,心说你丫就没公费出去过?打死我都不信。
张扬道:“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大家出国考察,走出去,请进来一直都是我们所提倡的,只有走出去才能学会别人先进的东西,是好事儿,但是我想问问,去年花了一千二百万,滨海学来了什么?这一千二百万的出访经费给滨海带来了多少效益?”
没人回答他的问题,不是不敢回答,是因为没有底气。
张扬道:“我举一个例子,去年八月,昝世杰同志率领了一个十五人的考察团,前去澳洲考察畜牧业,说是去学习人家的奶牛喂养和奶粉加工。抛开咱们滨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畜牧业和奶业不提,我想算一笔账,考察团一行十五人,在澳洲一共考察了十二天,话费是五百多万,也就是说平均一天接近五十万元人民币,每人一天三万多,这个数字我不想去详细追究,单据看起来很完整,我就是想问一句,五百万能买多少头奶牛?这些钱是不是都该花?一个县城的考察团,出门坐飞机,还需要头等舱吗?去国外考察,为什么一定要五星级的大酒店住着?花这些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他们把钱交给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挥霍,是因为他们相信我们这些父母官
张大官人一听他这么说,顿时没有好脸色了:“既然是昝书记批复过的,你跟我说就没这个必要了,你找昝书记说去啊!”
刘建设没想到张扬说翻脸就翻脸,自己怎么说都是滨海的县委副书记,情面上多少也要顾及一些吧,可人家根本没把他当成一盘菜,刘建设心里又是沮丧,又是恼火,可他也没有跟张扬当面翻脸的胆色,闷了一会儿方才道:“张书记,我们机票都订好了。”
张扬道:“啊!这事儿回头再说,我还有点事需要处理。”
刘建设就这么被赶出去了。
刘建设走后,张扬拿起了电话,他给宋怀明打了个电话,电话中他把成立滨海保税区的想法向宋怀明说了。
宋怀明首先肯定了他的想法,可是同时也指出了这件事难度不小,滨海方方面面在平海都谈不上突出,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地理上。
张扬道:“宋叔叔,这事儿我第一个找您沟通,目的就是找您要支持的。“
宋怀明笑道:“我说过不支持你了吗?整个平海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保税区,如果滨海保税区能够申请成功,对平海来说当然是一件大好事,对于平海的未来发展具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不但可以提升滨海乃至北港的城市定位,也可以推动整个平海北部的经济发展,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前瞻性。”
张扬道:“这么说,您就是支持我了!”
宋怀明道:“当然支持!”
张扬道:“宋叔叔,我多问一句,您支持我是为私还是为公啊?”
宋怀明忍不住笑了起来:“对你我是公私兼顾!”
宋书记说话就是有水准,一句话说得张扬心里那个舒坦,其实他心中明白得很,宋怀明绝不是一个徇私的人,看来王志国给自己的这个提议真是高明啊,这一步棋走对了。
宋怀明道:“张扬,申请保税区和申请撤县改市可以同步进行,而且保税区的事情应该先行,如果保税区可以申请成功,撤县改市的事情几乎不存在任何的问题,在我看来保税区比撤县改市的意义更大。”
张扬道:“我知道啊,保税区实惠啊,真要是成了,我就有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提款机了。”说完他又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笑道:“是滨海老百姓的提款机。”
宋怀明道:“这件事你尽快拟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书,送到我这里,我给你开绿灯,上层的关系我尽量帮助疏通,当然你自己也要尽力。”
张扬道:“宋叔叔,这件事我想低调进行。”
宋怀明一听就知道他顾忌的是什么,笑道:“行啊,现在心里有些城府了。”
张扬道:“就是不想旁生枝节!”
宋怀明鼓励他道:“好好干吧,省里对你目前的工作还是非常满意的。”
张扬才不在乎其他人满不满意,在平海,只要宋怀明说满意就够了。
张大官人紧锣密鼓的筹备保税区事宜的时候,也没忘记节流这件事,常委会上他着重提出了公费支出的问题,张扬说到公费出国一事的时候,刘建设的脸就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蔫了,他感觉自己在这件事上成为了出头鸟,现在这位张书记要枪打出头鸟,把他当成了首要目标。
常委们心里都明白这件事是如何引起的,最近需要出国考察的只有刘建设,想不到撞在枪口上了,多数常委并没有幸灾乐祸,反而产生了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要说起出国考察这件事,大家都是轮流来的,县长许双奇也参加过多次这样的考察,谁也没觉着这种事不正常,可张扬来了,这滨海就变天了。
张扬列举了去年一年公费出国的大概支出,他敲了敲会议桌面道:“一千二百万,这是去年一年公费出国的全部消费,我想问一问,一千二百万代表着什么?我们的城市亮化没钱,道路改造没钱,城市绿化没钱,无数老百姓生活在贫困线上,可是我们却有一千多万用来出国考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绝大的讽刺!”
张扬说话的时候所有常委都沉默了,谁比谁都干净不了多少,至少今天出席会议的常委中全都公费出过国,而且都出过不止一次。
许双奇冷眼看着张扬,心说你丫就没公费出去过?打死我都不信。
张扬道:“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大家出国考察,走出去,请进来一直都是我们所提倡的,只有走出去才能学会别人先进的东西,是好事儿,但是我想问问,去年花了一千二百万,滨海学来了什么?这一千二百万的出访经费给滨海带来了多少效益?”
没人回答他的问题,不是不敢回答,是因为没有底气。
张扬道:“我举一个例子,去年八月,昝世杰同志率领了一个十五人的考察团,前去澳洲考察畜牧业,说是去学习人家的奶牛喂养和奶粉加工。抛开咱们滨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畜牧业和奶业不提,我想算一笔账,考察团一行十五人,在澳洲一共考察了十二天,话费是五百多万,也就是说平均一天接近五十万元人民币,每人一天三万多,这个数字我不想去详细追究,单据看起来很完整,我就是想问一句,五百万能买多少头奶牛?这些钱是不是都该花?一个县城的考察团,出门坐飞机,还需要头等舱吗?去国外考察,为什么一定要五星级的大酒店住着?花这些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他们把钱交给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挥霍,是因为他们相信我们这些父母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