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首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战,所有的人与妖都在关注。  

云端之上。  

赵长歌等人看到北原正在发生的一幕时,也是有着很多的感慨。  

“你们看到了没有,人妖两族的实力,已经稳稳占据了上风。”  

她虽然不懂战争,但是看到人妖两族联军向前推进的速度,也能观摩一二。  

“这种规模的战争,居然还没有逼迫异族的那些存在出现,可见,他们确实遇到了麻烦尚且没有解决,否则,无法解释,为何他们不趁此机会,收取人妖两族生灵之气血。”  

剑一也在揣摩。  

他偏执的认为,是剑七执掌的诛仙剑阵,发挥出了巨大威力,将那些强悍的魔物,全部杀绝了,或是将他们击打城重伤。  

目前,一定是躲在哪个地方疗伤了。  

无法参与,此次,人妖两族改被动为主动,向魔物发起的战争。  

“无论如何,都不能掉以轻心,一旦那些实力强悍的魔物出现,我们都必须出手!”  

早在选择极尽升华的那一刻,妖圣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要不是有天机子死后化作的光雨滋润,只怕,在极尽升华之后,就已经陨落了。  

北原。  

戚继光已经一口气打到了魔物大军的腹地。  

他开始运用大禹之鼎,将不灭薪火,倾注在那些旋涡当中。  

希望,借此可以将这种离奇空间封锁。  

但是,很遗憾,失败了。  

不灭薪火,虽然不灭,也堵住了那几个旋涡,可是挡不住摸魔物无尽铁蹄的践踏。  

“究竟要怎么样的方法,才能够堵住这些该死的旋涡?!”  

戚继光呲牙裂目。  

这些旋涡连通着另外一处空间,可以让魔物的援军,源源不断的降临在此界。  

既然无法堵住旋涡,阻止魔物大军的降临,那么,戚继光只有退而求其次。  

他与赵云兵合一处后商议,有赵云在此暂时阻挡住从旋涡中走出来的魔物士卒。  

而他自己,则配合项羽的行动,前后夹击敌军。  

以达到全歼魔物得目的。  

计划很成功。  

大战落幕之后,基本上,数百万魔物全被杀死了。  

人妖两族此次的联合行动,取得了重大成果。  

但是伤亡也不小,不过总体来说,要比魔物的伤亡要低。  

赵渊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异常高兴,“此战,说明了一点,所谓的特殊存在,也就是那些魔物,并非是不可能战胜的,他们想要灭世的念头,只怕,要折戟沉沙了!”  

赵向天道:“父皇,孩儿想去前线,希望,您能够允许。”  

作为皇室男儿,他觉得,非常有必要,要去前线杀魔物。  

这件事情,他想过很久了。  

当然,也知道其中危害,无非是一死罢了。  

他本以为,通情达理的父皇,能够打赢他的这个想法。  

但是,他想错了。  

赵渊坚定的反对,“你的两位祖父,都已经去边关杀敌了,我们皇室中人,为此战,付出了很多惨重的代价。你,不必去了。”  

“父皇,身为男儿,又有武艺傍身,如不保家卫国,岂不白活一生?”  

赵向天性子还比较单纯。  

算是有些鲁莽。  

他实在是不能理解,自己父皇的这个做法。  

但是奈何,自己的苦苦相求,父皇都视若无睹。  

“你是朕的长子,将来大魏朝的主人,是储君,此去,你若是遇到一些伤害,该当如何?”  

赵渊说明了利害。  

可是,赵向天有着自己的一套说辞,“即使孩儿死了,还有二弟。但是.父皇,您可还记得,曾祖父当年,是如何栽培皇爷爷他老人家的吗?  

远的不说,就说一统天下之后,皇爷爷他老人家,舍弃了任何皇家的有利条件,孤身入江湖,打出了赫赫威名,给世人证明,他为新任人皇,是合格的。  

后来,与妖的大战当中,皇爷爷他老人家,又亲自御驾亲征,种种所为,无不激烈着他老人家的后代子孙。”  

闻声,赵渊冷哼道:“可是你的皇爷爷死了!朕这辈子,从来没有过一次御驾亲征的经历,因为,你的皇爷爷,就是前车之鉴!先帝去世之时,我大魏险些动荡不安,遍地狼烟,种种情况,你难道,不知晓吗?”  

赵向天道:“可是,曾祖父将皇位传给皇爷爷的时候,是皇爷爷他老人家用自身威望,镇住了九州社稷。  

倘若有朝一日,您让孩儿接下这个皇位,皇儿一无资历,二无战功,如何安抚天下百姓?更何况,魔物的真正目标,是要吞并天下,根据孩儿所知,妖族的很多王子,都已经参与此战了。”  

赵渊摇了摇头,唉声叹道:“你根本就不明白,我们人族,和妖族不同!妖族极少爆发出自家变故!但是我大魏呢?你数数看,玄武门之变的事情,发生了几次?你难道,在将来,也要像你父皇一样吗?”  

赵向天沉默不言。  

但是,他心里一直是有这个想法存在。  

并没有因为赵渊的三言两语改变。  

他已经决定好了,偷偷溜出去。  

去前线。  

杀魔物!  

这样做,虽然很危险。  

但是,作为无上皇的子孙后代,将会战胜一切恐惧。  

在他离开洛阳的时候,赵渊偷偷去相送。  

他作为一名皇子,无论在如何乔装打扮,又怎么能逃脱赵渊的眼睛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