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乘胜追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嶙望原的大火还未熄灭,诸葛亮让麾下军队分散行动。  

几乎能够想到的,夏吉会从哪个方向逃跑的路线,诸葛亮都已经想到了,无论怎么样,他都插翅难逃。  

在经过一天一夜的熊熊大火燃烧之后,夏吉终是退无可退,被诸葛亮的军队俘获了。  

起初,他还一脸不服气的状态,但是在见到诸葛亮之后,这种状态便就消失的荡然无存了。  

因为,他对诸葛亮感觉到了一种心悸与无力。  

“听我麾下参将说,你要寻死?”  

诸葛亮和颜悦色的向他询问。  

夏吉冷哼一声,不言不语。  

诸葛亮笑道:“没关系,待会儿你一定会开口说话的。”  

全身都被铁链捆绑束缚的夏吉浑身一颤,紧接着,就有两名眼疾手快的将士用一种铁爪物锁住了他的琵琶骨。  

至此,夏吉完全就称得上是一个废人了。  

他因为身上的伤势疼痛而口吐鲜血,看了一眼诸葛亮,冷笑不止。  

似乎再说,你就这点儿手段?  

诸葛亮笑而不语,打了一个手势,让人将他架到山顶中去。  

夏吉心存疑惑。  

他并没有怎么反抗。  

因为他很清楚,无论此时此刻如何反抗,都改变不了已经注定的结局。  

众人来至山顶。  

诸葛亮看向山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将士,向夏吉笑道:“他们这些人,你都熟悉吧?”  

夏吉在这一刻,仿佛知道诸葛亮是要做什么了。  

他双目充血,望向山下自己的将士们。  

他们这些人,全部都被绑在一起,身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兵刃,而且每个人都带有伤势,几乎都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有被大火所烧伤的,也有在逃亡期间,被魏军打伤的,总之,他们现在的状况,要多悲惨,就有多悲惨!  

“诸葛亮,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夏吉很害怕,和自己心中所想的一样。  

诸葛亮闻声笑道:“我还以为你是一个哑巴。你知道山下有多少唐军将士吗?”  

夏吉没有出声,他正在咬牙切齿的望着诸葛亮。  

他的眼神,恨不得将诸葛亮千刀万剐。  

但是诸葛亮却毫不在意,“山下,有十三万唐军将士。”  

夏吉悲痛欲绝道:“诸葛亮,你这是要天怒人怨,有朝一日,你终将不得好死!”  

诸葛亮抬头看了看天象,发觉时机已到,便挥了挥手。  

顷刻之间,无数弓弩射向十余万敌军将士。  

屠戮!  

而且还是大屠戮!  

诸葛亮扫了一眼夏吉,吩咐几人,将他押往大营。  

然后,喃喃自语道:“白起这个时候应该快要将左不群引诱到那处峡谷了,我们也该动身了。”  

一场大战,即将又要拉开帷幕。  

军营之中,赵长青正在妲己的服侍之下吃着一串葡萄,有一位斥候来报,说是有一支唐军正在向大营的方向杀来,是黄金火骑兵。  

赵长青闻声笑道:“命大军严阵以待,摆开阵势,先让我们精心谋划的陷阱,好好让敌军吃一壶。”  

八万黄金火骑兵,可惜,主帅已经不是身为九龙将之一的姜千秋。  

骑兵最怕的就是斩马刀与土坑类的陷阱。  

而这两样赵长青都已经准备好了。  

他没有参与诸葛亮亲自指挥的战役,而是在这里留守大营。  

因为诸葛亮早就猜到,自己的全军出动,肯定会迎来敌军的偷袭。  

而且还很有可能是黄金火骑兵。  

毕竟,只有骑兵的机动性最大,也是最不容易被牵制住的军队。  

赵长青一直对诸葛亮的话深信不疑。  

所以他一早便在这里恭候了。  

夜色笼罩下,八万骑兵,驰骋沙场一般的行进魏营。  

然后一波接着一波的陷阱,让他们饱受苦难。  

率领这支骑兵的将军,是姜千秋一手带出来的,名叫姜怀仁。  

同属于姜家一脉的他,和姜千秋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臭毛病,那就是鲁莽、一根筋。  

他只想着趁着这次机会洗刷火骑兵身上的耻辱,但是完全没有想到会遭遇到埋伏。  

既然已经遭遇了陷阱,正常人想的都是撤退。  

但是这位大哥不同,他想的却是从其它方向看看能否攻进魏营。  

于是,滑稽的一幕出现了。  

本来都快将这个方向的陷阱全部触发的火骑兵,转头又进入那个方向的陷阱去了。  

魏军在四面八方都安排了陷阱。  

赵长青见到这一幕之后,整个人都是有些懵,“明明陷阱都快要被他们全部触发完了,却在这个时候要体验其它地方的陷阱?这个敌军主将怕不是个傻子吧?”  

当然,敌军这样的做法,令自己非常高兴。  

这简直就不需要什么两军对阵冲杀了,光是陷阱,就足够让他们元气大伤了。  

就这样,曾经不可一世的火骑兵,在赵长青的手中一败再败。  

第二波陷阱经历完之后,八万火骑兵,已经损失过半。  

赵长青在这个时候,当机立断,命重甲铁骑绕开陷阱,掩杀过去。  

他是有点怕的。  

怕火骑兵就这么跑了。  

好不容易逮到一次机会,不管怎么说,都要将他们留下才对。  

经过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战,八万火骑兵,全军覆没。  

主将姜怀仁被一名魏将砍下头颅而死。  

白起战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