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从这儿跳下去能死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魏楚两国之间,已经达成一致共识,简单来说就是联盟了,两国在一起抗衡势大的晋国。  

当然,楚国所耗费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不仅要赔偿给魏国五千万两白银,还要协助魏国共同建立已经被楚军破坏的城镇,除此之外,还得外加十五万斛粮食。  

而且魏国商人在楚国地界行商的话,还有着极大便利。  

楚国在五年内,也会在另外给魏国两年的税收,虽然不知道这个钱到底能不能被魏国拿到手里,但总归是这样允诺了。  

反正那五千万两白银是没跑的。  

这可是楚国一年半的税收了。  

可以这样说,魏国已经在此战结束后,捞够足够多的利益了。  

自从与楚国达成各盟之后,赵长青便无所事事了,不仅辞掉了各路勤王军统帅一职,还将自己关在行宫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只因他心中实在是郁闷啊!  

仗都打完了,还挂着元帅一职做什么?添堵吗?  

昏庸值也没赚到,稀里糊涂的就和谈了,心里憋屈啊!  

一出门心情就压抑。  

还是憋在家里喝闷酒吧!  

然而,大皇子这个举动,却在某些人眼里成了英明之举,都说大皇子这是在激流勇退,是为了不让自己功高盖主而遭圣人心虑…  

因为大家都知道,皇帝陛下要在解决南蛮事宜之后,对参与护国之战的那些人论功行赏。  

如此一来,不用多想,大皇子肯定居首功,而他为了能够让让自己的老子安心,所以才会想到主动交出兵权这一招吧?  

不得不说,这步棋走的极妙,不仅打消了大魏皇帝的忧虑,还为父子之间博得了一片美誉,何乐而不为呢?  

反正大魏皇帝在接到赵长青主动辞去元帅一职的辞呈之后,心里是很高兴的,因为他觉得,不管自己这个儿子有多么优秀,心底里还是有老子在的。  

不然按照他死拗的脾性,不可能这么爽快的就交出兵权的。  

说到底,还是父子情深啊!  

也罢,再过几日,便给我这皇儿一个大大的惊喜。  

蜀道。  

历经千山万水,萧逾明亲率十万大军,终于赶到了这里。  

一路之上,他都是急行军。  

并没有按照大魏皇帝所说,一边招兵买马一边去往蜀道。  

因为在他心里觉得,区区蛮贼只会依靠蛮力,是极好对付的。  

事实也是如此。  

当萧逾明的大军入驻在蛮贼猛攻的上阳关时,蛮族大军居然莫名其妙的撤军了。  

起初萧逾明还以为是敌军计谋。  

因为自己刚来,蛮贼就撤军,这也太巧了吧?难不成还因为蛮贼觉得我援军已至,攻城已然无望,所以撤了?  

不太现实!  

一定是计谋。  

既然是计谋,得先知道是何计才能有办法破解。  

先派遣一支小股部队,去抓几个蛮贼问问情况吧。  

下达命令之后,大约只过了半刻左右,萧逾明所派遣的小股部队就已经回来了。  

顺道还抓来不少蛮兵。  

经过仔细盘问之后,才发觉…蛮贼真的撤了。  

萧逾明听到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后,是有一些懵逼的,刚来就跑了啊,这军功也太好赚了吧?!  

怪不得大皇子推荐我去蜀道之后,临出征那天早上并没有来送我,原来是早就预料到我一定会胜,而且还是那种碾压形势的大胜,所以才会如此放心的吧?  

蛮贼为何退兵呢?  

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他们得知楚国败了。  

主帅都死了,还怎么实现所谓的南北夹击?这不是在开玩笑嘛?!  

关键是…  

没有楚国牵制魏国主力,那么自己莽上硬上、孤军奋战,岂不是在找死吗?  

而且人家援军都到了,还打个毛线啊!  

真当我们啊三,呸,真当我们蛮子傻啊?!  

我们不过就是身体高大了些、四肢发达了些,头脑发育没有这么明显罢了!  

上阳关。  

萧逾明此刻正在着笔写军情战报。  

可这战事该怎么写呢?  

难道直接写蛮贼撤军了?  

来到这里我啥也没干,就赢了?  

还是去打一打吧,不打这战报怎么写呢?  

萧逾明放下手中的笔杆子,传令大军,道:“点三万轻骑,随我一同驱逐蛮贼!”  

于是乎,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蛮贼撤退的方向进攻。  

但是…  

没追到。  

是的,没追到。  

萧逾明心情有些低落,算了,就这么着吧。  

就当打了。  

就说初战告捷,蛮军撤退。  

毕竟在追下去可就是千里蛮荒了,那可是蛮族地盘,弄不好进去是要出事的。  

既然都撤军了,那就干脆别打了。  

回关之后,萧逾明将战报认真写好,又在这里住了两天,见蛮贼再无动静,便打算班师回朝了。  

后世记载这一战,是这般写到:楚败意和,时蛮入侵,仁宗问计人皇,答曰:“萧将善战,自领一军前往,可退蛮兵。”  

萧至,初战告捷,蛮退,久而敬畏如神。  

时人颂:‘殿下引荐,实为识人之明也。’  

萧逾明所呈送的战报到达京城时,重点将此战功绩归于大皇子,略带自夸嫌疑的称赞大皇子有识人之明、料敌于先的本领,若无大皇子,此战难胜。  

不管这战因为谁胜得,反正只要是打赢了大魏皇帝就很开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