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奇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贾珠送弟弟贾宝玉上学,并没有引起贾蓉太大的关注。  

尽管贾珠帮贾宝玉办理了入学手续后,还特意跑到贾蓉的办公室,特意请求贾蓉对贾宝玉关照一二。  

怎么关照?  

族学这里都是半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每个学生都有统一标准的待遇,真要是受到特殊照顾,估计很难在族学里交到朋友啊。  

再说了,族学里起码一半以上学生,都是贾氏族人。  

贾宝玉若是连和族中子弟都不愿意打交道,还能指望什么?  

当然,这些贾蓉没有说出口,点头应承下来。  

结果,很快才六岁年龄的贾宝玉,便成为了族学的反面典型,迎风臭十里的那种。  

刚刚上学哭闹不要紧,毕竟才是六岁小童,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有些不适应很正常。  

族学这里,自然也有应对方法。  

后勤那边,有从族中请来的,性格温和品行良好的孤寡妇人,帮忙安抚照顾幼年学生的情绪。  

另外,小班里也有懂事,大上一两岁的学生,可以帮忙带新入学的学生迅速适应环境。  

不仅如此,宁荣二府那些比较有名气,能力相当不错的大丫鬟们,也都算是族学的编外成员,有需要的时候招呼一声,就会过来帮忙带年纪小的学生。  

种种措施联合起来,就是外头送来的勋贵子弟,都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更别说贾氏一族自家子弟了。  

可偏偏,贾宝玉是个奇葩!  

小班的同学,基本上都长得不算差,却没有几个能入得了他的眼。  

而能入眼的同学,很明显都是他不喜欢的读书之辈,自然也没心思结交。  

没有美人环绕,还要约束他读书,贾宝玉自然不乐意,足足闹腾了一天后‘病’了。  

一直关注族学这边动静的老太太和王夫人,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立即派出身边最得力的大丫鬟过来要人。  

贾蓉正好就在族学坐镇,见到这样的状况感觉好笑。  

熊孩子不喜读书,闹腾的场面真心叫人无语。  

最叫人大开眼界的是,此时的荣府老太太和王夫人绝对是熊家长的典型。  

也不弄清楚熊孩子的具体情况,就一味的要将熊孩子带回家好好照顾,好像族学苛待了熊孩子一般。  

他自然不可能让鸳鸯和周瑞家的,直接将闹腾不休的贾宝玉带走,族学成什么了?  

“蓉大爷,您可要想好了,老太太可是相当看重宝玉的!”  

“这么,难不成族学还是龙潭虎穴,不能将受了委屈的宝玉带走?”  

鸳鸯和周瑞家的一个说软话,一个说硬话,态度可是一点都不示弱。  

贾蓉心中毫无波澜,澹然道:“你们两位可要想清楚了,若是宝玉叫你们带走,以后族学将不会再让他进来!”  

“族学里可是有不少其他勋贵家族子弟上学,我可不想让其他家族看了贾家族学的笑话!”  

鸳鸯和周瑞家的闻言,顿时彻底熄了火。  

这样一口大黑锅,她们可背不起。  

就是她们背后的老太太和王夫人,也不会轻易背下这样的黑锅,太伤名声了。  

再说了,眼前的蓉大爷业不是好招惹的,眼下在贾氏一族的威信越来越高,就是老太太轻易也不会刻意针对。  

“等珠叔过来后,宝玉就可以走了!”  

贾蓉可不在意鸳鸯和周瑞家的,心中是什么想法,仰靠在太师椅椅背上,澹然道:“另外帮我给老太太和二太太带句话,她们这样的做,真的好么?”  

说完,招呼在族学里做事的某位同宗孤寡妇人,带着鸳鸯和周瑞家的在会客室等待。  

没多久,在府里修养兼复习的贾珠,被请到了族学。  

听闻了事情经过,还见到了鸳鸯和周瑞家的后,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就将还在哭闹的贾宝玉带走。  

之后,倒是没有听闻荣府那边,因为这事闹腾出什么动静。  

可以理解,大房对这事肯定没什么兴趣参合,二房政二老爷还没有下衙,贾珠也不会因为这事,和老太太以及王夫人发生激烈冲突。  

能够说两句公道话,就已经相当有责任心了。  

傻子都看得出来,就老太太和王夫人对贾宝玉的溺爱劲,贾宝玉若是自身没有足够自律的话,以后也就是一个富贵闲人的命了。  

反正贾珠是不会轻易参合的,一个不好里外都不是人。  

族学这边,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  

小班和中班和大班隔得很远,甚至都有门槛隔离,还有护卫守在门槛边上。  

像是贾宝玉这般,年纪小又经受宠爱的小班学生,刚刚来族学的时候都会闹腾一阵子的,已经有了应对经验。  

当然,像贾宝玉这般,刚刚闹腾不久,就将家中长辈给闹腾出马的,还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真当上学,尤其是上已经有些名气的好学校,是过家家玩闹不成?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若是有皇子去国子监读书,他敢在国子监闹腾得天翻地覆,最后将皇帝的目光也吸引过来么?  

总之,贾宝玉这么一闹腾,加上老太太和王夫人的极力配合,很容易就给族学小班先生留下深刻印象。  

话说,作为天上的神仙下凡,贾宝玉的聪明和天分都无需多言,就算不是顶级也是一流。  

以其天赋,若是能够好好进学,真有可能考上三鼎甲。  

就算不喜官场规矩和世俗污垢,只要在士人圈子有了一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