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出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沙场之上,金戈铁马。  

就在项承再一次发起攻城的时候,四周的探子却带来了让他脸色大变的情报。  

“家主,大事不好,我军两翼正有大波大乾重骑来袭!”  

埋伏?这就是大乾真正的目的?  

大脑飞速旋转,项承一边分析着目前的现状一边看着探子问道:“可否知晓来袭骑兵有多少?”  

“不清楚。”眼见项承脸色一黑,探子自知失职连忙又道:“左右两翼除了重骑外,还夹杂着大规模的轻骑,观其规模,左右大约各有五万骑兵!”  

“左右各五万,那就是总共十万骑兵,以大乾的底蕴,其中重骑最多三万不过四万,大乾这是吃定我们了?”  

转瞬间,项承就明白了大乾的打算。这是想要趁他攻城的时候一口吃掉他呀。  

“家主,可要鸣金退兵?”  

一旁的范尘捋了捋胡须,看似是询问,其实话语中却是在暗示项承鸣金退兵。  

“不,下令继续攻城!”  

“这,家主…”  

范尘眉头一皱,本想再劝,但是一见项承神色坚定的模样,他就明白项承是铁了心想要攻下天南城了。  

“天南城虽是大城,可是却也不是军事重镇,一面城墙撑死了也就能容纳一万人,刨除北面城墙,另外三面城墙每一面最多也就是同时派出三万人进攻。”  

听到项承说到这里,范尘就知道项承是什么打算了。  

确实,经过这十余日的进攻他们已经损伤了五万余士卒,眼下还有十五万兵力可以分配,刨除正在攻城的三万人以及中军两万人,还有十万人可以派出去阻挡左右两翼来袭的大乾骑兵。  

想法没问题,问题是打仗可不是这么打的,也不是这么算的。  

“传令下去,加大进攻力度,另外左右两翼各五万大军,严阵以待阻击大乾骑兵,毕竟这十余日,我可不是除了攻城什么都没干。”  

传令下去后,项承披甲带剑亲自来到了大营外监督攻城。  

他之所以有信心阻击大乾军队,完全是因为他早就料到大乾图谋不轨了,在大营左右他早就已经设好了一些险境,虽然不能全灭来袭的骑兵,但是拖上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的。  

“武安君大人,项氏加大了攻城力度。”  

项氏以加强攻城力度,天南城内的守军顿时压力大增,副将司马亮斩杀了眼前的敌军,喘着气快速地退了回来。  

要知道目前守城的守军还是之前的士卒,因为项氏的封锁,武安君三人单枪匹马可以悄咪咪的摸进天南城,但是大批量的军队就不行了。  

若不是武安君到达的消息传了开来,只怕天南城的守军早就崩溃了。  

“项承这是铁了心的要吃下天南城呀。”  

姬阳云摇了摇头,项承太冒险了,若是他铁定会撤军再整以防不测。  

“没事,项承跑与不跑都不影响计划的展开,他不跑甚至眼下的局势还有利于我等。”  

“两位公公,随我一起吧,也该我们出场了。”  

姬阳云站起了身,对着身旁的乾、坤两名公公伸手示意了一下。眼下大局已经展开,也到了他们出手的时候了,而且他们若是再不出手,只怕这天南城也扛不住了,南城墙此刻甚至已经要失守了。  

“杀!”  

项氏大军眼睛通红,他们已经杀红了眼,只要再进一步,他们便能占领南城墙了!  

然而,正在项氏大军人心振奋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已经登上了城墙的项氏大军发现不知何时,眼前的大乾守城士卒正在向后退去。  

正当他们以为大乾扛不住的时候,就见眼前出现了一名审批战甲的中年男子,那男子手持长剑,闲庭信步如入无人之境,刹那之间就将城墙上的不过筑基境的项氏士卒纷纷杀退。  

而城墙下的项氏大军,他们却是不知城墙上发生了什么,只见他们本已经攻上了城墙的大军士卒此刻却纷纷都摔下了城头。  

“怎么回事?”  

项承一愣,不知为何本已经攻上了城墙的大军又退了下来。正当他准备大怒的时候,就听身旁的亲卫惊骇、不可置信地说了一个名字。  

武安君。  

武安君?  

武安君!  

怎么可能?  

就在这时,项承看到天南城的城头上出现了一道身影,那道身影很是眼熟,正是武安君姬阳云。  

“怎么可能,他不是在北襄城么?天南城不是王鹤驻扎么?”  

看着身披战甲的姬阳云,看着城头上迎风招展的王字大旗,项承突然间好似什么都明白了。  

是,大乾的目标确实是他们项氏,他也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呀,这一手瞒天过海,玩的妙呀!  

不过,即使是武安君又如何,今日这天南城,他还就吃定了!  

“攻!”  

项承抽出了腰间的佩剑遥遥指向了城头上的武安君姬阳云。  

“不见棺材不落泪呀…”  

武安君轻叹了一声,命司马亮指挥一部分士卒分到东西两侧,至于南墙么,有他与乾坤两位公公,兵力少一些也能守住。  

“两位公公,劳烦二人守住墙头了。”  

“武安君何意?”乾公公眉头一皱,不明白姬阳云是什么意思。  

姬阳云微微一笑,没有多做解释,而是手持长剑直接越下了城头,这可吓了两人一跳。此刻两人的思维还维持在以前,纵使是宗师高手又如何?面对大军的围困照样要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