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要乱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武安君,想必你也知晓,此刻大乾王朝摇摇欲坠,上至乾武九家,中至满朝文武,下至江湖各门各派,统统皆有反心。”  

“若是朕有一日薨了,吾子尚且年幼,根本无法镇得住这大乾王朝,只怕到那时,我大乾的江山社稷就要亡了!”  

乾帝面露阴沉之色,自己的时间一日不如一日了,最近每夜他都是夜不能眠,满脑子都是到时候会发生的种种事件。  

“陛下勿忧,有臣在,必为陛下守住这大乾江山!”姬阳云知道,这是乾帝在让他表忠心。  

果然,在姬阳云说出这句话后,乾帝脸露满意之色,不过随后乾帝又道:“虽说如此,但是武安君一人毕竟独木难支,若有可能,朕想要削弱那些反臣势力的有生力量!”  

原来如此!武安君恍然,那些不臣的势力一直是历代乾帝心中的一块心病,而当今乾帝也一直致力于削弱这些势力的有生力量。  

远至二十多年前的政变,近至刚发生没多久的封青阳事件,都是乾帝一手策划的。  

只不过…  

结合最近发生的事以及刚才谈话的种种,姬阳云已经明白乾帝想做什么了,他这才明白自己心中的不安之感是来源于哪里了。  

“若按武安君所言,此次全真教遗迹现世,不止是江湖上的大小势力就连四方异族也会派人想要一探究竟,正好借此之机,朕要将这些反臣以及异族,一网打尽!”  

乾帝语气平淡,但是说内容的确是惊天之事,此事若是传出去只怕要天下皆惊,就连姬阳云在心中都不由得感慨乾帝的胆气以及疯狂。  

之前封青阳事件被他们杀的、扣押的那些江湖武者,至今还没有说法呢,若不是有新遗迹现世以及大乾禁军的威慑,只怕江湖上的各门各派早就联袂而至来讨个说法了。  

若是真要让乾帝的谋划实施成功,那就是上至乾武九家,下至小门小派统统都要一网打尽,到时候可就真是不死不休之势了,到时候一个处理不好就会让大乾王朝陷入动荡,甚至提前陷入乱世。  

而且最可怕的是,乾帝此次将他召来是以有要事相商为由召见,可是此刻乾帝一字一句之中,可丝毫都没有相商之意。  

“武安君面露忧虑,为何?”  

眼见姬阳云沉默不语,乾帝眉头轻皱,再次开口说道:“武安君乃武将,尽管畅所欲言,朕不会怪罪!更何况,朕与武安君,是何等的情谊啊!”  

“畅所欲言?”  

姬阳云心底苦笑,说是畅所欲言,但是却又真的是什么都能说么?更何况最后乾帝更是点出了两人的情谊。两人是什么情谊?乾帝这是在提醒他,他姬阳云之所以有今日,离不开他乾帝的大力提拔。  

“但说无妨!”乾帝一甩衣袖,状作恭听之态。  

“陛下是想让臣率领大乾禁军,在各大势力进入全真教遗迹之后兵围全真教遗迹,将其一网打尽?”  

“如何?”乾帝点了点头。  

姬阳云脸上的纠结忧虑之色不加掩饰,而眼见姬阳云这般作态就是不出声,乾帝面露不豫之色,“为何不出声?”  

“陛下,此事即使是臣亲率大乾禁军,只怕也无法得胜。”  

“武安君乃常胜之将,百战百胜,更何况是亲率朕这十二万的大乾禁军出手,又怎会不能得胜?”  

别的不说,姬阳云虽然是被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但是毕竟也是有真材实料的,否则即使他再怎么提拔也无法做到武安君这个位置。  

而乾帝所言也确实属实,姬阳云抵御四方异族,甚至时常主动出击,那真是百战百胜,所以此刻听闻姬阳云此言,乾帝苍白的脸色那是越发的阴沉,眼中的阴厉之色也是越来越浓。  

“陛下谬赞。”  

看乾帝的所言以及神态,姬阳云心知此事只怕是难以说服了,不过为了大乾王朝他还是不得不开口劝谏。  

“陛下,江湖大小势力的中坚力量虽然经过封青阳事件被咱们有所削弱,但是各大势力毕竟底蕴尚在,而全真教遗迹牵扯甚广,大小势力必定底蕴齐出,到时候不说乾武九家,就是诸子百家的诸子也必然到场,只怕到时候宗师武者都会不少!”  

“并且经过封青阳事件,江湖大小势力与朝堂早已形成水火不容之势,再说不像封青阳事件,此事咱们师出无名,到那时我大乾禁军兵围遗迹反而会让大小势力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只怕我大乾禁军即使能胜也要损失惨重!”  

“到那时,失去大乾禁军的威慑,以与大乾王朝水火不容的大小势力,必定会反,而大乾王朝元气大伤之下也将无力去镇压各地的反臣势力了!”  

“到那时只怕大乾王朝将会四分五裂,此乃臣的肺腑之言!”  

姬阳云生怕说服不了乾帝,那真是将此事的种种后果都说了一个遍,只不过此刻的乾帝显然听不进去这些。  

“倒是朕忘了,武安君还是兵家传人呢!”  

“陛下何意?”武安君心头一冷。  

“没什么意思,朕只是想说,我大乾之军还是得依靠武安君你这兵家传人呢!”此刻的乾帝,就仿佛一条正在准备攻击的毒蛇,冰冷的双眸死死的盯着姬阳云。  

“朕知道,武安君抵御四方异族之时,以少胜多的例子数不胜数。而全真教遗迹,即使江湖大小势力底蕴齐出又能凑出多少人,能有一万?还是三万?而朕的大乾禁军足有十三万之众!”  

“武安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