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黄河原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956章黄河四更原迹

摄灵看到决堤成功,竟然咧嘴笑了起来。

虽然那笑容,让他原本丑陋的面目更加可憎。

但是笑了,毕竟是笑了,

别人觉得如何他才不管!

他只是想表达心中的得意。

决定成功,摄灵转眼又去看那些战舰,哪里有更大的胜利等着他。

一千艘战舰,每艘上面至少一千人!

一朝倾覆,船毁人亡。

起码十万人葬身鱼腹!

眼看那些大船都向南倾斜了!

歪一些!

歪一些!

再歪一些!

好!再歪一些!

马上就要倾覆了!

咦?怎么又自己校正了?

摄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看到了什么,他看到那个已经倾斜了四十度角的舰船,忽然一晃,又恢复了平衡。

他使劲揉揉自己的眼睛,再看!

还是平衡地漂浮在水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天军的舰只里海到能抗衡侧翻了吗?

还是天军的舰船向左右行驶,如同向前后形势一样了?

嗯?不对!

真的南侧弦就是船头?

怎么南侧方有船头呢?

摄灵再次揉眼,按自己的情绪安静一下,再冷静的看过去。

这才看得一清二楚!

哪里是什么抗侧翻?更不是什么四面都可以行驶!

原来不知道什么,这些船都改为船头向南了!

怪不得这些船只是摇晃了几下,就自己恢复了平衡。

它们不过经历了一些波浪而已!

哎?也不对,即使它们改为船头向南,避免了侧翻,黄河决堤以后。他们不是应该顺流而下吗?

为什么那些大船都稳定地停泊在原地不动?

那么高的堤坝,即使没有侧翻,顺流而下也是三十丈高的距离,好像大船完好无损也是不可能的吧。

所有,这些大船几乎毫无例外,摔到底下也会支零破碎。

可是。为什么大船还在河水中?

摄灵目光朝南一扫,那里的景色已入目,顿时傻了!眼瞪圆,口大张,呆若木鸡!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把钱黑衣人奋力打洞的南边,超不过一丈距离,树立起一道高墙,高度比那道原有的黄河堤坝只高一尺左右。

就是这道墙。恰恰当作了决堤的洪水,让那些刚要奔腾而去的河水,乖乖地有蜷伏起来。

原来的河水,没有因为流出而减少,因此,那些大船才没有离开原地。

看到河水乖乖地驯服,那位始作俑者再也没有起初的那种得意,而是垂头丧气。形同失去灵魂的僵尸。

原来,麦轲看到那些黑衣人全力打洞。就在琢磨如何破局。

摄灵像决堤,那么关键就在于不让他决堤成功。

小刀会为主的尚海起义,在麦轲的远程支援下,三大原素一齐出动,立即奏效,很快就把尚海全城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三大原素中,气原素只发挥了它的辅助功能,把水原素、火原素从光西送了过来。

这些都算正常。

唯一让麦轲等人吃惊的,是气原素的速度。

似乎麦轲那边一送。水火两大原素马上就到了尚海。

麦轲从《驭物诀》知道,气原素有快速移动的功能。

麦轲原本觉得,气原素和风的性质近似,最快也就是如同一阵风?等多相当于飓风,一小时四五百公里。

而实际上的速度。麦柯虽然没有特意侧度,估计远远短于一秒!

难道可以与光速并驾齐驱?

麦轲觉得需要重新认识气原素的特质。

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气原素,也不是水原素,而是火原素!

气原素把水、火送到家,就没有它的事了;水原素把十几条军舰卷起来扔到岸边,也撤了回去,就剩火原素还在那里肆虐!

地点正是法租界的中心地区!

原来这法租界占据了尚海城外的大片地区,城北和城西北都在租界的范围之内。

对这些盘踞在租借地的法国殖民主义者,麦柯从心里有一股强烈的厌恶!

因为他们太贪婪了!

他知道这些租借地开始于一八四二年,由于**的满清在那场由于大烟引起的战争中失败,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开始的时候,本来没有法国的什么事,但是他们趁火打劫,也凑了过来,要求和英美一样,享受相同的待遇!

一个叫做则济勒乘坐一艘号称厄尔瑞冈的轮船来到中国。这家伙同年七月中旬到了尚海。一到目的地,立刻就露出了海盗一样的嘴脸,为了给当地满清官员送信,他们竟然把当地人抓了起来,让后强迫他去为他们办事。

这个被抓的人叫做王世勋,越到这件事情,只好把信送到满清巡抚程裔采的衙门,这也是最早的法国人与尚海官府第一次官方接触。

王世勋送完信,当然不会再回去,后来知道这帮人就是强行租借尚海城外土地的法军,就到处控诉他们的恶行。

他现在也在起义军中,而且还担任一个小头目。

尽管则济勒包藏祸心,可以在所写的信中却隐藏得很巧妙。

他先是假装在海上遛圈的时候,凑巧来到尚海,虽然带着一艘兵舰,但是毫无恶意。

他写这封信呢,就是告诉这里的官长,他法兰西和天朝没有矛盾,并无瓜葛。

而且他还利用满清和英国关系紧张,说他们也和那些英国人不合。

他同时表达了要拜访本地官员的意思,并且保证绝不会骚扰天朝百姓。

则济勒还进一步提出,如果当地官府愿意。可以派几艘小船把他们几个将军和士兵偷偷地带上岸,去拜见当地那些官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