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再见粉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四眼早上醒来,看了一眼空着的下铺,转身出去洗漱集合。  

雷祥回到了设备处大院,院子里的摆设都没有变化,院中间的老树肆意疯长,雷祥看着四周往院子里面走去,很多人都搬走了,政府拆迁,给设备处的老住户分了楼房,有的儿女不在身边拿不定主意就没有搬走,有的人在这里住惯了就不愿意搬,还有的人没有钱去掏要补的差价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老房子里。  

雷祥没有急着回去,在设备处大院里绕了一大圈,看看眼前,再对比一下回忆中的样子,一眼看到,还真的没想起来;没搬走的老人看着这个十分陌生却又有些熟悉的身影在院子里乱逛,开口问:“小伙子,找谁啊?”雷祥看着他们摆了摆手说:“回家,回家。”老人们疑惑着低声讨论着雷祥的回答,好像雷祥说的是外国话。  

转转悠悠,雷祥转到了两扇门之间,左边的是自己家,右边的是杨四眼家,雷祥从父亲去世后就和杨四眼住在他家了,雷祥看了看,抬脚进了右边的屋子。  

雷祥使劲转动钥匙,才算是打开了门,推门进去,光线也随之扑了进去,照着屋子里的衣柜,床铺,凹凸不平的水泥地,红漆木的桌子。雷祥自言:“是该去楼房。”  

雷祥扑向床铺,灰尘四起,满屋弥漫,外面的光照着灰尘在空中跳动,雷祥也是咳嗽了几下,赶忙坐起来,打开窗户,找出脸盆去接水。拧开水龙头,不见一滴水下来,雷祥才想起来,这房子三年没人来了,早停水了。  

雷祥把盆放在水池里,走出门外,任灰尘在屋子里跳跃,自己看着外面清爽的世界,抬着头,插着腰,看着太阳笑了出来。  

雷祥又看了看屋里的狼藉,拿起来脸盆,走到院子里那个老树,弯下腰去拧树坑里的水龙头,一股清水喷出来。雷祥在屋子里擦去家具上的灰尘,看着灰尘被一片一片被擦去,心里也是舒畅了许多。  

雷祥把桌子上倒扣着的相框扶起来,上面是杨四眼父子二人的照片,雷祥看了看,擦去像框上的灰尘,摆正了位置。  

雷祥出来忙了一阵子,收拾了房子,办好了自己的证件,眼看着就要清明了,雷祥在家里提前好几天准备纸钱,选了好烟好酒准备去墓地看看自己的父亲还有杨四眼的母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柔绵的雨细成丝落在雷祥的身上,雷祥推着自行车往墓地走着,走到了一个岔路口,上面有个牌子写道:长岭墓地,雷祥不记得这个名字,只好凭着自己的记忆继续走下去。雷祥远远的看见前面一个大铁门上面写着更大的四个字:长岭墓地。雷祥走去门口往门房里张望,看见一个老人在电脑前面摆弄着,雷祥敲了敲玻璃,老人抬头看着玻璃,招手,嘴里一张一合说着什么,雷祥看出来,老人是让他进去。  

“找不到位置了?”老人打量了一眼雷祥。  

“原来没这个地方的。”雷祥笑了笑说。  

“来找谁。”  

“我爸,雷洪刚。”  

老人转过身去,在电脑里上操作着。雷祥站在一旁看着,不禁感叹,社会变的真快啊。  

“在对面的山头里,不在我这,这是新的,山里是旧的。”老头对雷祥说,“你再折回去,看见路标,往另一个方向去。”  

雷祥简单的道了谢,出了门房。雨停了,空气中湿润又清爽,雷祥深吸一口气,推着车驶向另一边的山里。  

往山上去没了柏油路,泥泞的山路让雷祥废了些力气,旁边不时的有车猛的开过去,雷祥看着远去的尾灯,埋着头往前推。  

雷祥终于见到了几分熟悉的景象,那花那草那树都在他熟悉的位置上,这花和这草中依稀看得出几个坟包,雷祥挨个看着,也看到曾经大院里的邻居的名字,雷祥在一堆杂草和野花中看见了雷洪刚的名字,碑上的名字已经被雨水冲刷的看不太清楚了,但谁让来这上坟的人是坟主的儿子呢,雷祥放下东西,挽起袖子,把墓碑周围放肆的野草拔了个干净。  

雷祥转过身在碑前摆放香炉,点上香烟,突然发现,墓碑的上面搁着两只还没燃尽的烟,烟融进了雾。雷祥猛的站起来看着四周,发现空无一人,雷祥蹲下去继续摆弄,想着可能是谁家没看清碑名上错了坟,荒唐!  

雷祥面对着坟坐着,看着墓碑,墓碑上未干的雨水滑下来,雷祥对父亲诉说着这些年的故事,小声的抽泣,像一个小孩再给大人说自己的委屈。  

雷祥陪着父亲抽完了两根烟,坐起来,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起身,鞠了三个躬,拿好剩下的东西,对着墓碑说:“爸,改天再来,我去看看芬兰阿姨。”  

雷祥擦了擦脸上的水,不知道是没干的雨还是刚流的泪。  

雷祥拨开半个人高的杂草,挨个认着墓碑,找着李芬兰的名字,走着走着,杂草消失了,进入眼帘的是一个矮矮的坟堆,坟堆周围竟是一片空地,雷祥小心翼翼的走进这片空地,看了看四周,当雷祥的目光看向墓碑的时候,雷祥吓了一跳。  

“见鬼了。”  

李芬兰的墓碑前有燃尽的纸灰,几捧几捧的鲜花靠在坟堆旁,有新的有旧的。雷祥满脑子问号蹲下擦拭墓碑,墓碑被雨水冲洗的黑亮,李芬兰三个字透着鲜红,雷祥脑子里想芬兰阿姨还有亲戚在?  

雷祥对着李芬来的碑说:“芬兰阿姨,您就当我是您第二个儿子,四眼儿也快出来,您放心,万里叔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