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逍遥侯(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那两位高手则一左一右护着杨义,跟在后头。  

都是谨慎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都知道需得护住杨义。大齐朝廷已经没有人了,如果杨义再死了。  

那天下就可能要乱了。  

在戒备中,四个人来到了招风亭中。四个人全部瞳孔一缩,汗毛倒竖,背后惊出了冷汗。  

以天境的实力,冷暖不侵。  

一年四季,一袭薄衫便也足了。此刻却流出了冷汗,便可知前方恐怖。  

这才本能的流出了冷汗。  

而这便是之前朝廷高手云集,迎战胭脂楼大批高手也没有的事情。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这当然也是正常的。  

因为朝廷就算再虚弱,也能随便拿出上百天境高手,又有杨义,李安顺这两位顶级高手坐镇,可以迎战。  

但是面对眼前的人,他们却没有迎战的可能。  

立在杨义右侧的是一位使刀的高手,这位高手叫裴天,身形魁梧,体貌粗犷,有一双铜铃一般大的眼睛。  

从外看乃是一条好汉。  

而实际裴天也确实是一条好汉,曾经中过埋伏,在两位地榜高手,十位天境高手的手下,只付出了重伤的代价,反杀了一位地榜高手,迫使对方逃走。  

刀客,天下成名的刀客基本上都是好汉。  

但是此刻裴天不仅冷汗淋漓,而且还吞了一口唾沫,铜铃一般大小的眼神中,露出畏惧之色。  

像裴天这样的人,就算面对埋伏,只要有一分希望,便不会绝望,便不会畏惧。  

因为终究有希望。  

但如果面对十分绝望,仿若漫长黑夜,永远也看不到杨光。那便也只剩下畏惧了。  

没错。  

面对眼前这个人。  

裴天,陈泰山,杨义都认为没有任何胜算,因为对方举世无敌。  

面对无敌的人,能有胜算?  

但杨义毕竟是杨义,在很早以前就合谋大业,派遣金长恨在张百公身边,继而在幕后操作一切,直接导致张百公败亡,最后成了大齐的最后支柱的男人。  

他风评极好,有贤王之称,朝野内外服之为人。  

极多的人认为,杨义比杨兴更适合皇帝的位置。  

这样一个人,当然不畏惧死亡。  

虽然此刻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但就算死了,那也得做个明白鬼。杨义呼吸了一口气,摆摆手,示意陈泰山,裴天,以及另外一位大内高手跟在他屁股后边。  

保护个屁啊。  

面对无名,就算再多一百个地榜高手,也没胜算。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是死还是活,就看人家的态度了。  

陈泰山,裴天等人对视一眼,立刻照做,很乖的跟在了杨义的身后。  

胭脂楼的燕紫云,赵宋的亡国公主。  

大齐的钱塘王杨义,目前的支柱。  

其他三个也各自有名。  

但此刻态度都是一个模样印出来的,极为乖巧。  

陈泰山三人留在亭外,杨义进入招风亭,带着沉重的表情来到了张宁面前,弯腰行礼道:“无名先生。”  

“坐。”张宁从万宝帆中取出了另外一个酒杯放下,然后亲自倒满如琥珀一般的酒液,轻轻拂过,酒杯缓慢的移动向杨义。  

在这微妙之中,杨义不敢不坐,拱手坐下。张宁又为自己倒了一杯酒,敬了敬杨义。  

杨义又不得不饮下此杯。  

虽然这女儿红不错,但是杨义喝下去,却只觉得白水一般,没有半分滋味,还有点冷。  

如此之后,有些冷场。  

不是张宁高冷,而是他生平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与杨义无冤无仇,也不想杀了杨义。  

那该怎么说呢?  

张宁希望杨义先开口,或是燕紫云先开口。  

而杨义,燕紫云则想着张宁先开口,于是冷场了。终究,还是杨义先开口了。因为他是最不知道是为什么的人。  

也最想知道为什么的人。  

杨义看了一眼燕紫云,而其实他早就在猜测燕紫云与张宁的关系了。  

张宁与胭脂楼有交情?  

或者是张宁与燕紫云有一腿?  

但若如此,为什么张宁刚才不出手?而此刻却出手?  

若张宁出手,不二话,赵宋复国,杨齐灭国。  

想着想着,杨义便有了一些苗头,心中放宽了一些。所以,杨义试探道:“深夜无人,不知先生为何在此?”  

杨义开口,张宁便也直说道:“我与燕紫云有些渊源,但又不想插手胭脂楼与你们杨家的事情,所以袖手旁观。但是燕紫云我需得保她。”  

这番话使得杨义明白了一些,但是深思熟虑之后,杨义却觉得犯难,眉头紧蹙。  

不仅是杨义,连陈泰山,裴天等三位高手,也都是蹙眉不已。  

因为他们想到了一个点。  

便在这时,燕紫云眼珠儿一转,俯身向张宁,胸前伟大紧挨着张宁的背,显得十分亲昵。轻声说道:“表哥,你让他们赶快滚蛋。让他们交出婆婆,以及我们胭脂楼人的尸体。”  

张宁的嘴角抽了抽,心里实在是忍不住了。  

我们年纪至少相差三十岁。  

表哥?亏你叫的出来。  

杨义等人瞳孔一缩,表哥????这可不是一般的有渊源啊。表亲已经是至亲了。  

但随即杨义又蹙眉,根据各方消息,张宁的年纪才三十来岁,近四十岁,而燕紫云作为天下第一美人,也已经有几十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