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解甲归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上午,阳光灿烂。  

前往齐都的道路上人来人往,有出门踏青的闺秀小姐,也有出入齐都的江湖侠少,更少不了络绎不绝的商人。  

其中有一辆牛车。  

牛车的主人是一位褐衣老伯,老伯坐在牛车前赶着牛前行,车子上装满了柴火,部都是大树劈开的好柴。  

柴上躺着一位青袍男子,男子以刀枕头,仰望天空。面容英俊,脸色淡然,满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尘之气。  

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远走长河州折返回来的张宁。  

张宁握着一柄柳叶刀,出入江湖,自称无名无姓,却是纵横天下,江湖人都知道这号人物。回到齐都,便是解甲归田,才是真的无名之辈。  

不过与以前相比,张宁的知名度其实还是很高了。以前张宁外出一趟回来,必定穿着褐衣布鞋,做庶民打扮。  

但自从宁国公府一行后,张家出入多有豪奢人物。左右街坊都知道张家已经贵不可言,张宁已经极少穿褐衣了。  

出入都是锦泡纶巾,似世家俊公子。  

“公子,齐都到了。”不久后便见到了齐都伟岸的城门楼,老伯很是和善的对张宁说道。  

“啊,多谢老伯载我一程。这是小小谢礼,还请老伯笑纳。”张宁从腰间摸索出几个铜板递给老伯,说道。  

不是张宁小气,而是多给了老伯钱财,反而可能有杀身之祸。  

“谢谢公子。”老伯没有客气,感谢道。张宁纵身跃下牛车,大步向前进入齐都。此去江湖不过数月,齐都的景况却是大不相同。  

当初北方八州大汉,民不聊生,便是连齐都城内也多有落魄萧条,此刻齐都却是喧嚣繁华。  

不得不承认,张百公虽然杀戮忠良,胁迫皇帝太后,但是执政却着实有一手,乃是上马能战,下马治国的豪雄人物。  

想起张百公,张宁不免稍显头痛。山柳城外一战,张百公将血河神功给他,虽然事后证明是假的。  

而且张宁曾经说过,这不算人情。  

但终究还是承情了。  

放开烦恼不提,张宁回到齐都之后,犹如鱼归大海颇有一种逍遥自在的感觉。他这种人,就不怎么适合行走江湖。  

乖乖在家休闲,才是人生乐事。  

不久后,张宁回到了宜阳区柳家巷内。  

“张家哥哥。”  

“张叔。”  

“小宁。”  

街坊们都很热情的与张宁打招呼,张家世代与人为善,张家在柳家巷的人缘本就很好,最近这段时间,张家家门前出入多有豪奢人物,街坊们对张家亲近之余,也多了许多敬畏。  

人往高处走,乃是人之常情。  

街坊们对张宁自然更热情。张宁也随之还礼,见到孩童便给了几个铜板让他们去买吃的,见到长辈,便躬身行礼。  

耽搁了片刻后,张宁便来到了柳秀秀家门前。柳家大门半开,张宁从开着的半扇门走了进去。  

前院内,一虎头虎脑的娃娃一个人在玩耍。见到张宁之后,便一溜烟的跑开了。张宁笑了笑,心想。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虎头这娃偏胆小。”  

这小娃娃正是柳球球的独生子,虎头。虎头跑了之后,张宁向前走向主屋,没进屋便见到了柳秀秀,柳母,还有抱着虎头的柳球球出门来了。  

“张哥哥。”  

“小宁。”  

“小宁。”  

母女三人都是十分喜悦的看着张宁,柳秀秀更是激动的小跑了过来,抱住了张宁的手臂。  

这一趟可真是久啊,柳秀秀从小到大可从没有与张宁分开这么久过。  

“秀秀。”张宁摸了摸秀秀的脑门,然后示意柳秀秀放开,来到了柳母,柳球球面前,躬身道:“伯母,球球姐。”  

“可算是回来了。”柳母露出了慈爱之色,欢喜无比。柳球球则稍微腼腆的站着,她本就是性子绵软羞怯的人。  

只是一双眼眸中,却透露出无比的感激。若非是张宁搭救,她们母子可真是要与王家一起,做了官婢。  

张宁与柳母搭了话,然后看了看柳球球,柳球球一身素白,做寡妇打扮,消瘦了许多,但精神头还不错。  

张宁这才放下心来。  

随即,柳家母女迎着张宁一起来到大堂内说话。柳球球想了下,先抱着虎头下去,然后又折返了回来,手中多了一张银票。  

张宁仔细一看,正是那张一百万两的银票。本是王家变卖家产后,会落入绝巅城的手中。那知县与狐媚子还给了张宁。  

张宁当然不贪图这一百万两,便交给了柳球球。  

“球球姐这是做什么?”张宁问道。  

柳球球咬着嘴唇说道:  

“这银票面额实在是太大了,姐姐我藏在床下,整日担惊受怕。还是交给小宁吧。”  

柳球球性格绵软,这藏着一百万两银票,仿佛躺在火炉上烤,难受的很。可是盼着张宁早些回来,好将银票交给张宁。  

柳球球虽然嫁入王家,也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富贵,但是对金钱却还是没有什么感觉。再说,若非张宁搭救,她们母子早就为奴为婢了。  

这一百万两银子,她藏着担惊受怕。还不如给张宁,心中宽心。  

张宁当然也不贪这一百万两银子,但是他也体谅柳球球胆小。便笑着接过了这张银票,然后说道:“王家已经无救,虎头未来便在齐都生活。这一百万两银子我便暂时收下,琢磨着在柳家巷内或附近买一座大的宅子,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