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求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书房里寂静无声。  

沉默的钱铮脸颊带泪,对面的高拱愤怒中夹杂着恍然大悟的神情。  

“难怪了,难怪了。”高拱全盘想通后叹道:“难怪双江公被罢官,难怪张经、李天宠遭弃市。”  

“张经如若大胜回朝任大司马,双江公必然因举荐有功而入阁,华亭如何能忍…”  

“所以分宜、华亭联手扼杀张经,逼迫双江公致仕…”  

“肃卿兄也知道,华亭和我虽是同乡,但多年前便有旧怨。”钱铮缓缓道:“双江公当年任华亭知县,苏州知府,我便入其门下。”  

“老师一生文武兼资,清廉如水,一心为国,不愿党争,却落到如此下场…”  

“前些日子,有同年来信,言老师归乡后病卧床榻,无力起身,只恐时日无多…”  

钱铮握着茶盏的手青筋毕露,“展才曾有一言,不知肃卿兄可愿听?”  

“但说无妨。”高拱正色道。  

“华亭、新郑必有一战。”钱铮轻声道:“华亭或许能一时得胜,但新郑立于不败之地。”  

高拱脸上浮现出了然的神色,的确,自己有裕王在背后撑腰,必然立于不败之地,但要不要和徐阶开战,这倒是他目前还没考虑好的事。  

“一旦严嵩致仕,严党消散,华亭首要召回被贬官员,次要清算严党。”钱铮继续说:“华亭此人只愿固守权位,绝无开拓之宏愿。”  

“我钱刚聲和徐华亭本有旧怨,如今更添新恨。”  

“我侄钱展才和徐华亭长子徐璠多年前便不合,半年前松江会馆外的那件事,想必肃卿兄也听说过。”  

“自然听说过,据说徐璠鼻子都被打歪了,回去还被抽了顿藤条。”高拱微微蹙眉,钱铮这番话似乎是在表明立场。  

但高拱早在去年就和钱铮勾搭上了,两个人堪称是天雷勾地火,入京后虽然见面不多,但书信不断。  

也正是因为钱铮和徐阶不和,而且钱渊和徐璠有仇,这两人又都有才,人脉甚广,高拱才起意笼络。  

为什么今天突然提起这么多事?  

下一刻,高拱双目圆瞪,拍案而起,目光闪烁不定。  

“他要娶徐璠长女?”  

都说明朝是封建历史上特务最牛叉的朝代,但其实主要集中在两个皇帝统治期间,一个是朱元璋,另一个就是嘉靖。  

当然了,这也是有区别的,朱元璋可能是历史上疑心病最重的人,而嘉靖帝是因为长达十几年不上朝,又要掌控朝局。  

都说万历皇帝像嘉靖帝,从这点上来说,还真是这样,不过万历可没有一个叫陆炳的锦衣卫指挥使。  

这么一个有能力,忠心,而且还是奶兄弟的锦衣卫指挥使,嘉靖帝用起来很舒服,至少,今晚就很舒服。  

“真的假的?”一旁的黄锦替嘉靖帝问出心声,“这也太乱来了吧!”  

“真的。”陆炳抹了把头上的汗,“徐府那边已经察觉了…就是臣妻说在徐府逛逛,结果那院子空无一人。”  

黄锦咧着嘴问:“皇爷,这算是劫掳重臣女眷了吧?”  

嘉靖帝神情古怪,喃喃道:“让他自个儿看着办…好吧,直接去抢人了!”  

“也太莽撞了吧,再说了,聘为妻奔为妾!”  

“真是三寸不烂之舌啊,居然能说动徐家女跟着他私奔!”  

黄锦啧啧补充道:“还说自己是正人君子呢,没有私相授受能跟着他私奔?”  

难得碰到这种大八卦,嘉靖帝兴致勃勃,想了想又说:“展才应该不会那么蠢,应该是有后手的…”  

这时候殿外脚步声响起,陆炳急急出去,回来的时候嘴角直抽抽,“下面人报上来,展才去了城东处的一栋宅子,应该是藏起来了。”  

“还真是私奔啊!”嘉靖帝目瞪口呆道:“如此才情,堪比卓文君。”  

卓文君是西汉大名鼎鼎的才女,和司马相如私奔而流传史册。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各个衙门都已经放衙,西苑的直庐内,徐阶刚刚离去。  

对徐阶来说,这段日子有点难熬。  

一方面,虽然遭遇挫折,但李默依旧步步紧逼,当然了,他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严党身上,但是已经和严嵩有默契的徐阶却遭受了严嵩方面的压力。  

另一方面,气候渐暖,年后一度患病卧床的严嵩又挺过来了,看那模样,精神还挺好。  

饶是徐阶性情坚毅如铁也快有点撑不住了,特么这些年严嵩每到冬天都会颤颤巍巍一副快要死的模样,但到开春后都能重整旗鼓…  

徐阶只能这样给自己打气,再过几年严嵩都八十了,自己还等得起。  

说起来徐阶在历史上大名鼎鼎,但论憋屈,明朝那些内阁重臣中,他可能是独一份的。  

中了探花就被踢出京,几十年后杀回京城却碰到严嵩,熬了十多年才把人熬走,但没几年嘉靖帝就驾崩了,一度风光以至于赶走高拱,但第二年自个儿就被逼的致仕,算算一共也没风光几年。  

回了府,管家领着仆役上来伺候着,净面后又喝了碗粥,才去了书房。  

“刚才都察院左都御史潘大人来访,在西花厅等着。”管家小声说:“直接上门的,没事先递帖子。”  

徐阶一皱眉,潘恩此人眼热功名利禄,短短两年从一介按察副使连连提拔到如今的都察院左都御史,但还不满足,企图入六部。  

但左都御史入六部,至少一个左侍郎,如今严嵩势大,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