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七章 讨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书房里。  

钱渊用崭新的眼神打量着叔父,在他的印象中,钱铮是那种历史上很典型的清流,头铁,顽固,为了理想可以不顾一切…在徽州府,钱铮曾经多次谈起,他非常佩服杨继盛。  

当然了,钱铮和朝中其他清流也是有区别的,他能低头做事,也能做事,这是他被高拱看中的原因之一。  

钱铮入京也有个把月了,来访的客人也很多,钱渊一般都会作陪,每次待客钱铮都是一本正经,几乎不聊任何私人话题,而且话非常少…少到钱渊都想传授一些交际常识了。  

但是今天不同,钱铮从幼年旧事开始,说起华亭乡间趣味,说起如今书画被誉为文衡山之后第一人的孙克弘…简直就像个交际老手,反而是徐涉有些不自在。  

一旁的钱渊打了个哈欠,他还真不知道,钱铮和徐阶那么不对付,但和徐涉关系还算不错…算算时间倒也是,聂豹下狱是嘉靖二十七年,那时候徐涉已经高中二甲进士,当时钱铮和徐阶还没为了聂豹之事闹翻,毕竟是同乡呢。  

不过现在的徐涉可不是刚刚中进士出仕的模样了,虽然能力说不上多强,但因为和徐阶的关系,他是徐府除了徐阶之外唯一拿得到台面上的人物。  

一边闲聊,钱铮一边打量着侄儿,他是知道钱渊这几日不停往徐府送东西的,问了几次也没问出什么来,正巧徐涉撞上门来。  

“叔父,望湖公,要不我先回去?”钱渊又打了个哈欠,“下午还有篇八股没写呢。”  

“嗯,这是正事。”钱铮捋须点头。  

徐涉这下急了,“以展才之能,进士自然是手到擒来…”  

“望湖公这是说哪里话?”钱渊正色道:“就算能中进士,二甲进士比三甲进士好,庶吉士比二甲进士好,一甲进士比庶吉士好…”  

徐涉无奈的看向钱铮,“刚聲兄,让令侄多听听…总不是坏事吧?”  

徐涉来之前,徐阶就交代过了…钱府,怕不是钱铮在主持。  

钱铮似笑非笑的抿了口茶,什么都没说,钱渊朝徐涉挑挑眉毛…早点说正事不好吗?非要先扯那些乱七八糟的!  

“刚聲兄刚刚回朝…如今不比当年了。”徐涉长叹一声,“说一句道德沦丧绝不为过,再无弘治、正德年间群贤汇集之像。”  

叔侄俩都面无表情的在低头喝茶。  

徐涉的口才真心不怎么样,昨晚绞尽脑汁的想了一晚上,偏偏这事儿他还不能向府内清客、幕僚请教。  

“以大义相激,几无人响应。”  

“朝中往往是利益交换,长此以往,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口里说痛心疾首,但徐涉的表情和这个词完全没有一点联系,他双眼直勾勾的盯着钱渊。  

钱渊有点莫名其妙,朝政说到底是利益交换,千百年前如此,千百年后也如此,这有什么说头?  

这个不能怪钱渊,他虽然心细如发,能见一叶而知秋,但关于这个时代这种隐喻还不是非常熟练。  

当然了,钱铮是听出点什么了,笑着摆手道:“不过是些吃食,又不是什么贵重物,何至于此…展才他就是喜欢捣鼓这些。”  

钱渊终于明白过来了,他直勾勾的盯着徐涉,拼命忍笑…忍着因为巨大荒谬感带来的狂笑。  

徐涉有点狼狈,但尽量保持笑容,笑道:“毕竟是同乡,展才虽名扬天下,毕竟才入京不久,有什么事大可交代一句…”  

徐涉去年末升任兵部车驾郎中,微末职位哪里敢打这种包票,这当然是在指内阁次辅徐阶。  

不得不说,还没出仕的钱渊低估了朝中的复杂局势,也低估了如徐阶这种大佬的心理复杂程度。  

对于徐阶来说,他对钱渊颇为垂诞,但并不会贸贸然将其收归门下,一旦联姻,不说严嵩会怎么想,就是嘉靖帝估摸也要心里打个问号。  

再说了,徐阶已经能确定,钱家已经和高拱搭上线了。  

所以,今天徐涉带来了徐阶的疑惑,你要什么?  

钱渊能带徐阶带来的好处太多了,但反过来,徐阶并不能立即给钱渊或钱铮带来什么…  

在普通人的思维模式中,你娶我女儿,你能给什么?  

但在政客徐阶的思维模式中,女儿嫁给你,你要什么?  

想通了全盘的钱渊无奈摇头,这叫什么事儿啊!  

“适才望湖公还真说的不太对。”钱渊慢条斯理的说:“晚辈还真没什么把握能登科。”  

徐涉嘴角动了动,“陛下已令礼部尚书吴山主持会试,其人性情刚直,虽是江西人,但和严分宜有隙。”  

这是在说,吴山和徐府没什么勾搭,真没办法插手…不过,严府那边更没办法!  

“倒是殿试…”徐涉苦笑道:“但列到陛下面前的只有前十份考卷…”  

言下之意是,你钱渊要是过了会试,还能在殿试考进前十,徐阶倒是能把你弄进翰林院。  

钱渊两眼一翻,真是无语了,要是能考的进前十,还用得到你徐阶…信不信嘉靖帝能把我塞进一甲!  

还真不夸张,钱渊本来就简在帝心,年前地龙翻身,出色的表演让嘉靖帝印象深刻,最后如果能在前十份考卷看到钱渊的名字,状元不好说,一甲应该没跑。  

顿了顿,徐涉又解释道:“倒是翰林院那边选庶吉士…一要考试,二要面试,这倒是有可能。”  

钱渊还真不知道选庶吉士是要面试的…也是,庶吉士有很大几率为朝中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