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望着吕夷简,带着正府官员缓缓退下,赵昕长长的吁出了一口气。其实他挺怕,那个一直站在吕夷简身后的集贤相李迪开口说话的。  

可惜,终究到最后,这位老臣也没有开口说半个字。  

只在临走前,向赵昕深深弯腰鞠躬。  

赵昕知道,这位老臣在向他诀别。  

可能今日之后,便是永无再见之日了。  

李迪年纪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像今天这样起的这么早,是特例,以后都不会有了。  

然而,赵昕也终究也没有叫住这位老臣。  

因为,赵昕知道他的诉求。  

他是坚定的进攻派!  

不是和吕夷简、夏竦这样的投机者,李迪一生,从来不屑撒谎,头铁的不行!  

不然,他也不会,堂堂帝师,竟然两次为相,加起来的时间都不足一年。  

他生平唯一一次服软,还是给章献明肃太后服软。  

所以,赵昕其实挺害怕见李迪的。  

因为他最怕的就是这种纯粹的人了。  

因为纯粹,所以干净,这种人是赵昕这样的人最畏惧的人。  

见到他们,就会仿佛看到一面镜子,于是自惭形愧,无地自容。  

看着李迪苍老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赵昕悠悠叹了一声,在心里道:“这世上,君子终究斗不过小人…”  

于是,好人想要斗过坏人就一定要比要坏蛋还奸、还恶、还凶、还狡猾!  

这是赵昕前世用血泪的教训,觉悟出来的道理。  

和那些文痞讲道理是讲不清的。  

只能讲真理,他们才会肯听的。  

什么真理?  

兜里面的钱,才是真,手里的刀把子才是理!  

不信的话,那就说服他!  

心中想着这些,赵昕继续接见枢府大臣,然后是三司,再接着是开封府、审刑院…  

像是虚应故事一样,坐在座位上,听着大臣们汇报各自部门的事情,并在心里记下重点。  

很快,辰时就到了。  

于是,张惟吉适时的出列,对赵昕拜道:“大王,辰时已至,敢问大王是否还愿听政?”  

赵昕摇了摇头,道:“孤乏了…命群臣若有要事,可后殿伏閤请对!”  

便被刘永年抱起来,放入撵车上,在殿直武士的保护下,从垂拱殿东侧殿门而出。  

“大王回宫,群臣恭送!”宣礼官的声音远远的传来。  

一刻钟后,赵昕回到了延和殿。  

曹皇后已经在门口等候了,见到赵昕,立刻就上前,抱起他来,问道:“二郎今日听政,一切可还顺利?”  

“托娘娘的福,一切都还顺利?”赵昕甜甜的答道,然后问道:“阿耶醒来了没有?”  

“刚醒来,吃过药…”曹皇后答道。  

这两天,赵祯的身体,渐渐有了些血色,每天能醒来的时间,也增加到了四个时辰,甚至可以下床在人的搀扶下,尝试着走路了。  

不过,太医说,哪怕可以完全正常活动、走路,也依然需要休养三个月以上!  

不然,病情可能复发,甚至加重。  

顺便,赵祯昏厥的真相,也被查出来了。  

那位宁华殿的张才人,为了固宠,就为赵祯大量敬献美女,有时候甚至不惜屈尊降贵,亲自下场与其他女人一起服侍。  

赵祯当然爽歪歪了,然而,小弟弟却有些hold不住。  

恰好,那位张才人把太医局逐走的杨喜又给招了回来,于是,当赵祯要求时,杨喜当然不敢拒绝,就给赵祯开了一点猛药。  

赵祯吃了几次,果然是龙精虎猛,神威无双!  

而那些玩意只要用了,就难以停止,而且一次会比一次需求的更多。  

事发当天,赵祯起码用了平时两倍的量…  

于是就翻车了…  

这事情,现在已经被张惟吉查的清清楚楚,也拿到了所有人证物证与口供。  

于是,那位妄图幸进的杨喜,直接赐死。  

当天在宁华殿中的女子,除了那位张才人外,全部送去汴京城外的尼姑庵出家。  

当天服侍赵祯的内臣,全部被罚去真宗陵园洒扫。  

只有那位张才人,似乎毫发未伤。  

然而,只有赵昕知道,其实赵祯已经对那位宁华殿有些疏远的意思了。  

之所以现在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仅仅是因为,赵祯还没有发现更年轻漂亮的女子。  

一旦有一个更年轻漂亮的女人出现在赵祯面前,那么,曾经风光无限的宁华殿张才人,立刻就要变成流星,从这天空一闪而过。  

曹皇后抱起赵昕,很快就回到了寝殿。  

而此刻,赵祯正在两个宫女的服侍下,吃着早餐。  

见到赵昕回来,赵祯就露出笑容,问道:“二郎今日听政感觉如何?”  

“阿耶…”赵昕从曹皇后身上下来,来到床榻边,答道:“二郎感觉,朝中大臣,皆是精明强力之士,国家有其等辅佐,阿耶必可高枕无忧!”  

于是,便将今天在垂拱殿里记下来的要点,都和赵祯做了汇报。  

赵祯听着,不停点头,心中甚至有些欢喜。  

他甚至恨不得,赵昕快点长大,还可以代替去处理大多数讨厌的朝政。  

这样,他就可以在皇城之中肆意嗨皮了。  

反正,这个国家,迟早是要交给皇嗣的嘛!  

早一点,晚一点,区别不大。  

当然,这也是赵祯。  

换了其他任何人,恐怕都只会想着如何守住权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