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实验(3)(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出了殿院,吕公著就在内臣们的引领下,来到了为诸生专门准备的课堂上,而这个时候,大臣子侄们已经结束了早课,俱都来到了这里听课。几个穿着青衣的内臣,则拿着一把类似戒尺一样的木制长柄状器物,来回的巡视着课堂上下。  

吕公著走进去,观察了一会,然后他就震撼莫名了。  

“这…”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眼睛从那一个个大臣子侄身前的案几上扫视、观察。  

他发现,这些人全都在埋头于案几上的一本本文册,奋笔疾书,写着文字。  

他凑到近前,看了看,发现,这些文册,竟然是一本本已经写好了题目的小册子。  

其大体形制,大抵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人解答。  

这些问题,虽然都很简单。  

不过是写一段论语或者春秋上的话,然后让其答出下一句,或者解释此句的意思。  

又或者,提一个在九章算术上的简单算术题,让人作答。  

然而,这些题目,却多的可怕!  

吕公著观察了好一会,发现,一本文册起码有三十来页,而每页上都有至少五道题,换而言之,一本文册至少一百五十题,涉及儒学、算术、兵法、地理等方方面面。  

尽管俱是极为简单的题目,难度在吕公著看来,属于他八岁就已经不屑去想的问题。  

然而…  

“若吾八岁时,能有此等条件,有如此题册练习…”吕公著心想:“吾岂会受先生与父亲那么多戒尺?”  

想着小时候被打到红肿的手心,吕公著就羡慕起这些大臣子侄们了。  

“真幸福啊…真幸运啊…”他看着这些人,将眼睛停留在自己的侄子身上:“尔等真可谓生逢其时也!”  

“得遇圣主、明君,不惜屈尊降贵,亲授恩德,指点提携…”  

“如此大恩大德,尔等恐怕将来结草衔环,也难报万一啊!”  

至于这许多的题目,如此繁重的学业,会不会让这些孩子承受不住?  

在吕公著看来,这样的大恩大德,假如还有人想要喊累,那他肯定是没有良心,更将辜负国公圣德,简直不配为人子、人臣,应该直接送去雷州参观旅游再教育。  

于是,他悄悄的退出去,走到课堂外,问着身边的内臣:“我闻国公规定每日有四课,早课、晚课,为半时辰,余者皆两个时辰…”  

“这就是习题课了吧?”  

内臣点点头,答道:“回赞读,确实如此!”  

“习题课,乃是温习昨日、前日或者过去所学内容之课,故放于早课之后…”  

“国公曰:温故而知新,圣人之教,当如是哉!”  

吕公著于是面向春坊正殿,拱手道:“真乃圣恩广泽啊!”  

然后,他就问道:“早课、习题课、晚课,还有一课是?”  

“自是教授课…”那内臣道:“国公定于午餐之后半时辰,于右殿丙院命人教授之…”  

“有教文法者,有授兵法者,亦有讲算术者,国公有时更会亲临,宣以忠孝仁义,讲家国天下之事,激励诸生,为国家而读书,为大宋而努力,为天下而奋斗!”  

内臣兴奋的道:“便是吾等内臣闻之,亦是心有触动,恨不能为国公大业与壮志而捐躯!”  

“而诸生更是闻者落泪,听者振奋啊…”  

吕公著于是心往神以,道:“国公竟亲授德音教训?真圣王也!”  

在他看来,那位国公,竟能做到这种地步。  

那些孩子,真的是太幸福、太幸运了!  

这些人将来要是不能成材,不能报效国公今日的一番良苦用心,那干脆找根绳子上吊算了!  

……………  

课堂中,吕安民幸福不幸福,他是不知道。  

但,很累很累,他是知道的。  

他悄悄抬起脖子,活动了一下酸痛的不行的身体,才刚刚喘了一口气,拿着戒尺的教授已经走到他身后,轻轻咳嗦了一声,戒尺轻轻的点在了他案几前的一块木牌上。  

木牌上写着三句话。  

为大宋之兴盛而读书。  

为诸夏之强盛而奋斗。  

家国天下,吾辈之责。  

这是他亲自刻上去的,算是他自己的誓言,在那位国公面前立下的誓言。  

吕安民虽然小,但也知道轻重。  

更何况,这几天来,他的棱角,已经在这春坊被磨掉了。  

他见过那些不听从这些教授,不遵守自己立下誓言的小伙伴们的惨状——他们被罚关进一个狭小只有一张书桌的小隔间反省自己的过错。  

在那里,每天只有三碗稀饭喝。  

而且,没有任何人搭理他,更没有任何人会过问他。  

幽闭的环境,狭窄的空间。  

孤独、恐惧、寂寞,如影随形。  

每一个出来的人,只要想起那个小房间,就会立刻变得规矩、乖巧起来。  

若只是如此,吕安民或许还不会如此乖巧、听话。  

然而…  

除了恐惧,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在发生作用。  

那就是领袖的力量,信念的力量以及使命的力量!  

吕安民记得很清楚,当天,他被自己的母亲送到春坊,然后他就换上了现在的这套褚衣,接着,又被安排住进一个四人的套房。  

他睡下铺,曹家的那个胖子睡上铺。  

然后,当天,寿国公就召见了他们,进行了训话,训话内容,吕安民记得仔仔细细,明明白白。  

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