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天人化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秦国马上就要亡了!”  

苏越语不惊人死不休。  

“君之视民如土芥,则民视君如寇仇!”  

“以秦法的严苛,等这一代的老秦人逝去,新的老秦人没有了六国带来的压力,又失去上升渠道。面对秦国不堪重负的徭役和酷烈的刑法,又如何会不以君王为仇寇呢?”  

“故而,唯有变法!将如今偏向于军战的秦法,转为偏向于安民发展的法律。将严苛的动不动就刺面、削足的法令改为罚金、徭役。如此,才不使秦皇统一六国的功绩毁于一旦!”  

对于苏越‘秦国马上就要亡了’这句话,除了堂后的儒家弟子们惊呼声此起彼伏,李斯,伏念几个其实都没啥反应。  

战国时期,若是谋士想让别人听从自己的谏言,一般都要夸大了讲。  

据不完全统计,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韩国药丸六次,楚国药丸八次,燕国药丸三次,魏国药丸八次,齐国药丸十三次,秦国药丸七次,赵国药丸十二次。  

这已经近乎惯例了。  

他后面谈到的变法,才是真正被众人所注意的重点。  

其实,苏越的意思,作为法家领袖,秦国丞相的李斯能不知道吗?  

但问题是,想要变法的话,蒙家不会答应,王家不会答应,他李斯也不会答应!  

整个秦国,包括秦始皇在内,几乎全都是商鞅当时主持修订的,军功法的既得利益者!  

你想要变军功法,对抗的就是整个秦国!  

那些下面的黔首没有军功更好啊!  

他们没有上升渠道,也就不可能成为士大夫,和自己抢蛋糕了!  

就算秦始皇答应,秦国贵族官僚们也会上下阻碍,让这法令甚至出不了咸阳!  

根本没想到苏越会有这么一出的伏念,已是大惊失色。  

他带着若有所思的颜路、仿佛第一次认识苏越的张良,连忙对李斯道。  

“丞相大人,子常少不更事,年幼无知,口出狂言,还请恕罪。”  

他转过头,对苏越怒声训斥道。  

“子常,快来给丞相大人赔罪!”  

“无妨,广开言路吗。”  

李斯摆了摆手,满脸笑意。  

但伏念和张良却心里一沉。  

如果此时,李斯以苏越失礼,重重处罚他,出了这口气也就算了。  

可如今,李斯却将此事轻轻放下,代表着他并不打算就此罢休。  

子常今后难了!  

倒是李斯那边,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位儒家弟子可是由荀卿亲自教导?对法家之道颇有见地。”  

他就奇怪了,怎么这个儒家弟子和他还有韩非一样,对法家研究的这么深?  

他看起来只有十多岁吧?  

十余岁却能有这个见地,比当初的天才韩非还要可怕!  

“子常自小便由师叔抚养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对法家有所涉猎。”  

伏念的意思是,苏越为什么会这样,拜荀子为师,结果现在却变成法家领袖的你不知道吗?  

“哦,原来如此。”  

李斯了然,同时用饱含深意的目光看向苏越。  

看起来,韩非师弟死后,老师并没有像传闻的那样不问世事,而是暗中培养出了一名超越我,超越韩非师弟的小师弟啊!  

另一边,苏越虽然能理解伏念的所作所为,也感激他对自己的爱护,但却有些难掩的失望。  

在众人的注视下,他的身形缓缓升空,淡漠道。  

“作为人,我的谏言你们不听。那么,作为神呢?”  

刹那间,苏越身上金光大放,刺目无比,如太阳般闪亮!  

“保护丞相!”  

猝不及防,双眼暂时无法视物的星魂一声怒喝。  

从他双手之上,升起紫色的阴阳之气,化为两道锋利无比,虚幻难测的刀刃。  

紧接着,他双手合一,向前一劈。一道极为亮眼的紫色刀光,带着破空声斩向苏越。  

“聚气成刃,八成功力!”  

面对着星魂的攻击,  

苏越抬起自己的右手,打出一道镭射,在半空中将耀眼的紫色光刃击溃。  

随后,这镭射去势不减,直直撞在星魂身上!  

“噗嗤!”  

阴阳家左护法,身为秦国两大护国法师的星魂被重重击飞,撞在身后的墙壁上发出巨响。  

他口鼻溢血,大脑受到剧烈冲击,昏了过去。  

砰砰砰砰砰!  

同时,星魂的大喝以及有朋堂中的变故,迅速迎来了秦军。  

看着门外涌入的秦军,苏越肃声道。  

“李斯,言尽于此,你速速报于嬴政!秦国若灭,勿谓言之不预也!”  

说罢,苏越眼神一厉,霸王色霸气汹涌而出。  

啪嗒啪嗒啪嗒!  

在这强大的精神冲击下,方圆千米之内,没一个人能撑得住,从人到马全部倒下。  

经过四重加强的霸王色霸气,即使是伏念、颜路、张良这种高手,一息都抵挡不住。  

看着倒了一地的人们,苏越满意的点头。  

这下子,对于刚刚‘我是神’的宣言,他们应该半信半疑了吧?  

忍住在这些人脸上画乌龟的想法,‘神’转过身,朝荀子的方向飞去。  

在荀子的竹园前,苏越降落。  

入院后,他便看见了服侍荀子的童子。  

“清风,早上好!”  

童儿撇了撇嘴,背过身去给周围的花草浇水,不理苏越。  

“子常哥哥真讨厌!都说了我不叫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