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天子一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言一出,王宁骤然如晴天霹雳一般,身躯颤抖,他颤抖起来,慌忙道:“陛…陛下…这…这是冤枉臣哪,陛下…”  

朱棣勃然大怒。  

却突然抬腿,一脚朝着跪地的王宁狠狠踹去。  

这一脚,直中王宁的左肩。  

王宁本还想辩解:“陛下不要误信…”  

可当一脚踹来时,王宁已不能言了,只觉得自己的肩头剧痛,一口气竟是提不上来,噗的一下,血气翻涌,一口血喷出来。  

朱棣怒不可遏地道:“朕当你是至亲,信得过你,入你娘,你竟敢做这样的事!你将朕当傻瓜吗?”  

王宁嘴角溢出血来,这时见朱棣犹如发怒的雄狮,此时依旧不明就里,只知道任陛下这样下去,自己只怕不能活了,于是捂着自己的胸口,一面咳嗽,一面道:“陛下…陛下…老臣…老臣…不知陛下听信了哪一个奸佞之言,陛下…难道忘了当初…当初吗?”  

汉王朱高煦见状,整个人心惊胆跳,可也心知这个时候,若是自己不赶紧站出来,只怕王宁就要不保了。  

于是他连忙跪下,磕头如捣蒜,口里道:“父皇息怒,永春侯何罪?当初若不是永春侯在南京给父皇通风报信,父皇何有今日?倘若永春侯有错,父皇自当细数他的罪证,明正典刑。为何今日却没来由的以莫须有之罪,这般凌辱呢?父皇…”  

朱棣转过身,用一种十分复杂的眼神看了一眼朱高煦。  

而朱高煦却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似乎是在为驸马王宁叫屈。  

不管怎么说,如果王宁有错,也该证据确凿。  

朱棣对着朱高煦摇头,叹息。  

“哎…”  

这一声叹息,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他转头又看向王宁:“朕最后再问你一遍,这些谣言,是何人传出的?是百姓还是你?”  

王宁已是吓得肝胆俱裂。  

他忍着剧痛,战战兢兢的抬头,却见朱棣此时,居高临下的看着自己,那一双落在自己身上的眼睛,带着一种说不清楚的滋味。  

王宁稍稍接触朱棣的眼神,立即错开,他感受到了,这眼神,是杀气!  

是一种只要自己稍稍答错了一句,便要教自己粉身碎骨。  

他打了个冷颤,张口想说点什么。  

朱棣慢慢的手指着张安世,一字一句地道:“张安世是不是不学无术,你们说了不算,朕说了算!”  

又是一道晴天霹雳。  

朱高炽:“…”  

朱高炽一脸诧异地看着张安世,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他万万想不到,父皇会如此维护张安世。  

可随即,便是一阵狂喜…  

而朱高煦的脸色已如猪肝,他原本还想义正严辞,为王宁辩护,可现在…  

朱高煦心里委屈了,他是皇子啊,是父皇的嫡亲儿子,父皇为了太子的妻弟,竟如此羞辱他,还有老驸马王宁,这…莫非是父皇故意想要打压他吗?  

朱高煦觉得自己的心堵得慌,一股闷气堵在自己的心头。  

朱棣继续道:“你王宁是个什么东西,是非曲直,也轮得到你来评判吗?”  

王宁更是身躯一颤,听到了这番话,比方才被朱棣踹一下还要疼,心疼…  

敢情机关算尽,结果…结果却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朱棣此时目光落在了王宁的身上,眼中带着冷冽,道:“朕再来问你,张安世是不学无术吗?”  

“臣…臣…”  

在王宁越越发明显的惊慌中,朱棣步步紧逼:“朕再来问你,张安世若不是不学无术,那么…为何坊间会有此流言蜚语?”  

“陛下…陛下…”王宁老泪纵横。  

朱棣笑得更冷:“既是无中生有,那么朕再来问,传此流言之人,是何用心?又是何等的居心叵测?”  

这连番的问题,已将王宁逼到了墙角。  

到了这个份上,再狡辩…即是死!  

王宁便匍匐在地,叩首道:“臣…万死!”  

“哈哈…”朱棣大笑,慢悠悠地信步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众目睽睽之下,他再没有看跪在脚下的王宁,却朝张安世招了招手。  

张安世忙上前。  

朱棣道:“坐朕身边来。”  

张安世悻悻然,方才亲眼目睹朱棣脚踹王宁,让他心里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阴影。  

伴君如伴虎啊,这老兄一看就不是好人。  

可张安世的处世哲学就是,对坏人要如春天一般的温暖。  

毕竟自己不傻,这种人,他惹不起。  

于是张安世乖巧地坐在了一侧,欠着身。  

朱棣道:“祝寿了吗?”  

张安世道:“臣恭祝陛下寿比南山。”  

朱棣颔首:“对朕的印象如何?”  

“臣早就说过,陛下是臣的偶像。”  

“偶像?”  

“臣崇拜的对象。”  

朱棣一听这个,又想到了什么,忍不住气鼓鼓地道:“崇拜朕吃…”  

“不不不。”张安世慌忙摆着手道:”陛下经文纬武…“  

朱棣一脸嫌弃道:“你怎么和他们一般的德性?”  

朱高炽:“…”  

伊王朱:“…”  

其实大家现在还是脑子嗡嗡作响,实在是一时之间接收到的信息量太大了,此时只觉得脑壳疼。  

张安世则是尴尬地干笑道:“这是宫中的礼仪嘛,臣来之前,已经学习过很多日子了,就是为了瞻仰圣颜时,不出差错。”  

朱棣倒是释然,压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