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野兽的另一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伟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泥,也忍不住笑了,白肢野牛还真是一个调皮的家伙。  

笑着面对直播间,“兄弟们,先等它把肚子吃饱,我来解答一下你们刚刚打在弹幕上的疑问。  

首先,为什么我刚刚斗牛的时候没有用红布大家是不是都觉得牛只有看到红布才发怒啊”  

“难道不是吗?”  

“我看过西班牙斗牛比赛,斗牛士不仅手上拿着红布,穿着的也是红色的衣服!”  

“电视里都这么演的啊!”  

刘伟摇头笑笑,又是一群被事物表面欺骗的动物,“好吧!我承认我没用红布,是因为身上没有!”  

小小的开了一个玩笑。  

满屏的弹幕滚动了起来。  

刘伟就知道这帮逼要爆炸,笑道:“虽然我没有红布,但还是吸引了白肢野牛的注意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都把小本本拿出来,重点来了,期末要考。”  

翻转镜头拍摄白肢野牛的眼睛,刘伟科普道:“牛和很多哺乳类动物一样,是全色盲动物。  

全色盲属于完全性视锥细胞功能障碍,在牛的视野中,只有黑色和白色,无法识别其它鲜艳的颜色,因为它的眼睛里没有视锥细胞。  

锥状细胞是视网膜上主导明视觉活动的感光细胞,锥状细胞是明视觉器官,主要负责光亮条件的视觉活动,既可辨别光的强弱,又可辨别彩色,具有较高的视觉敏感性,能辨别细节。  

所以即便我手里拿着红布挑逗白肢野牛,它真正看到的颜色也是灰白色而已。  

那是什么让它们动怒发起攻击的呢兄弟们,这和它的性情有关,白肢野牛性情凶猛且孤傲,它看着你手中飘动的外套,会认为你是在挑衅它,就像黑人举枪的动作一样,会使它非常的愤怒,加上牛科动物本身对飘动的物体就很敏感,所以才会被激怒。  

显然,激怒眼前这头家伙,我没有费太大的功夫,因为这是一头走丢的孤牛,我在可可西里和秦岭分别遇到西藏野牦牛和羚牛的时候,反复给大家强调过,孤牛的性情极其凶残,它会把挑战失败的情绪用暴力的方式转移到其他目标上,兄弟们看见了,我只是抖了几下衣服,它就朝着我冲了过来!”  

观众恍然大悟。  

“明白了明白了!”  

“又解开了一个生活知识盲点!”  

“记下了,以后要好好教教我儿子,对牛的误解不能继续传播下去了!”  

“阿伟,那斗牛士手中的红布到底有什么用呢?”  

刘伟微笑道:“渲染节目效果的作用,红色醒目,实则是拿给现场观众看的,而且自带一种喜庆的氛围!”  

“p,就这”  

手机屏幕上全是观众吐槽的弹幕。  

刘伟:“接着给兄弟们解答第二个疑问,有人问到白肢野牛的天敌!  

这里,我给大家分析一下白肢野牛的分布情况,白肢野牛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度、越南、老挝等几个临近的国家,因为它喜欢生活在森林或者林间地带,以他这般壮实的身体来说,一般的野兽只能望而却步。  

成年白肢野牛最大的天敌是我们之前科普过的孟加拉虎,不过并不见得孟加拉虎每次捕猎白肢野牛就会成功,特别是遇到牛群的时候,就如同非洲狮遇到非洲野牛被赶走一样。  

我给大家科普过,猫科动物捕猎讲求高效,最好是一击致命,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它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放弃。  

白肢野牛和其它野牛家族一样,是非常团结的动物。野牛群只有一只体形较大的雌兽作为首领。如果发现异常情,它就会用鼻子哼气来警示整个牛群。  

牛群得到信号之后会立即奔逃离去,看起来它们躯体十分笨重,但在受惊逃跑时,却非常迅速。  

如果领先的几只跑得太快,在跑了一段距离后会停顿下来,等待落后的个体跟上时再一起前进,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御敌,孟加拉虎面对成年的白肢野牛群也会掂量几分不敢轻易妄动,毕竟孟加拉虎是单独从事捕猎活动,没有狼群的协同作战能力。”  

刘伟讲着,白肢野牛突然抬起头转过去看了刘伟一样,机缘巧合的点了一下头。  

观众看到这一幕,乐的疯狂扣起了弹幕。  

“哈哈哈,它听懂了!”  

“白肢野牛:嗯,你说的对!”  

“66666,主播居然真的能够和野流!”  

“神他妈回头,时间恰的刚刚好!”  

刘伟的脸上也布满了笑容,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巧合,也或许是白肢野牛真正的感受到了自己对它的一份热爱。  

“兄弟们,是不是突然觉得长相粗犷的野牛也非常可爱啊”  

弹幕全部扣“1”!  

刘伟:“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野生动物,你在于它亲密接触的时候,都会发现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有可能是温柔外表下的残忍,有可能是呆萌形象下的血腥,还有可能像白肢野牛一样粗犷外表之下展现出来的可爱。  

我很庆幸通过直播的方式带着兄弟们一起来探索自然界野生动物的奥秘!”  

“辛苦了,阿伟!”  

“主播用心了!”  

“良心主播啊!”  

“臭弟弟们,这个时候不该上一上吗?”  

房东送出火箭×2  

喜羊羊送出飞机×5  

用户3325469送出能量戒指×2888  

直播间氛围一到,观众自觉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