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0章 龙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果天宫都云主使在这里,就会认为她的吐纳功夫和妖帝的很像,只不过妖帝本身是龙属,吐出来的是云雾,而她是吐出肌体和经脉里的秽气。  

凡人寿数不过百,修行者最多也就到一百四十岁左右,而青阳迫近二百岁大关,命火依旧旺盛,除了小心保养之外,她研习的种种秘法也有莫大功劳。  

顷刻间,日出东方。  

天地间第一缕日光,照在滞空的白烟上,还映出一点浅紫。  

紫气东来,日出前后最盛,也最得修行者重视。  

白烟被阳光一照,嗤地一声消解于无。  

也就七八息后,金光开始变得霸道。  

青阳就顶着这样的太阳真火,继续施展撷英之术。  

一息、两息七息、九息三十五息夏末的朝阳,从露面的那个瞬间就透出威力,青阳却还坚持了整整三十五息。  

待她收功,额角微微见汗。  

赫洋侍立一边,赶紧递上湿巾“宫主坚持撷英的时间,又多了一息”  

这一息可不容易,太阳真火的威力之大,动辄伤筋戮脉。  

青阳却一眼看出他有话要说“什么事儿”  

“对岸运进大批青方石,正在卸货。”赫洋报告,“我方才瞧见十几条长方,每条长度都超过了八尺”  

青阳用软巾轻轻拭汗“到底被他弄到石材了。知道来路么”  

赫洋在青阳面前,从来不提“按理说不应该啊”这种话,只道“我这就派人打听。”  

“他背后站着爻王,搞到一点石材有什么奇怪”青阳淡淡道,“我原想让他知难而退,既然如此,后面也不用客气了。”  

赫洋立刻应了声是,知道宫主有一点点恼火。  

“还有两件事。一是闪金平原西部和中部开始流行一个传说九幽大帝乃是龙神转世。”  

“龙神转世”青阳的动作一顿,什么龙神“难不成是黑龙神尊”  

九幽大帝的传说已经够够的了,居然还有个进阶版“是的。”赫洋轻咳一声,“说是三千年前,龙神为拯救人间而舍身,精魂落入九幽,但身躯化为地脉,依旧泽被苍生。闪金平原作为龙殒之地空负沃土,千百年来堕乱不堪。龙神有感于恶孽当道、民不聊生,因此脱出九幽重返人间,要荡平恶孽,拨乱返正,还闪金一个太平安宁。”  

他又咳了一声,才没笑出声来。  

净往自己脸上贴金,这些骗人的鬼把式。  

但青阳根本没笑,反而颦蹙黛眉“传播谣言的人不简单,至少知道龙神往事。闪金平原乃是龙殒之地,在这里传播谣言,再配合黑蛟印记的佐证,自有天然的优势。龙神是神,如今的天神也是神,二者的作为对比鲜明,时间一长,人心自有倾向。”  

黑龙神尊仙逝于几千年前,今日还听说过它尊号的人,已然不多。如今的闪金平原神庙林立,平民信奉的,都是龙神从前不顾一切也要消灭的敌人。  

但九幽大帝和黑甲军来了,给闪金平原的人们带来了另一种冲击原来,神仙也可以为众生着想,也可以为百姓除害神仙未必高高在上,冷眼漠视世间疾苦。  

从前威严冷漠、高踞云端的众神,一下子就被活生生的、有所作为的九幽大帝比下去了。  

这种对比,这种差距,实在太鲜明了。  

直到此时,“九幽大帝”才揭示自己的另一重身份龙神转世。  

人们已经见证他的惩奸除恶,已经见证黑蛟印记作为“神迹”的屡屡出现。只要他的传说事迹继续下去,人们早晚会相信,他真是龙神转世,真会再一次泽被苍生青阳朝着西边悠悠吐出一口气“原来这所谓九幽大帝要争的,是信仰之力”  

屡现神迹、屡传威名,就是神明聚集信仰常用的手段。只是哪个神明也没有九幽大帝这样频繁地展现“神能”。  

“薛宗武是爻国大将,恶名远播。九幽正面强杀此人,名气进一步大噪。”她一边思索一边道,“难怪他要在众人面前斩杀薛宗武,难怪他每次杀人之前必先审判,平民看客就吃这一套。”  

赫洋在边上道“凡人承不起香火,会反噬己身。”  

“香火通常牵连着无数业力因果,凡人去接,凡人折寿;修行者去接,修行者入魔。”青阳分析,“但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九幽大帝每次出场,本身很可能都被无数因果缠身,已然不惧这个。”  

赫洋微微动容“莫不是半神或者仙人”  

青阳点了点头“很有可能。但他要争夺信仰,就必然触怒众神。天神不会放过他的。”  

只要天神们抓到九幽大帝的小辫子,这支队伍几乎就死定了。  

“是”赫洋犹豫一下,又问道,“宫中传言,幽湖别苑二期已经送审。如今造办处卡不住他们,恐怕很快就会通过。宫主,要不要给他们一点警告”  

青阳瞥他一眼“给谁一点警告”  

“幽湖别苑一期,晴王府、白坦和游荣之等带头,结果群臣骚动纷纷抢购。眼看二期又要开了,如不加以制止,这股歪风怕是要愈演愈烈。到时群臣都被爻国君拉过去了,这、这对您的计划不利。”  

青阳哦了一声“制止怎么制止”  

赫洋目透狠色“弓打出头鸟不如出动暗卫,给晴王府一个教训”  

这些保王党不是标榜自己敢坚定地站到宫主对面么想站去第一排,怎么可能没有代价是时候让他们付出一点代价了。最好杀鸡儆猴,震慑一下其他臣子,免得他们有样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