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里应外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范廉不卑不亢道:“将军,末将以为,夺取燕国,当以招降为上,攻城为下。在攻入王宫后,不宜杀了臧茶,可尽量迫使他投降,再让他传令各地燕军归降。”  

李左车点头赞许道:“这个法子不错!我给你个立功机会,待入城到了王宫后,由你率军杀入。”  

虽然这同样是跟赵歇商量好的计策,不过发现了这个颇有头脑的范廉,李左车为此欣喜,觉得或许是可造之材,先给个立功机会,以后再着重考察。  

“谢将军!”  

范廉高兴着。  

数千赵军骑兵来到蓟城外,除了全副武装外,只带了两天口粮,夜晚只能露宿着。  

所幸冷空气过后,天气放晴,北风已停止,蓟城的天空繁星点点,这是北方特有的晴冷天气。  

李左车安排好值班人员,时刻留意蓟城西门,一有情况立即报告,其余大部分士卒,皆已就地躺下休息,进入了梦乡。  

蓟城城内,贺阐和钟离阳两人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中,完全没有睡意,干脆不睡觉了,在下棋打发时间。  

不知不觉间,时间到了寅时四刻。  

“贺兄,时候到了!”  

钟离阳穿好铠甲,带着贺阐出得家门,来到附近的军营,让贺阐跟着进来。  

按照规定,是不能随便带外人进入军营,但本身燕军军纪就不算很严,加上钟离阳在这里军职最大,没有人去过问。  

每次换岗前,军营里的伙夫都会提前做好膳食,贺阐在这里跟钟离阳一起用膳。  

吃饱饭足,快到卯时,钟离阳带着部下出得军营,向西门走去,要进行交接班,贺阐一直跟在他旁边。  

卯时已至,蓟城西门,钟离阳和部下们正式交接班。  

临走前,上一批值班士卒的守城官看了贺阐两眼,并未说什么。每天守城甚是无聊,带上知己好友过来或闲聊、或下棋打发时间,他以前也不是没有做过。  

蓟城西城墙,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放置着一个木架,木架上有个盆子,烈火在盆子里熊熊燃烧着,这是在这个时代里,军队中普遍采用的照明方式,火盆子里的燃料可以燃烧好一阵子。  

在漆黑的城外,可以观察到城墙上的动静。  

城墙上的交接班,外面值班的赵兵看在眼里,叫醒了睡觉中的李左车。  

所有士卒皆被叫醒,准备行动。  

城楼内,只有钟离阳和贺阐两人。  

钟离阳道:“贺兄,别急,再等一刻钟。”  

他要等上一班的人走远了,才好行动。  

两人静静地等待着,一刻钟时间很短,在这关键时刻,对于他们来说却似乎很漫长。  

贺阐渴望功名,希望能有值得效命的明君,现任赵王便是明君,这次来到蓟城,成功完成任务,回去后便是礼部侍郎了。  

时间终于到了。  

“钟离兄,成就大事,就在此时!”  

“贺兄,为燕王报仇的时候到了!”  

两人走出城楼,下得城墙,来到城门后面。  

钟离阳将三十个亲兵集结起来,再带着其中几人走入城门门洞,没人知道他要做什么。  

“将军,这是为何!”  

某个小军官问道。  

钟离阳道:“打开城门。”  

士卒们顿时愕然了!  

钟离阳加重语气道:“听到没有,打开城门!”  

这些皆是他的亲兵,确定了他的命令后,几人动手起来,先有四人一齐动手搬开城门门栓,另外四人再拉动城门。  

厚重的城门被缓缓打开,开门的“吱吱声”,在附近站岗的士卒们皆听得清清楚楚,刹时间懵了!  

钟离阳拿过一支火把,向城外方向挥动起来。  

——————  

城门外,所有士卒已做好准备。  

“将军,城门打开了!”  

“有火把,还有人挥动火把!”  

目睹着那些情况,李左车和武将们,都兴奋起来。  

李左车朗声道:“将士们,夺取蓟城,就在此时!”  

在他的命令下,范廉和一百八十名部下,率先往前冲。  

蓟城城外有吊桥和护城河,护城河已结上厚厚的冰层。  

范廉一马当先向前冲,毫无阻拦地冲到城门,再冲了进去。  

“谁是钟离将军!”范廉朗声问着。  

“我便是钟离阳!感谢赵军兄弟前来相助!”钟离阳朗声答道。  

“钟离将军,此次是广武君亲领骑兵前来!大军在后面!”  

此时,西城门一带士卒们,部分人还懵着,部分已经反应过来了。  

“钟离阳,你竟敢勾结赵军!”  

部下中某个中层军官带着十几人赶了过来。  

钟离阳朗声道:“臧茶无道,残杀老燕王,赵军是来帮助我们,替老燕王报仇!”  

他命人放下吊桥,让外面的赵军更方便入城。  

那部下厉声喝道:“钟离阳,你这个叛徒!”  

这时,所有部下都知道怎么回事了。  

范廉大声喝道:“挡赵军者死,杀!”  

他和部下冲了上去,在极短的功夫将十几人解决。  

很快,李左车带兵进入城内,首先看到了贺阐。  

贺阐迎了上去,兴奋道:“广武君,终于盼到你来了!这位便是钟离将军!”  

又再对钟离阳道:“钟离将军,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广武君。”  

钟离阳欣喜若狂,快步走到跟前,对李左车道:“久闻广武君之名,多谢你们前来相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