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降维打击(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  

挂断电话。  

向东方没有耽误,立马联系了宋君。  

等知道麻生织月到底是谁,人都傻了。  

房仕龙居然让自己查自己老板?  

这家伙脑袋被门夹住了么?  

匆匆跟宋君打了声招呼,向东方直接拨通了唐敦厚的电话。  

此时。  

武都造船厂。  

一辆黝黑的潜艇停在造船厂三号船坞,庞大的船身,散发着冷光,让人本能就会感觉到它的恐怖。  

不久,几名带着眼镜的工程师随着沈直从船坞旋梯走了上来,都是几十岁的人了,可一个个却兴奋的跟孩子一眼,脸上全是怎么都压制不住的激动和兴奋。  

几人走到船厂办公室,带头的老工程师激动冲到一个肤色黝黑的年轻人面前,激动说道:“小唐同志,实在是太谢谢你了。我......我......”  

本来就是做技术的不善于言辞,想到这艘潜艇可以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老工程师嘴边的话却怎么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  

他太清楚这艘幽灵的价值了,比此时停靠在舟山群岛的那艘航母都要更难以估量。  

毕竟航母的建造成本太高,周期很长,而护卫舰,同样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人力物力支持。  

但暗影潜艇就不一样了。  

核动力完整,火力完整,没有损失任何部件。  

虽然没有图纸,但有这么一艘成品,早晚能够弄懂其中的诀窍。  

如果国内可以大规模生产这种核动力的潜艇,还怕那一个跳梁小丑耀武扬威吗?  

粤西、海口渔民在自己海域打渔,越南海盗为什么敢将他们屠戮一空?  

还不是因为海军设备老旧,只能困守内海。  

如果各大海军都能够武装这种装备,进行装备升级,谁敢再欺负自己的同胞。  

越想就越激动,越激动,就越说不出来话。  

可怜老工程师一辈子没有这么想夸人,此时忽然激动,千言万语堵在嘴里,脸都涨的发紫了。  

唐敦厚被吓了一跳,别看这帮白头发的老家伙他可以一个打一百个,但这可都是国宝啊。  

万一激动出来个万一,自己可罪过大了。  

赶紧在老工程师的胸口抚了抚,帮他顺平了气息,唐敦厚才说道:“你我都是炎黄子孙,为国出力都是应该的。而且,这是我老板弄回来的,你谢我也没用。”  

沈直刚才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老工程师一个气没上来,此时才有机会说道:“王老。感谢的话就不用多说了,有没有把握仿造出来?”  

“这个.....短期内很难。精密技术、压力技术,这些都是难点,更别说还有设计构造,核动力运作......”  

沈直心里没来由地一阵失望。  

为了这玩意,他连自己的身体都出卖了,可是有了成品却都无法仿造。  

唐敦厚憨憨问道:“那要是有原来设计的人在,能不能加快仿造进度?”  

这不是废话吗。  

“那肯定能,我们缺少的是相关专业人才,但这些人才都是各个国家的国宝,我们只收来几百个,但研究潜艇的专业人员很少。”  

几百个?  

唐敦厚虽然憨厚,但不代表傻啊。  

猛然从老工程师嘴里,好像察觉到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难道......  

就在这时,一个大胡子的毛子推门走了进来,用流利的普通话说道:“王。船机动力的问题我们可以解决,但其他问题,我们并没有研究过。在这之前,我觉得,对于焊接方面的技术,船厂也需要尽快提高,他们的技术无法达到水下承载压力。”  

这里,怎么会有毛子?  

唐敦厚脑袋都是凌乱的。  

而老王工程师却介绍道:“我来介绍下,这位是博利耶夫先生,为了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道路,他带着他的理想和包袱来到了我们国家。我相信,有着这个伟大的理想,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胜利的脚步。”  

苏联解体时,意味着一种信仰的崩塌。  

随之,全世界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动乱。  

但对于品尝过资本主义人吃人那种的残酷的人而言,心中的理想并没有因此而放下。  

也正是此,数百前苏联科学家,放弃了美国的天价薪酬,带着理想、和热血,抛弃了血脉,踏入了华夏的土地,只为社会主义的伟大愿望。  

因为他们都亲眼看到过,资本是如何将人当成韭菜,羔羊,进行剥削抽血的。  

博利耶夫正是其中之一。  

这位物理学的专家,放下了数十万美元的薪酬,放弃了大别墅和牛排,到了华夏,最后到了武都船厂,在他心里,这里是唯一实现人与人之间基本公平的最后土壤。  

不经历那个时代,就永远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伟大胸怀。  

唐敦厚走出办公室,想到博利耶夫的所作所为,感觉到叹服的时候又有一种深深的愤怒。  

四大高校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每年却都在流失,像是朝圣一样去了美国,反倒是普通大学的学生,大多数都投入到了国家的建设中。  

真不知道,培养那些人才有什么用。  

在美国的时候,唐敦厚亲眼见到过一个北系毕业留学的学生,居然以拿到绿卡为荣。  

铃铃铃!  

电话忽然响了起来。  

等到听完,唐敦厚愤愤骂了一声:“就这些戏子还想对付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