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格林斯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战争时期,利用无线电技术干扰苏军的作战方面的基础,当时,芬兰的无线电技术也非常先进,就如芬兰广播电台的所有设备当时也被作为战争赔款拉走了。  

芬兰在自然资源上并不丰富,自己的市场又很小,必须找到合适的、有价值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自然而然,芬兰就将目标放在了欧洲最大的市场苏联上。  

美苏冷战对抗中,北约和华约也陷入了全面抗争,除了武器装备上的竞赛,还有经济的全面封锁,凭着中立国位置,芬兰在其中找到了一条打开财富道路的大门,以中立国的地位,扩展制造业,向毗邻的苏联出口。  

因为苏联的重工业虽然发达,可是轻工业一直受制于各种各样的问题非常薄弱,但作为生活用品,人们又离不开轻工业,加上华约和北约的对抗以及封锁,苏联根本就没得选择。  

然后,凭着先进的轻工业,芬兰成为了苏联西方的第二大进口国。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和苏联的贸易都是采用记账贸易,随着苏联解体,记账的那些钱,都成了废纸,加上芬兰对苏联市场的过渡依赖,一下子就将芬兰经济打进了地狱。  

工人失业、房价崩溃,股市大跌,经济危机的征兆已经凸显。  

“昨天,芬兰传来消息,第一季度,芬兰国民总产值下降了13,失业从3.5上升到18.9,而且不久前,芬兰五大商业银行之一储蓄银行解体了。”  

这是一个好消息。  

拿着电话,索罗斯平淡一笑。  

“你想怎么干。”  

“我想,我们是时候需要做点什么了,以芬兰目前的经济,在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前,马克的估值应该被大大削弱,芬兰央行维持不了多久现在高昂的汇价。如果芬兰马克和德国马克脱钩,那么将会是我们真的机会。”  

“斯坦利,我非常肯定你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做些什么吧。”  

挂断电话,索罗斯轻抚着下颚,本该黯淡无光的眸子,泛着异样的神采。  

东西德的合并,让东德势力增强,它已经成为打破欧共体的重要因素,其他货币围绕德国马克为核心,如果德国马克升值,那其他国家的货币,就会被迫流亡德国。  

怎么让德国马克升值呢?  

索罗斯习惯性扬了扬眉毛,货币终究还是货,等流动性减少,在逻辑上升值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搓着下巴考虑了一番,索罗斯拨通了秘书的电话。  

很快,电话被接通了,一个精干利索的女声从电话里传了出来。  

“安娜。帮我约一下格林斯潘先生。我要和他吃一个晚餐。”  

格林斯潘,全名,nGreenspan。  

犹太人,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1987年10月19日,全球闪电大崩盘,华尔街经历了“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全天跌幅达到创纪录的23。  

在大藏省一个命令托起全球市场后,格林斯潘迅速发表简短声明,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次日股市反弹,挽救了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  

用了四年时间,在格林斯潘数次对美联储利率的调控下,美国从经济下行的泥沼中终于走了出来。  

美元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大货币,道琼斯也走出了历史新高点,达到了新的高点六百点,房地产市场也同样走出了困境,成功稳定了美国的经济。  

晚上八点,一辆直升飞机降落在了华盛顿洲际酒店,不久,索罗斯走出飞机到达了酒店顶楼的旋转餐厅。  

餐厅很大,很奢华。  

流光色彩的装饰和琉璃灯,将餐厅映照的犹如白昼,却没有任何刺眼的感觉。  

但此时,偌大的餐厅只有一个人静静坐着,坐在铺着白色餐桌的桌子前。  

一位看上去和索罗斯年龄相差不大的老者,气息沉稳,眼神温和,头发略有稀疏,扣着一个黑框眼镜,丝毫没有什么傲然的气势。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的人,恐怕谁都不会想到,这么一个老者,会是美联储主席,掌握美元发行和经济的沙皇,格林斯潘。  

不久,索罗斯走到了格林斯潘跟前,两人并没有什么寒暄,仅仅对视了一个眼神相视一笑。  

“乔治,你看这一局该怎么走。”  

格林斯潘笑着说了一句。  

他面前的桌子上,赫然摆着一副象棋。  

中国象棋。  

显然,格林斯潘是棋中之手,而索罗斯......观察了一番格林斯潘摆下的棋局,他拿起一颗棋子,放在了棋盘上。  

跳马,挂马杀,马之必杀技之一。  

格林斯潘微微一笑,拿起了桌子上的红酒轻轻抿了一口,索罗斯也没有客气,自己拉开椅子坐了下来。  

6月6号。  

但对于道琼斯股市上的一些投资者来说,这是晴转多云,又多云转小雨的一天。  

早上开盘,股市在多头趋势下,持续上升,但谁也没想到,到了中午,道琼斯却突然跳水,收盘变成了血红色。  

下跌,百分之一点二。  

原因在收盘后,很多人都知道了。  

美联储主席nGreenspan公开进行了讲话,从数据上看,全美经济向好,失业率下降了三哥百分点,物价指数上涨了零点八个百分点,非农数据也同比较为客观。  

美联储决定上调利率百分之零点五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