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万塔计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世界上有一个很秘密又很不秘密的金融侵略计划。  

它的名字叫做万塔计划。  

说话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个子不高,长得和米老鼠一样。  

他的名字叫做欧.万塔。  

80年代,万塔直接受命于里根从事制裁苏联卢布的秘密金融战争。  

之后,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成立了“新共金融集团”,公司运作资本仅1万7000美元,但是很快在美国秘密的海外账户资本注入后,万塔的生意开始越玩越大。  

1990年10月开始,万塔以高于黑市一倍的比价(28卢布比1美元)完成了一笔以50亿美元买进1400亿卢布的利润极高的交易。  

在1991年1月和2月,万塔在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上大肆做空黄金高达2000吨。早已疲弱不堪的苏联经济,在金价的暴跌下,终于棺材盖上打进了最后一根钉子。  

也正是欧.万塔的计划让1991年的俄罗斯冬天更加寒冷。  

济体业已严重失血的身躯,在超级通货膨胀这部“财富绞肉机”碾过之后,大批前苏联的社会主流人士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在苏联经济体系的崩溃中,十几万亿美元资产被人掠夺一空。  

而之后,更是衍生出了无数关于金钱和流血的故事来见证着美国帝国主义的邪恶。  

欧万塔利用手里的资本大肆卖出卢布,让北极熊身上的熊皮、熊胆、熊爪子全被剁了下来。  

只凭着挑动苏联解体做空卢布,西方人洗劫了苏联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财富。  

他们将前苏联数亿人口放在嘴里贪婪咀嚼着。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很不严谨的三流小说。  

因为无论是任何卖空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借入到手,提前卖出,买入还回去。  

罗伯特.约翰走后,沈建南闭上眼睛揉了揉眉心。  

苏联解体是必然的结果,随着苏联解体,卢布也贬值成为了废纸。  

以后来新卢布的币值计算,新卢布兑换旧卢布贬值了数万倍。  

钱失去了购买力后,曾经各个都是中产阶级的老毛子喝起了甲醇,甚至把洗发水掺水当酒喝。  

按照未来的卢布实际币值,现在做空卢布无疑是最好的一笔投资。  

可是,很难。  

计划经济下的苏联有着严格的外汇管制,也正是因为极其变态的外汇管制,苏联境内才会有货币黑市的存在。  

要想在这种环境下卖掉苏联换点小钱钱困难不是一点半点。  

想要做空卢布,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借入卢布,卖出卢布,再买入卢布来偿还借入的卢布。  

卢布贬值是必然结果。  

只要朝苏联境内的银行借入卢布卖出,将来在卢布大肆贬值的时候买回还给这些银行就可以完美转移掉北极熊人的财富理论很简单。  

只是理论永远不等于实践。  

卢布由于货币属性不健全所以在全球外汇期货市场的成交量非常小。  

乌克兰推出的卢布兑换美元期货,每天的成交额只有区区几百万美元,即便是纽约市场和伦敦市场的金融市场,卢布的成交额也只有区区几千万美元。  

这点成交金额,资金稍微大一点就没法玩的。  

没有解体前的苏联,在资本市场的管制非常变态,每个人银行账户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  

不管是从银行取钱或者想兑换美元出国消费,都有着一定的额度指标。  

这是计划经济中的一部分。  

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的苏联从银行借到大笔的卢布,同样超级麻烦。  

想要顺利从俄罗斯拆借到大量的卢布,只有一个办法。  

解体后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为了重整经济实行了休克计划。  

所谓休克计划,就是全面放开俄罗斯金融市场,用市场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来修复陷入困境的俄罗斯经济。  

而在此,卢布才算是变成真正的自由货币实现了自由流通。  

自由市场的自由体现在不干预市场上。  

所以在休克计划执行中,卢布像是瀑布一样疯狂贬值。  

原因很简单,这是俄罗斯制定的休克计划,放开货币固定汇率,改为市场自由定价。  

结果么,休克假死变成了真死。  

卢布全面崩溃。  

那这样的市场中只要在卢布放开的前期借钱卖出是不是就能赚钱?  

答案是否定的。  

卢布在后来之所以疯狂贬值就是因为没有人买入,而没有买入就意味着没法卖出去。  

卢布的原始属性是记账凭证,他在属性上意味着本身就一文不值。  

所以即便是能够在苏联解体后借到卢布,那也只有一个结果。  

底裤都亏出去。  

美国多只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和国际资本大鳄索罗斯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些人在卢布高位时以注资形式向俄罗斯拆借了大笔卢布,在他们手中的空头头寸建立完毕后,卢布崩盘暴跌。  

空头头寸,沽空标的暴跌,理论上来说自然是该赚钱的。  

可实际结果,不管是索罗斯还是那些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个个亏的像条狗,量子基金亏损高达二十亿美元,多只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亏损到需要美国政府救助。  

这是一个很讽刺、很荒唐、很反逻辑的结果。  

而之所以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结果是因为一个常识性逻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