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沈喻(5/7)
盯防,然后联系其他市县的警局和缉毒队,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重大盗窃或者毒品贩卖案发生。
可惜的是,她收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消极的。
更打击林瑛积极性的是,在严密的盯防之下,十五号楼又发生了第三起案件。一个小伙子在凌晨一点遇害,而蹲守的警员并没有发现有陌生人出入楼内的踪影!
难道凶手就在楼内?!
林瑛迅速组织了对十五号楼住户的逐一排查,但排查的结果,却是没有什么结果。
楼里没有符合警方推测条件的住户,也没有找到符合犯罪动机的人。
正当警方一筹莫展的时候,市局的领导不知怎么找到了林瑛。
“朋友圈最近有篇文章,介绍咱魏阳的一位逻辑专家,要不找她来咨询一下?”
“领导,您比谁都清楚吧,逻辑学跟刑侦学可是两个概念。”林瑛不悦地说。
“兼听则明嘛。”
林瑛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如今案件遇到了瓶颈,自己也暂时没什么办法,找个人来聊聊,或许能开阔一下思路。
她于是给魏阳大学打去电话,接电话的教务处主任却有些踌躇。
“逻辑系的沈老师吗……”
“听您的语气,是学校有困难吗?”林瑛问。
“不不,警方的要求,我们一定尽力配合。只不过这个沈老师,脾气有些古怪,平时也不愿sial……”
“这是专业咨询,不是sial。”林瑛回答说。
她其实也做好了准备,因为一般来说,专家教授有点脾气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没想到的是,事情似乎进展得颇为顺利。
那个传说中乖戾的沈老师居然一口同意了警局的邀请,当天下午上完课,她就出现在警局里面。
“……还有这么漂亮的大学老师……”新入职的女警员余以清瞪大了眼睛说,“连我这个女人都忍不住爱上她了……”
“小余,你难道不喜欢男人吗?”早来一年的男警员施鲢边盯着沈喻,边问余以清道。
“男人?呵呵……”余以清冲他冷笑着。
虽然沈喻天生有张冷漠脸,但林瑛仍然笑呵呵地把她迎了进来。
“沈老师,您喝茶吗?”
“不用了,中午我把发来的材料看了一下,已经知道凶手是谁了。”
“啥玩意儿?”小余替林瑛把疑问顺口讲了出来。
“我需要确认一些预设前提的准确性,”沈喻没有理会小余的质疑,自顾自说道,“第一,你们确定第三宗案件发生时,十五号楼没有任何人从任何通道进出楼内吗?”
“这个……十分确定。”林瑛说。
“第二,你们确定能排除楼里所有青壮年租客不是嫌疑犯吗?”
“这个……”
“请不要犹豫作答,这很重要。”沈喻直截了当地说。
“哎,你看起来挺顺眼的,说话怎么这么不顺眼——这可是我们队长!”小余朝沈喻嚷嚷着。
林瑛朝余以清做个手势,然后简洁地说:“确定。我们认真搜索了各个青年租客的房间,没发现和现场相关联的证据。”
“现场关联的证据是指?指纹或者dna信息吗?”
“实际上,现场并没有提取到这么直接的线索。我们是通过伤口高度、角度、伤痕,用技术手段,分析出嫌疑人身高体貌的。这个分析是准确的。”
“但和那些租客对照不上,是这意思吗?”
“没错。所以,基本上暂无头绪。”
“明白了,谢谢这位队长。下面我大概说一下自己的分析,这其实是个简单的三段论问题。
“不过,讲起三段论来,还是先说说我看卷宗的第一直觉——那就是,究竟凶手是何种身份,才能让不露痕迹地进入到三个被害者家中,然后又轻而易举地将三人锤头致死呢?”
“这也是最大的疑点——沈老师难道有答案吗?”林瑛微笑着反问道。
“当然有,原因就是被害者对相对力量的绝对自信。”
“啥……玩意儿?”小余被绕晕了。
“好,那就不说这个了……”沈喻继续说,但她的话又被施鲢打断了。
“这位漂亮姐姐,说起话来好像跳跃性很强的样子嘛。”
“……还是继续说三段论。”沈喻不睬贱兮兮的施鲢和气呼呼的小余,“大家都是搞刑侦的,对三段演绎肯定应用得熟门熟路。所以我也不班门弄斧,就直接说结论好了。
“我们先把十五号楼看作一个封闭的范围,在这个范围里,存在着两种住户,一种是留居的老年人,第二种是租客。
“现在警方已经确定了两个前提:凶手就在十五号楼内,凶手不是租客。
“所以,十五号楼的若干住户又兼容着两种身份,一种身份是受害人,另一种身份则是凶手。
“这便形成了一个简单的三段论:十五号楼里有留居老年人和租客两种住户,凶手就是十五号楼的住户——凶手不是租客——所以,凶手是老年人。”
林瑛和同事们愣在了那里。
“所以,这就是那些年轻房客开门的原因。如果门外是一个颤巍巍发病,向邻居求救的老人,他们非但不会丧失安全感——因为相比之下,自己的力量比一个老年人强大许多——甚至,他们还会泛起同情心和责任感。
“他们急忙打开门,把那位老年人迎进来。有的人可能把老人扶进屋子,有的人赶紧去打急救电话,但他们丝毫没有注意到老人袖管里藏着的凶器……
“不过我认为,第一起案件应该是被诱发的心理失常暴力行为。不过,凶手在一时激动犯恶之后,意外获得了心理满足感和依赖性,他于是不停寻找合意
可惜的是,她收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消极的。
更打击林瑛积极性的是,在严密的盯防之下,十五号楼又发生了第三起案件。一个小伙子在凌晨一点遇害,而蹲守的警员并没有发现有陌生人出入楼内的踪影!
难道凶手就在楼内?!
林瑛迅速组织了对十五号楼住户的逐一排查,但排查的结果,却是没有什么结果。
楼里没有符合警方推测条件的住户,也没有找到符合犯罪动机的人。
正当警方一筹莫展的时候,市局的领导不知怎么找到了林瑛。
“朋友圈最近有篇文章,介绍咱魏阳的一位逻辑专家,要不找她来咨询一下?”
“领导,您比谁都清楚吧,逻辑学跟刑侦学可是两个概念。”林瑛不悦地说。
“兼听则明嘛。”
林瑛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如今案件遇到了瓶颈,自己也暂时没什么办法,找个人来聊聊,或许能开阔一下思路。
她于是给魏阳大学打去电话,接电话的教务处主任却有些踌躇。
“逻辑系的沈老师吗……”
“听您的语气,是学校有困难吗?”林瑛问。
“不不,警方的要求,我们一定尽力配合。只不过这个沈老师,脾气有些古怪,平时也不愿sial……”
“这是专业咨询,不是sial。”林瑛回答说。
她其实也做好了准备,因为一般来说,专家教授有点脾气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没想到的是,事情似乎进展得颇为顺利。
那个传说中乖戾的沈老师居然一口同意了警局的邀请,当天下午上完课,她就出现在警局里面。
“……还有这么漂亮的大学老师……”新入职的女警员余以清瞪大了眼睛说,“连我这个女人都忍不住爱上她了……”
“小余,你难道不喜欢男人吗?”早来一年的男警员施鲢边盯着沈喻,边问余以清道。
“男人?呵呵……”余以清冲他冷笑着。
虽然沈喻天生有张冷漠脸,但林瑛仍然笑呵呵地把她迎了进来。
“沈老师,您喝茶吗?”
“不用了,中午我把发来的材料看了一下,已经知道凶手是谁了。”
“啥玩意儿?”小余替林瑛把疑问顺口讲了出来。
“我需要确认一些预设前提的准确性,”沈喻没有理会小余的质疑,自顾自说道,“第一,你们确定第三宗案件发生时,十五号楼没有任何人从任何通道进出楼内吗?”
“这个……十分确定。”林瑛说。
“第二,你们确定能排除楼里所有青壮年租客不是嫌疑犯吗?”
“这个……”
“请不要犹豫作答,这很重要。”沈喻直截了当地说。
“哎,你看起来挺顺眼的,说话怎么这么不顺眼——这可是我们队长!”小余朝沈喻嚷嚷着。
林瑛朝余以清做个手势,然后简洁地说:“确定。我们认真搜索了各个青年租客的房间,没发现和现场相关联的证据。”
“现场关联的证据是指?指纹或者dna信息吗?”
“实际上,现场并没有提取到这么直接的线索。我们是通过伤口高度、角度、伤痕,用技术手段,分析出嫌疑人身高体貌的。这个分析是准确的。”
“但和那些租客对照不上,是这意思吗?”
“没错。所以,基本上暂无头绪。”
“明白了,谢谢这位队长。下面我大概说一下自己的分析,这其实是个简单的三段论问题。
“不过,讲起三段论来,还是先说说我看卷宗的第一直觉——那就是,究竟凶手是何种身份,才能让不露痕迹地进入到三个被害者家中,然后又轻而易举地将三人锤头致死呢?”
“这也是最大的疑点——沈老师难道有答案吗?”林瑛微笑着反问道。
“当然有,原因就是被害者对相对力量的绝对自信。”
“啥……玩意儿?”小余被绕晕了。
“好,那就不说这个了……”沈喻继续说,但她的话又被施鲢打断了。
“这位漂亮姐姐,说起话来好像跳跃性很强的样子嘛。”
“……还是继续说三段论。”沈喻不睬贱兮兮的施鲢和气呼呼的小余,“大家都是搞刑侦的,对三段演绎肯定应用得熟门熟路。所以我也不班门弄斧,就直接说结论好了。
“我们先把十五号楼看作一个封闭的范围,在这个范围里,存在着两种住户,一种是留居的老年人,第二种是租客。
“现在警方已经确定了两个前提:凶手就在十五号楼内,凶手不是租客。
“所以,十五号楼的若干住户又兼容着两种身份,一种身份是受害人,另一种身份则是凶手。
“这便形成了一个简单的三段论:十五号楼里有留居老年人和租客两种住户,凶手就是十五号楼的住户——凶手不是租客——所以,凶手是老年人。”
林瑛和同事们愣在了那里。
“所以,这就是那些年轻房客开门的原因。如果门外是一个颤巍巍发病,向邻居求救的老人,他们非但不会丧失安全感——因为相比之下,自己的力量比一个老年人强大许多——甚至,他们还会泛起同情心和责任感。
“他们急忙打开门,把那位老年人迎进来。有的人可能把老人扶进屋子,有的人赶紧去打急救电话,但他们丝毫没有注意到老人袖管里藏着的凶器……
“不过我认为,第一起案件应该是被诱发的心理失常暴力行为。不过,凶手在一时激动犯恶之后,意外获得了心理满足感和依赖性,他于是不停寻找合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