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宁远出状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8月14号夜晚,飞机到京城后,宁远安顿他们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带一家人去看升旗。  

上午逛了会儿故宫后,下午宁远就把他们送上了回去的火车,而自己并没有走——《永不瞑目》剧组已经在两天前全员到齐了。  

到了剧组,宁远第一个看到的人竟然是袁莉,这时候的她,真是嫩得一掐一汪水儿那种,眼睛也亮晶晶的,身材更是跟十来年后大相径庭。  

当然,她后来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演的小月也挺美,即使那种宽大的旗袍,也无法遮掩她的笑容灿烂。  

而这时候的她,虽然并不是第一部戏,已经演过《女人花》等几部,但跟宁远相比,无论名气还是腕儿都小多了。  

直到她的杜小月出来,才真正让无数观众对她印象深刻。  

所以,袁莉立刻惊喜的跑到跟前:“宁远,你好你好。”  

眼里掩饰不住的崇拜,还有喜欢的色彩——花痴大概就是这种眼神吧。  

这一幕让刚经过的赵保刚看到,同样惊喜起来:  

“袁莉,就是这种感觉,留下记忆,回头拍戏的时候,你要记住这种眼神。”  

袁莉一呆,我刚什么眼神啊我?  

看到宁远好笑的看着自己,袁莉白皙的面庞顿时一红:“别笑啦,你说说,我刚刚什么眼神?”  

“心动的眼神。”宁远笑道。  

宁远当然不会害羞,但说出来,袁莉的脸更红了,却还装作不屑一顾的神色:  

“切,谁对你心动了!我告诉你啊,我刚刚只是在找感觉,你别想多了。”  

宁远一边笑一边说好,最后直接把袁莉笑得绷不住了,跺跺脚,捂着发烫的脸跑开了:“笑个屁!”  

随后,宁远也见到了饰演女一号欧庆春的苏瑾。  

她以前是个模特,身高足有1米74,虽然之前拍过一部《华夏模特》,但戏份不多,而且主要还是本色出演,并没有让她学到太多。  

这部戏,基本算是苏瑾第一部正儿八经的戏,关键她还不是科班出身,对比华戏的宁远和京影的袁莉,就多了一抹内敛的自卑,还有谨慎,就像她的名字那样。  

反倒是宁远,从她身上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跟她多聊了几句,让苏瑾心里对宁远的好感蹭蹭蹭的飚上来。  

除了他俩,一个一晃而过的身影也让宁远哑然失笑。  

是你吗颜王?  

永不瞑目是一部悲剧,从片名就能看出来,甚至如果再想多点,改个字儿,又能带点惊悚的味道——比如最后,袁莉饰演的欧阳兰兰的确这样。  

当然,对于海岩来说,尽管这部剧是他应禁独委的邀约写的,但他不想单纯的给钱干活儿。  

这个年代,能写这种戏的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快节奏的剧情流——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三部曲。  

而海岩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主要在于他擅于挖掘人物本身,不会给角色脸谱化、那种非黑即白的定义。  

或许有人说,你给一个坏蛋加这么多戏,还探讨她内心的变化、挣扎,这是给她洗白吧。  

但海岩却有自己的理解——创作这种类型剧的初衷是什么?  

总不能每一部戏都是坏人被绳之以法,好人欢欣鼓舞,那样的大家看多了,疲乏了,就会当成一个解闷的消遣,而不会思考太多,只知道最后坏蛋完蛋,就够了。  

警示。  

海岩觉得这才是拍这种剧的初衷,坏人不是生来就坏,他又是怎么变坏的——每一个观众,都可能是那个坏蛋没变坏之前的样子。  

当观众看到跟自己类似的角色,最后却变成那个样子,就算不会过多的思考,但也不会无动于衷的觉得跟自己无关。  

思考了,才会震撼,一念之差就是天堂和地狱,好人和坏人,有时候只缺一个机会。  

就像被蛇咬了,大部分片子的着重点,都在怎么费尽辛苦的把蛇抓起来的过程,以及结果——抓住了。  

最后杀了或炖汤或烧烤,大快人心。  

至于被蛇咬的人,依然无法改变。  

为什么被咬?可能…运气不好?  

反正跟我有啥关系,我哪儿知道!  

而海岩,想的却是为什么不能预防?  

着墨点可不可以详细讲一下遇见蛇之前,遇见蛇的过程,以及蛇为什么咬他?  

这就是警示意义,而不是单纯的说教——那么做不对!  

赵保刚拿到这部剧后,如获至宝,在剧组前期筹备的几个月里,他已经翻烂了两次打印的版本,现在拿在他手里的,是第三版,而且已然卷边、泛黄,还有些烙印——烟灰烧的。  

其实赵保刚对自己的戏一直都是很认真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确认无误,所以对环节中最重要的演员,更严格。  

宁远之所以可以晚几天到,也是因为前一个星期,都是剧本研读,宁远保证自己虽然没到,但也一直在看剧本,赵保刚这才答应。  

不过赵保刚也说了,最后一天,就是研讨。  

“你要是没看,可不要怪我不讲情面,哪怕你有老李他们撑腰。”  

而上面那些,就是宁远在研讨会上滔滔不绝的话,看似脱离剧本,但却听得赵保刚和海岩连连点头,甚至海岩看宁远的眼神都多了些小星星。  

这小伙儿,还真不是盖的,懂我!  

到最后,宁远才缓缓说道:  

“肖童这个名字,其实就点出了实质,他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