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毒计先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末将有不同意见。”他一句话,就吸引了众饶目光。  

赓夫与候车二人心中哀叹一声:降臣终究是降臣啊…  

车池最怕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不过,贾怀仁可是跟自己一开始就在一起的,不管怎么,他的意见,还是得听。  

“军师请讲!”  

贾怀仁笑了笑:“不战屈人之兵,方乃上策,大帅,你忘了咱们一开始攻击顺州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了吗?”  

车池微微一愣,眼睛亮了,顿时大笑了起来:“好,这个办法好,那就交给军师你来执行怎么样?吾等粗人只会打打杀杀的的,玩脑子方面,确实差了一些。”  

“大帅您可别妄自菲薄。”  

贾怀仁笑道:“诸位,上次一战俘虏了后殷五万士兵,总养在手里也不是办法。  

趁着陛下的圣旨,吾等当给后殷发信函,让他们赎回俘虏。  

至于方才赓夫偏将的办法,咱们也别放弃,正所谓有备无患!”  

“好好好。”  

“这个办法好。”  

“那是,咱们军师别看年纪,一肚子坏水!”  

“哈哈!”  

感受着这里和谐的气氛,赓夫二人同时松了口气。  

候车这时话了:“大帅,末将有一计。”  

“哦,看。”  

“大帅等人攻占回迁之时,有很多的南诏…顺州旧臣都逃到了后殷躲避兵灾。  

眼下顺州已经成了大燕之地,吾等何不借着慈机会,要后殷交出这些人,包括这些人所携带的家私。  

不然,吾等就进军为百姓们讨个法的借口进兵。  

殷带看到此消息,定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盖因泪城城高、墙厚,四周遍布壕沟。  

后殷朝廷也定然不会这么做的,非但如此,他们还会安抚拉拢那些人。  

有句话的好,越解释越黑。  

那些人一看后殷朝廷的做法,背不住就会多想。  

吾等这个时候,在往其国放出两则谣言。  

一,就,殷皇安抚他们,是想把他们当成最后的筹码。  

二,就按兵不动的殷带有意投降,不想为了那些混账东西打仗。  

殷皇一听之下,此谣言只能有一个意思。  

那就是殷带想用此法来逼迫自己交人,来试探自己吃了败仗的罪责,到底严不严重。  

别忘了,殷带可是皇叔,有资格登位的存在。  

只要这两个谣言成立了,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在此处战败的殷带。  

那些人慌乱之下,定然会贿赂其国官员上书殷皇,督促殷带出兵。  

因为殷带一败,那下一步,就是那些饶末日。  

殷带吃了败仗,正是待罪之身。  

他现在龟缩泪城,毫无出兵之意,再加上谣言加身,不信他不会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走出城来决战。  

大帅,吾燕军打野战,好像从来没惧怕过别人吧?”  

“哈哈,好好,不愧是当世名将‘流殇’,本帅佩服!”  

“大帅谬赞。”  

候车听到车池的肯定,也不由地松了口气。  

贾怀仁笑了笑:“大帅,末将觉得,一旦殷带带兵走出了城,吾等也不要去打他们,而且还要高挂免战牌。”  

“哦,这是为何?”  

众人都疑惑的看着他。  

“侯参知的计策很好,然,末将觉得,既然要做,不如就玩把大的。  

殷带出兵之后,吾等明里不搭理他,暗中却派人拿些金银珠宝,扔到他们的城下,在其上附一封故意拆开的信,上面的内容吗,当然是吾等招降他的信。  

只要东西被发现了,那殷带就算是全身是嘴,他都不清楚了。  

反间计就在于这一点,一但令人起了丁点的疑心,那么,他们就别想全部消除…”  

等他完之后,现场一片寂静,大家不由的都打了一个哆嗦。  

无他,这也太缺德了,也太狠了,简直就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呀。  

不管殷带能不能打赢,反正他怀有二心的形象,算是深入人心了。  

“大帅,您看这个计策怎么样?”  

“高,实在是高啊,军师,能得你,本帅轻松很多呀!”  

“大帅谬赞。”  

贾怀仁自信的一笑。  

车池当即下达了命令…  

下午十分,大军兵分两路,开拔的同时,也命人往后殷皇城“直斜送出了一封书信…  

孟定与后殷之地的泪城,距离不远,最多,也就两百里左右。  

两的时间,燕军就把泪城除了西门以外的三门,围了个严严实实。  

当殷带得知自己要“谋反”的消息时,那是暴跳如雷,可是,他就是不敢带兵出去,来个以逸待劳。  

一想起在孟定的战斗,那些穿着刀枪不入的重步兵,还有连着锁链的重骑兵,简直就是噩梦啊。  

就是他们攻破了孟定大营,打散了主力,占据了粮草,自己才迫不得已兵退泪城,固守待援的。  

一想起这两支军队,自己这脑瓜子就嗡嗡作响…  

“大帅,燕军已经兵围泪城,吾等该当如何?”  

“是啊大帅!”  

“大帅,燕军兵锋正盛,不可出城野战!”  

随着周围人一咋呼,他这脑瓜子更嗡文了。  

“住口!”  

他大喝一声:“众将息声,汝等的本帅都懂,可眼下援兵未到,吾等只能固守待援,右将军,吾等粮草能坚持多长时间?”  

“回大帅,泪城乃吾等进军之要道,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