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老而为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揭过这个小插曲后,沈鸿对着车池说道:“武陵县男,你还有事否?”  

“回禀陛下。”车池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卷竹简:“末将有本奏。”  

“呈上来。”  

沈鸿看过之后,嘴角微翘:“武陵县男,稍后去议事殿侯旨。”  

“末将遵旨!”  

听见沈鸿的话时,贾怀仁的心中立马就有了一种隐隐约约,不可名状的想法。  

可是没等他继续深思,沈鸿便开口问起了岳州、益州的事宜…  

就这么的,随着时间的溜走,一上午的时间,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话说,散朝之后,贾怀仁回到家中时,得到了热烈的欢迎,对于此,经历过战争的他,脸上只是带着和煦笑容,然后就走进了书房,面见他的老爸贾正津去了。  

贾正津正在书房中喝茶呢,见到自己的儿子进来后,他的一张老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父亲,儿,义德回来了。”  

“不错,不错。”贾正津放下了茶碗,笑道:“吾儿历练归来,人黑了,也瘦了,不过,身上的气势也更足了。”  

“多谢父亲夸奖,义德,惭愧!”  

“呵呵。”  

贾正津笑了笑,抬手道:“先坐。”  

“谢父亲。”  

等他坐下之后,贾正津问道:“今日上朝,陛下言何事?”  

“回禀父亲…”贾怀仁直接就把今天朝会上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尤其是沈鸿把车池叫去议事殿一事,还有自己的想法着重费了些口舌。  

等他说完之后,贾正津的脸上,也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几息之后,他突然笑了:“这位陛下啊…呵呵!!”  

“父亲,不知您缘何发笑?”  

“不可说,不可说呀。”贾正津嘴角含笑,不由得捋了捋胡子。  

“…”贾怀仁皱了皱眉,也没追问,不过,他却问起了其他事情。  

“父亲,义德有一事不明,还请父亲解惑。”  

“哦,何事?”贾正津顿时来了兴趣。  

贾怀仁思索了一番,问道:“父亲,义德观,今日上朝的列位臣公虽然大多在场,可为何都是副职,就连慕珺都是如此?  

这令义德十分不解,如果说陛下舍不得下方权利,吝啬官职。  

可,义德如今已经领了阳平县男实封,这又做何解?”  

贾正津笑了笑,随后反问道:“那依汝之见呢?”  

“义德愚钝,猜不透!”贾怀仁摇了摇头。  

“呵呵。”  

贾正津笑道:“咱们这位陛下,可谓是擅于隐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矣。”  

“父亲…”  

“别急。”贾正津继续道:“当今陛下手段多变,但也不是无迹可寻。义德思量一番,实权之人是否多乃卫戎与新进之人,一朝天子一朝臣,莫不如是也。  

此法,当得收归军权,许以重利,汝等莫不敢效忠乎。”  

贾怀仁想了想,还真是这样,车池是十四卫出身,闻人贺、鹰朝,包括自己在内都是这般,别人什么样,自己不知道,最起码的,自己得了个实封男爵后,心里就挺高兴的。  

钟定、高廓二人是上一批的老臣了,你看,就没给实封。这是打压,也是逼着他们表态效忠呢。  

不等他多想,贾正津继续道:“至于汝所说朝中多副职,为父也只猜测到了一点。”  

“请父亲指教。”  

“善,出的吾口,入的汝耳,不可宣扬。”  

“义德晓得。”  

贾正津点了点头:“眼下攻伐南诏之声越演越烈,为父猜测,等打服了南诏,朝中就该有一大批的人会扶正了。  

不过,为父猜测,南诏认输之后,列位臣公哪怕是扶正了,亦无开府之权矣。”  

“父亲,这是为何?”  

贾正津捋了捋胡须,眼中放出了一丝精光:“改革!”  

“改革?”贾怀仁的脸色立马变了变。  

“善。老夫辅国几十载,饶是老夫每日阅览奏本,也无法记住诸多官名,甚至,有些官职还是冲突的,于世家利,于国不利。  

义德你且观瞧,南诏认输之日,便是改革之日。  

汝等军部,当乃首当其冲。”  

“父亲此言当真?”  

“不知,这些都只是为父猜测而已。”贾正津脸色突然一正:“吾儿牢记,不管陛下如何改革,你只需跟在陛下身后摇旗呐喊即可,切莫侍功傲主,误人误己焉!”  

“父亲教训的是,义德定当牢记。”  

“牢记便好。”贾正津想了想:“义德,接下来,你定要转文从武,在军中占据一席之地。熟读兵法之余,也要学习练兵之道。”  

“义德定当牢记。”  

接下来,父子二人谈论了很多当今朝政的时弊,时间也过去了大半天…  

“好了,今天就这样吧,为父累了。”  

“义德告辞,父亲注意休息,儿义德稍后再来请教!”  

“善。”  

贾怀仁走后,贾正津捋了捋胡须渭然长叹道:“新币,好一招釜底抽薪,看来,各地的贪官们又该倒霉了…老夫的家产,看来也要缩水一大半喽…”  

如果沈鸿知道了贾正津这番言论,一定会惊讶不已的。  

因为,他灭了南诏之后,第一件事,确实是打算改革官场,还有改革军制的。  

改革官场不是一件难事,因为,经过自己的努力,各部门的主官基本上都被自己废的废,要不就是拉到了自己的一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