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雷厉风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御史大夫靖孝,你来说说,是朕哪里做的不对,还是说你看不起朕,竟然参合逼宫之事。”  

“哼!”靖孝身为御史大夫,乃纠察百官之人,脾气怎么一个硬:“昏君,若你掌管了大燕,大燕安有出头之日。  

堂堂天子,在登基大典之时,竟然当作儿戏。  

当朝丞相乃三朝元老,你说罢免就罢免。  

照此以往,大燕,早晚会毁在你的手中。  

吾乃御史大夫,一辈子刚整不啊,从无贪污受贿,更无以权谋私,本官就是看不惯你游手好闲的行径。  

与其让大燕败落在你的手里,为何不能交给有志之士,届时,说不定大燕还会蒸蒸日上…”  

“哈哈!~”  

沈鸿大笑了起来:“好一个刚整不阿,好一个看不惯朕游手好闲。”  

说着,他抬了抬手。  

会意过来的富荣,立马拿出了一卷竹简递到了沈鸿的跟前。  

沈鸿没有接,而是说道:“廷尉何在?”  

“臣在!”  

“你把竹简上东西念出来,让大家都来听听,看看御史大人是不是真的和他自己说的那样,刚整不阿,从无贪污受贿,更无以权谋私!”  

“诺!”  

接过富荣手里的竹简,摊开后这么一扫,巨献身体便颤抖了一下,接着,他念道:“元平三年,御史大夫靖孝接受国丈越千贯黄金一百两,承诺不弹劾其子强抢民女致死人命之罪。  

元平四年,御史大夫靖孝接受裨将允浩黄金一千两,承诺为其奔走门户,打通关节,升其为郎将。  

…元平三十一年,高宗驾崩,接受昌王黄金五千两,田地一万亩,娇妻美妾百名,承诺加入其反王一列…”  

“哈哈!~”  

沈鸿大笑道:“众位爱卿,你们都听见了吗,咱们的御史大夫靖孝大人眼光不错啊,连银子都看不上,专门要金子。  

你说说,你都七老八十了,给你上百名娇妻美妾,你玩的动吗?”  

“靖孝,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臣…臣有罪!”  

靖孝以头抢地,一脸的灰败之色,再也说不出什么了。  

“有罪,你当然有罪!”沈鸿大喝一声:“来呀,革除靖孝御史大夫之职,打入天牢,三天后在西市公布罪状,腰斩弃市!其家眷发配矿山为奴!”  

“诺…!”  

好几名手拿长戈的兵士,抹肩头拢二背的就把靖孝给拖了出去,在此期间,他一句话都没说,眼睛里写满的,都是悔恨之色。  

“呵呵!”沈鸿笑了笑,对着其中一名以头抢地的人问道:“治栗内史杜俨,你有什么话说吗?”  

“臣…有罪!”  

“不错,你至少大大方方的认罪了,那朕也不为难你,你把国库的银子拿出来资助了恒王,造成了国库亏空。朕,不杀你!”  

“谢陛下恩典。”杜俨磕了一个头,随后哀求道:“罪臣恳请陛下放过罪臣家人,罪臣愿一力承担。”  

“哈哈!~”沈鸿再次笑道:“一力承担,你承担的起吗!朕,告诉你,你拿着百姓们的膏梁去资助反王祸乱燕都。  

就算百姓们答应,朕,也不答应!  

传旨,着,贬杜俨三族为奴,陪着五王家眷们一起建设燕都,事后,有修桥补路之事,都给交他们。  

等他们什么时候还清了国库的亏空,什么时候放了他们。  

也让他们那些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贵人们知道知道,百信生活之艰辛。”  

“吾皇仁慈…!”  

沈鸿抬了抬手,示意恭维的大臣们停下。  

随后,他把目光落到了一名胡须都白了的老者身上:“武成王,你身为异姓王,世代深受皇恩。  

年轻时也是抵抗西戎人的中流砥柱,为何要跟着泰王打开城门,放西戎蛮獠入城荼毒吾大燕百姓!”  

“老臣惭愧!”  

“不。”沈鸿阻止了他:“你一点都不惭愧,如果按照功劳来说,应该是大燕欠你的,你收回去也是应该的。”  

“老臣有罪!”  

“不,你没罪,有罪的是朕!”  

沈鸿心中狠狠地暗骂起来:你奶奶的“沈鸿”,老子有这破名声都特么是你弄得,现在让哥们儿来背,去你二大爷的,死了都特么的便宜你了。  

沈鸿抬手示意富荣把他自己扶起来。  

当他起来之后,双手抱拳,对着武成王高冠行了一个揖礼。  

“陛下…!”  

刷刷刷,周围的大臣们都跟着跪在了地上。  

“陛下,老臣有罪,老臣该死!”  

这话未落,高冠趁着周围士兵不注意,抢了一把长剑,别人还没反应过来,护驾二字未出口的时候,用力一拉…  

呲——  

一股鲜血从喉管喷溅了出来。  

血溅当场,现场的人当时就吓蒙了。  

“末将该死,请陛下治罪!”被抢了长剑的郎将,一脸苍白的跪在了地上。  

“下去领五十军棍,再有下次,定斩不饶!”  

“谢陛下宽宥!”  

高冠抢剑自杀,这是沈鸿也没预料到的事情,不过,事已至此,他也不便多说什么了。  

直起身体后,他宣布道:“拟旨,武成王有功于国,被奸人蛊惑,后幡然悔悟与敌同归于尽。  

朕,念其功绩,准其王爵之礼厚葬,其碑篆刻功绩,供后人瞻仰。  

其子高勋继承武成王封邑,贬斥为为参军校尉,去北疆与西戎人作战三年,以观后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