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紫气东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云朵遮住太阳,本就不温暖的天气又冷了几分。菠卐萝卐小说成都府外,独臂男子背靠一根青竹。  

他浑身都是血,神色萎靡,不住的咳嗽,每一次都会带出血。  

长剑仍被他握在手中,可是他已经没有力气再递出一剑了。  

小女孩趴在他的身上,哭的声音沙哑,她的衣衫被鲜血浸染,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剑道乃无情道!剑客乃无情人!追求剑道就应当无心无情无欲,苏兄,不明白这点,你的剑法再高明也赢不了我!”  

说话之人是站在两人不远的黑衣男子,一脸冷漠。  

独臂男子笑了一下,只是他伤势太重,这一笑牵动伤口,使劲咳嗽两声,吐出一口血才说道:“可笑!当真可笑!”  

“可笑什么?”黑衣男子出声问道,他并不着急杀死独臂男子,就算他不动手,这人也决计活不过今天。  

“可笑你封季同口口声声无情无欲,怎么还做了金阳门的走狗?”  

封季同听他骂自己是走狗也不生气,语气波澜不惊:“金阳门算什么东西?我不过是听命于节度使府,节度使府以《风雷剑典》为代价,让我效命三年。”  

“呵!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替你的主子作恶嘛。”  

“唉!”封季同叹息一声说道:“你还是不明白啊,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弱肉强食,你遇到事情总想着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身后已是万丈深渊,你还能退吗?”  

独臂男子冷笑着看他,没有说话。  

“说实话,苏兄你的资质着实不凡,十年前我还不入流,你已经摸到一品的门槛了,若不是因为那女子,当今江湖绝对有你一席之地,何至于如今日这般境界大跌?”  

黑衣男子的语气中充满遗憾。  

毕竟这独臂男子对他的影响太大了。十多年前他还是一个初出江湖的毛头小子,结识了意气风发的独臂男子苏西平。  

那时的苏西平可不像今日这般落魄,当时的他是江湖上很有名气的后起之秀,被誉为剑道二十年后的抗鼎之人,是有可能成为如顾青城一般的剑仙人物。  

那时的苏西平是封季同需要仰望的存在,他就像千千万万才入江湖的新人一般,对苏西平这般的青年才俊充满羡慕与嫉妒。  

那时的苏西平纵然长相普通,仍是无数女侠千金思慕的对象。  

可惜,这世间男女,用情到了深处总是会伤到自己。  

正值人生巅峰的苏西平遇到了不该遇到的人,或者说最应该遇到的人!  

封季同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天空偶尔会有一两片云彩飘过,遮住炙烈的日头。  

他与苏西平正在湖边的长亭对饮,阵阵湖风夹杂着悦耳的笑声划过两人的耳边。  

两人好奇的转头。  

少女的步伐轻灵,她正蹦蹦跳跳追逐一片云彩下的阴凉。  

她一步步踩着阴凉,猝不急防与两人相遇。  

那带着惊愕神色的脸庞跃入二人眼帘,也跃入二人的心扉。  

心动也许只是一瞬间。  

少女抿了抿嘴,转身跑开了。  

再后来少女就成了苏西平的妻子。  

她不喜欢江湖,于是本有望问鼎江湖的苏西平退出江湖,她不喜欢舞刀弄枪,于是苏西平也不练剑了。  

可是,后来她死了。  

为苏西平挡剑而死,她不允许苏西平为她报仇,因为她不希望两人的女儿活在仇恨中。  

于是丢了一条胳膊的苏西平成了今日这般模样。  

而曾经那个只能仰望苏西平,将爱慕藏在心里的封季同却境界大进,十年时间已经要踏足一品,昔日高高在上的偶像,此刻却卑微的跌到尘埃中。  

封季同心中并没有任何扬眉吐气或者洋洋自得的情绪。  

有的只是微不足道的惋惜。  

曾经的心结逐渐解开,他的剑道再无束缚,以后哪怕顾青城也罢,谢无奕也罢,他都将勇往直前!  

这样想着他看了一眼趴在苏西平身上的小女孩。  

她很像她死去的母亲。  

其实那女子只算是清秀,远远称不得多漂亮,可是第一次看到她,封季同就知道自己这辈子也忘不了了。  

有些女人,看一眼,心动一次,就是一辈子。  

“你…想带走我的女儿吗?”苏西平的声音听起来有些虚弱,语气中透漏出都是对女儿的关心。  

封季同摇摇头:“那历天瑞倒是这样说过,不过…他算什么东西,也敢命令我?这是你和她的孩子,我不会动她的。”  

顿了顿又说道:“待到我在节度使府待够三年,我会亲手灭了金阳门。”  

说罢不再看苏西平,转身就要离去。  

他淤积在心中多年的结解开,此刻他能感受到心境的变化,很快自己就能真正踏足一品境界了。  

只是一转身他就停住脚步,脸上浮现慎重的表情。  

他身后叶菩提与李景仁、铁尉山二人静静站在那里看着他。  

这三人他不认识,那两个男子还好说,一个勉强能上台面,一个连给自己做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可是那中间的女子却有些不同,他并不知道这女孩实力如何,但是却从她身感受到严重的威胁。  

“还是来晚了!”李景仁的声音有着不加掩饰的愤怒。  

他们三人料到历天瑞不会善罢甘休,只是没想到动作如此快,等到三人赶到时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你们是何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