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和儿子相比,韩姬显然更相信专家(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嬴成蟜初见王廖之时,简直不敢相信。  

眼前大肚突出,脸圆阔面,身材发福,一看就营养过剩的富态老人,就是吕叔推崇的王廖?  

王廖,卫人。  

声名不着称于世,只着称于上位人耳。  

卫怀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禁并杀害了卫怀君。改立卫怀君的弟弟为卫国君主,是为元君。  

卫元君四年,秦国攻下魏国东部领土,废卫元君,将卫元君迁到野王,新立卫元君之子卫君角为卫国君主。  

始皇帝之所以令立卫君,没绝灭卫国宗祠,正是因为卫国有上将军名王廖。  

肥下之战,秦将桓齮攻赵。  

边防名将李牧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以王廖为主将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  

李牧认定秦军势盛,不可正面进攻,要赵军先是采取筑垒固守,伺机反攻的方针。  

秦军进攻赵国肥下,赵将赵葱谏言支援,李牧驳回,认为敌攻而我救,是制于人,兵家大忌。  

王廖看过地势地形,再谏支援,提出我军力弱,耗不过秦国,要先行出击。  

他率三千骑奔袭,引出秦军主力。主将李牧可借机率赵军主力袭击秦军大营,尽夺粮草辎重。  

嫉妒王廖为主将的赵葱说:  

“卫国小而人寡,你在卫国做上将军,领的兵就数千人。你只会打数千人的仗,这种十万人的仗根本不知道怎么打。三千人,何以能引出秦十万大军?将军已点明此为陷阱,你听不到乎?依然要跳下去,是自以为比将军还要厉害乎?”  

王廖立下军令状,引不出秦军,拿头来换。  

李牧从之。  

王廖领三千骑兵,要骑兵在马尾巴上都用绳子绑上树干。三千骑兵奔出赵营之时,烟尘滚滚,遮天蔽日,人马于尘埃中若隐若现,像极了十万大军出征。  

秦将桓齮在尘土飞扬中看到赵军军服,大喜过望,误以为赵军主力来与之正面作战,尽起大军迎战。  

王廖并不接战,拨马便走。考虑到秦军或许提防埋伏,不敢深追,带着三千赵军,一路尽在一马平川设不得伏的平原逃窜。  

此举正打消桓齮疑虑,下令三军尽出,追击不辍。赵国调守边大将李牧回援,证明已无余力。  

灭了最后这支赵军,赵国即灭。  

在桓齮眼中,烟尘里就是他的灭赵之功,一连追出三百里。  

李牧觑准时机,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又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撤回的秦军。  

经激烈战斗,大败秦军。  

世人只当肥下之战是李牧的成名战,却不知也是王廖的成名战。  

此战过后,应居首功的王廖却辞了赵,归回卫国,托同为卫人的吕不韦报予秦国。  

只要秦国给卫国留宗祠,保社稷,让卫国存在下去,王廖便不领六国之兵,不与秦国为敌。若是秦国愿将周行分封,予卫国建国的四百里地,他王廖可为秦国而战。  

秦国只应王廖保宗庙社稷,卫国四百里地给不了,王廖遂长居卫国不再出。  

看了吕不韦亲手写的书信,以及上面绘的王廖图像,嬴成蟜确定了是真的王廖,不再纠结,恭敬执卫礼。  

这卫礼,让最为熟悉各国礼制的大儒伏生来也挑不出一丝差错。  

王廖都微微动容,起身还以卫礼,神情眼见亲近一分。便是在卫国,现在也少有人能做出这般标准的卫礼了。  

嬴成蟜讨厌繁文缛节,但不是不会。  

这套繁琐的卫礼做给王廖,自然是拉拢王廖的心,他是真心想要王廖代其出征。  

他怕了,怕到发抖。  

蒙骜就是过于担忧蒙武,蒙恬,引发疾病而死,他不要阿母步蒙骜后尘。  

或许是年龄够了。  

上辈子和这辈子加起来,他也五十多岁了。  

又或许是最近冲击有些多,有些大。  

先有老将蒙骜殁病榻。  

再有老兵血未凉,残躯难驰骋。  

最后有一夜白发三千丈,后生缘愁似个长。  

还或许是他嬴成蟜骨子里就是一块扶不上墙的烂泥,就是喜欢摆烂。  

他哪有什么远大理想抱负,都是无聊找的乐子罢了。  

他现在想回咸阳,像以往那般做个竖子,远程遥控指挥,将所有事都交给门客,下属去办。  

地球没了谁都是照转,没有什么事情是非要躬亲的。  

韩地变法,拆穿赵高阴谋,收服大汉天团,这些事换一个人做不到嘛?  

还真做不到,除了嬴成蟜,没有人知道本来的历史面貌。就算嬴成蟜耳提面命,把所有要点都写下来要他人照着去做,也不行。  

要是可以,赵高早就被始皇帝杀了。  

嬴成蟜为了不被同化,在心底自设在他人看来极其迂腐,只管他一个人的律令,杀人必要有因。  

始皇帝没有,暴君二字可不是空穴来风。  

但这些事,自动被嬴成蟜大脑刻意忽略,一切不利于退却的思想都被排除在外。  

嬴成蟜现在甚至觉得,也不是不可以破。武功没有了就没有了,又能怎么样?  

内力尽散又不是浑身瘫痪,他的身体依旧健康,依旧是一个壮年男子,学过的拳脚,刀剑都不会忘,在军中能当到百夫长。  

一个有越女贴身保护、鲁勾践隔院保护,荆轲在暗保护,怀中手枪保护的秦国百夫长。在这个没有热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