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开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丁诚一拱手,明白!  

话基本说开,徐浩峰认真道:“主角是咏春高手,这点你已经没问题,剩下就是八斩刀和六点半棍。”  

“别人是肉搏,我想拍械斗。六点半棍源自少林,结合红船梢棍演变而成,不超过250c棍法来源于马上枪,故执单头…”  

“剧本里你和宋佳在小巷子中坐在板凳上聊天的那一段戏,一支棍震住一票人…”  

“八斩刀是独有的,一长一短。练上身手里没刀都行,因为练的是法度,刀法也是运用“永”字八法…”  

光说不过瘾,两人站起身,面对面,搭搭手,听听劲。  

咏春拳练法叫粘手,两个人把手搭一起,寻找招式的用法和力量的感知,锻炼听劲的能力,达到连消带打的效果。  

《一代宗师》金楼里的形意拳师夸赞叶问时所说的咏春听桥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绝了!”  

二十多分钟后,徐浩峰满头大汗,看着气定神闲的丁诚,一挑大拇指道:“牛逼!”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原本以为丁诚只是架子好,结果…  

丁诚笑而不语,废话,哥的肌肉就是通过生物电刺激来的,给我玩细节?  

喝完一大杯水,意犹未尽拿出资料展示道:“除了真功夫,那时候的规矩也不能少,比如外地人想要开武馆,必须教出个徒弟去踢馆,踢够八家,师父扬名,徒弟流放。”  

“这就是电影的最大戏剧矛盾,金士杰在给你演的陈识谋划开馆授徒时定下的策略。陈识觉得要在津港武行立足只有踢馆,按武行的规矩踢满八家才能立足。”  

“但拆了同行的招牌必将为行业所不容,因此只能由徒弟来代打,而后代师父受过,如此一来门派方能立足。”  

“武馆不传真艺,一生只给两人真传。传承的武术门派里,师父对门下弟子区别对待、鲜有真传这种事,就算是放在现在也还是一样。”  

“师父在对待真传的弟子和随便叫叫的弟子从用心程度,技法区分上都有极大区别,甚至于同样一个技法在教授给不同弟子都做不一样的。”  

“更有甚者有些真功夫的武师,可能会由于没有遇到一个称心的徒弟,宁愿把自己一身本身就此失传,也不愿教给旁人。”  

“办事对峙不说话,全看茶杯怎么拿。这也是武行的规矩,双方谈判的时候不说话也不动手,说话动手都会伤了和气。武行虽不同于文人,但也不是地痞。”  

“双方态度全看茶杯怎么拿,一排茶杯一字摆开,对方给你剩下中间的茶杯,那就说明事情还有回旋…”  

“对方给你剩下边上的茶杯,那这话就算是说死了!”  

丁诚看着厚厚资料,感叹不愧是明白人,这些东西还真不好找。  

剧情不复杂,自己演的陈识为完成咏春北上,弘扬武学的使命,来到津港。初来乍到在一次因缘际会下,西餐厅邂逅宋佳并一见钟情,后经人说亲二人喜结连理。  

为开武馆立足,收当地青年耿良辰为徒,需按照江湖规矩代替师父踢馆,二人由此被卷入一场江湖巨变。  

除了自己,宋佳、老戏骨姜雯丽、还有熟人宋阳,最期待的还是金士杰老师。  

按照导演的要求,开始留胡子。因为角色不是粗糙武人,而是绅士武者,是精致的传统绅士阶层,是传统社会的代言人。  

不想拍以前武打片日渐重复的缠斗模式,而是以传统绅士的有理有节,输赢风范。  

表现的是现实武人,并非臆想出来的武侠,着力点在真实生存状态和近代武馆揭秘。所谓宗师也不过是凡人,和以往武打片那些快活驰骋的大侠们大相径庭。  

要的就是反差!  

“让他折腾折腾吧。”花姐看着苏瑶道:“票房不票房无所谓的事。”  

“出道四年多,什么角色都差不多,除了动作片,还真没剩什么?”  

“你多盯着点,危险别硬上,只要不受伤就行…”  

苏瑶点点头,这也是她担心的地方。  

要说其他,都不是事。别说老干部一身肌肉,就连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小鲜肉都敢拍古装吊威亚,这点算什么?  

退一万步来说,这次真要成了,那厉害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现在最缺什么演员?  

动作打星!  

实力派影帝虽然凤毛麟角,但毕竟还有几个,而且越来越多…  

真能打的…打的漂亮的…观众爱看的…  

寥寥无几,  

越来越少。  

程龙…李成杰…甄子单…赵文卓…  

随随便便都是四十起步。  

好容易出一个张晋,也是摸爬滚打好多年,票房号召力还不行。  

年轻一辈就彭于晏和向左,勉勉强强而已。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式进组,开始拍摄。  

“终于就机会跟大满贯影帝合作?”宋佳看着丁诚,开玩笑道:“真不容易啊!”  

丁诚哈哈一笑,都是电影协会理事,见过几次,她也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挺好相处。  

“雯丽姐好!”  

“金老师好!”  

丁诚跟两位前辈打完招呼,包括宋阳,所有主创到齐,第一次开见面会。  

徐浩峰很兴奋,身为导演,剧本是自己呕心沥血写的,又碰见这么多好演员,信心十足,准备大干一把。  

丁诚听着大家的讨论,这段时间自己也没闲着,在系统把刀术也练了练,加上徐浩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