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夷州一片大开发,万家生佛钱公公(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钱公公眼里的好地方,得好到啥程度去了啊!  

未等他们发问钱公公又问大家,这家里收成咋样啊?!大家可得吃饱么?  

这话一问顿时头人们一把辛酸泪了,还没有大移民之前夷州这会儿跟闽南差别极大。  

这里几乎还是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时代,很多耕具得等到十七世纪往夷州走的人逐渐多了才会带来。  

山下平原地区的还好些,勉强算是可以温饱。  

山上的大部分都得靠打猎,一些靠近海湾的偶尔会捕鱼但多数还是靠打猎。  

钱公公这一听居然就伤心了,说哎呀~没想到大家那么苦啊!  

又说我老钱也是穷苦家出身的,但和大家比起来我老钱家里当年好太多了。  

说着居然眼角里冒出丝丝雾气来,这叫头人们心生感动啊!  

钱公公不仅待我们好、给我们送东西、请喝酒,人家心地还善良啊!  

肥龙则是在边上感慨,要说为啥我们这票狗犊子混到做土匪,人家钱公公就能混到南京守备去呢。  

这就是人家本事啊,那表情、那眼泪、那窝心暖话…直接说来就来!  

简直唱念做打毫无PS痕迹,这就是人家牛逼之处啊!  

这个时候钱公公又说了,我老钱见不得人受苦啊!  

这样吧!我咬咬牙找找路子,给大家弄点儿种子、耕具回来。  

再找几个农耕的好手,你们回去带些许人手来开垦地。  

到时候你们先种种看情况怎么样,要是合适就转到这边来。  

我再给给你们修些房子,咱们大家也可以多亲近亲近不是。  

头人们一听顿时卧槽,还有这等好事儿?!  

顿时酒都不喝了赶紧告辞回寨子里拉人,虽然是半信半疑头人们还是拉了自己的亲信来。  

而老钱早就准备好的良种、耕具、农耕好手,也通过水师送来了。  

头人们一瞅,卧槽!真送来啊!  

再看看那些个请来的耕作好手,哪个都是皮肤黝黑、手上茧子都厚成皮子了。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有这些个老农耕们手把手带着教。  

还教给他们怎么制肥、堆肥、施肥,这技术现在几乎是大牛级神术。  

华夏采用粪便、草木灰肥料技术,追溯上去可以到战国时期。  

发展到大明这会儿,已经有十二类一百三十多种。  

而欧罗巴直至相当于华夏北宋时期,才开始使用肥料技术。  

所谓“农家种田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老农耕们既然来了必然会带来养殖技术。  

水师的船跑来跑去从闽南运来了一口口的大猪,老农耕又开始指导养猪。  

种养殖在古代一直都是不分家的,不养殖没法做堆肥这产量就得下降。  

后来曾剿倭、做了了凡四训的袁了凡,就心痛的表示“北方猪羊皆散放,弃粪不收,殊为可惜”。  

到十二月初第一批收成下来的时候,一票头人们全炸开了!  

那满田的金黄他们看着就哆嗦,二话不说直接从寨子里把所有人都拉过来。  

哗啦啦的就开始收割稻子,一边收割一边是泪牛满面啊!  

钱公公您真是我们的万家生佛啊,大家要给钱公公立生祠纪念啊!  

再得那些肥猪杀上几口,一堆夷州土司和土民们对钱公公那几乎是当作神一样看待。  

钱公公说要伐木烧砖瓦造大宅子,大家好住在一起。  

头人们一挥手:上!伐木、烧砖瓦!造!  

钱公公说大家要多开田、多养殖,要互相帮助才好发展。  

头人们一挥手:开荒!开荒!都好好养,谁不好好养猪,弄死了的都洒掉洒掉!  

钱公公说头人们的孩子要读书、学官话,将来才好去考试做官换大前途、大享受。  

到时候金陵、苏杭乃至京师,哪里去不得?!考得好还有机会面见圣上啊!  

头人们顿时心里一句:卧槽!  

回家就抡起棍子抓着家里的崽子们,噼里啪啦一顿乱打。  

都给劳资读书、学官话去,不好好学打断你狗腿!  

一时间这夷州竟是进入了大开发状态,到处都是垦荒建屋甚至还传来朗朗读书声。  

在水里老老实实淘金的前言官、贡生们满心悲愤,廖林甲这个狗逼现在都不用来工地了。  

据说他被那权阉钱能安排去给这夷州土司的孩子们上课去了,每日都还能回家吃饭休息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