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御前阁老难题试,天下风云麒麟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东阳等三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由得哭笑不得。  

皇帝紧急召见他们三位居然是为了考一孩童,这传出去不得贻笑大方啊。  

考住了人言以大欺小,若没考住岂不是落了这阁老的颜面么?!  

“三位皆是当朝阁老,学识渊博满腹经纶。自然是小子先做请教的…”  

见他们三人都不吱声,张仑一瞅弘治皇帝那促狭的笑容他知道自己不开口是不行的了。  

却见张仑拱手:“小子请教:镇内客栈来一人,曰住店三日放银五钱…”  

这是后世很多人都在讨论的“到底谁亏了”的问题,张仑这是故意拿出来给三位阁老。  

张仑还真就不信,他们能够答得出来:“…至午后,房内有鼠。客逐去,店家退银五钱。”  

“小子且问:此事中,谁盈谁亏?为何盈?为何亏?是何典故如其题?!”  

李东阳、刘健和谢迁顿时傻眼了,问四书五经他们不怕。问大明律他们也不怕,哪怕是问术数他们也觉着能应付。  

可这题怎么破?!三人互相看了一眼,脑子顿时飞快的转了起来。  

弘治皇帝也有些傻眼,他没想到张仑居然会抛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来。  

于是转身对着萧敬问道:“萧伴伴,你对此题如何看?!”  

“回陛下,下臣实在无法作答…”  

萧敬躬身苦笑道:“此题看似住店客人亏了,然他未曾住店亦拿回五钱银子。怎能算亏?!”  

“小子再问:甲与乙口角,进而撕打。甲使棒击乙,至乙满面鲜血倒地。甲以为击死,逐往报官。”  

不等三老给答案,张仑拱手再问:“然乙未死,甲离后自行醒来归家。却因失血脚软,半途跌山而死。”  

“小子问:此案中,甲担当何责?当如何判?凭据为何?”  

三位阁老一下子脸都黑了,这特么是考刑律吧!可这小混蛋从哪儿找来的例子,如斯刁钻诡异!  

前面那题还在琢磨着呢,现在又来一题。本来有些许头绪,却直接被再次打断了。  

“小子再问…”  

看着张仑拱手,李东阳赶紧哭笑着对他摆摆手:“促狭小子,陛下是让我等来考你的。”  

张仑闻言不由得撇撇嘴,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啊!  

老家伙知道这些题肯定是短时间内思考不出答案的,于是干脆主次颠倒直接由他们发问。  

刘健和谢迁终究也是松了口气,让这促狭的小子继续下去还不知道会提出什么古怪问题来。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论及出题,李东阳倒是没带磕巴直接给张仑来了一道。  

只是这题,张仑觉得好像略简单了:“句出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  

李东阳倒是有些讶异,张仑的答法是先道出句子的出处和全句然后工整的略缩作答。  

虽然简略了些,但已经展现出功底来。李东阳有些无奈,既是出题了自然是不好再出题与张仑。  

这个时候刘健眉头一挑,缓缓的站起来看着张仑道:“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句出周易·系辞下: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刘健听得张仑依旧是从容不迫先说出处再略缩工整答完,居然笑着点了点头。  

他自小师从理学大家薛文清公门下,自是要求治学清明揉不得沙子。  

既然张仑是答出来了,即便是有些不甘他也决计不会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  

这下李东阳和刘健可都问完了,于是都望向了谢迁指着他能够出个难点儿的题目好挽回点儿面子。  

谢迁却是苦笑,你们两个这是坑我呢!  

踌躇了半响谢迁却是在张仑那双眨巴着的丹凤桃花下,一咬牙开始出题。  

“论,君子中立而不倚!”  

谢迁的话一出口,李东阳和刘健不由得眉头一挑诧异的望向了他。  

弘治皇帝有些不明所以,可他身边的萧敬也是历经数朝饱读书经的老人儿啊!  

于是到弘治皇帝身边小声解释,谢阁老这题看似在说中庸之道实则乃言结党营私也。  

前面的李、刘两位大学士,出题皆为书经。到了谢阁老这里,自然是出论的。  

“君子中立而不倚”迷惑性太强了,即便是放在礼部会试的“论”里面也绝对可以坑死一大堆人。  

张仑听到这题,也是脸一黑!敲里吗啊!心黑手狠读书人,这话是当真不假啊!  

劳资才十三岁,谢老头儿就你给我出这种论题!亏心不亏心啊!  

老谢其实也后悔了,尤其是看着老李和老刘那眼神。但老谢也是有苦说不出去啊!  

泥马,你们俩倒是把自己摘出去了。还让我出难题,我这出了你们俩又觉着我是在为难孩子。  

这好人都让你们做了,坏人全给我做啊!  

“句出礼记·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张仑既然是看破了机关,自然是从容作答。  

很快的张仑便将此题答完,这是真叫李东阳他们三人诧异了。  

若非是饱读诗书而且有着自己的理解,这是肯定答不上来的。  

不过,三人中有李东阳这样7岁入府学少年成名,17岁中举二甲第一者。  

亦有谢迁这样七岁能与祖父做对子,二十六岁状元及第的大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