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骂神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村长跪在地上,脸上老泪纵横,终于在自己踏上黄泉路之前又看见神龙了。现在老村长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个夜晚,他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胡黄两族五体投地,吓得连头都不敢抬!贵为鬼帝的高思继也拉着谭燕玲一起跪拜了下去。  

这是神!拥有本体的神!  

王大宝抬着头看着神龙,一脸的茫然。他对龙的理解还停留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那里的龙基本都是弱势群体。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抽了筋;东海龙王被孙悟空抢了定海神针;小白龙被唐僧坐在屁股底下当马骑,但那都是杜撰出来的小说。  

自古在我们华夏。和平时期龙就是喜庆与祥和,权利与秩序的代表;动乱的时候龙就是独立与进取、顽强与无畏的代表!同时龙还代表着华夏民族最优秀的一个品质那就是“包容”。  

有容乃大,只有学会“包容”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神!  

神是包容与恩典,不是歧视与掠夺。  

神龙就是我们华夏人的精神!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此时王大宝虽然没有跪拜但是他第一次在无敌身边感到了恐惧!!心里嘀咕道:  

“明总他行吗?他能打过这玩意吗?”  

他向无敌看去,只见无敌双手别在胸前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坏了,明总不会是怕了吧?怕了你刚才炸什么湖?你看那神龙气得胡子都直了。”  

空中的神龙,扫了一眼边下面所有的生物,发现很多都是老面孔,稍微缓和了一点。  

老村长虽然时隔多年已经从一个少年变成一个80多岁的老人,但是神龙依旧认出了他。胡黄两族也是天池之巅的常客,月满只时它们都会上来吸取月光的精华。  

看到高思继神龙有点奇怪,他又回到这里干什么?  

看到无敌,神龙大惊!这青年虽是普通肉身但是神魂却和神族的一样,刚才就是他向我发动的攻击?难道他就是返乡的.........???!!!他来这里干什么?又怎么会向我发动攻击?  

这个胖得流油的胖子又是干什么的?  

这时老村长先说话了。  

“神龙在上!我是长白山李家屯村民李春生。您还记得当年从倭寇手中救出的那381名村民吗?我便是其中的一人,那时我还是个少年。此次前来小民就是想告诉您当年被您救下的381名村民全都谨守诺言,至死都没有把您的事情透露出去。其他380人都已仙逝,现在仅剩我一人还在世上。”  

老村长看了无敌一眼。指着无敌又说到:“这位青年前几日来到村里,说是为了天池而来,我从他身上感到与您相同的气息,所以今日便带他一起上山。如果是我错了,愿以死谢罪。”  

神龙只是看了老村长一眼并未说话。这一眼没有责备,只是充满了唏嘘与慈悲。  

神龙的这一眼,老村长立刻知道自己的感觉没错。这个年轻人果然是和神龙同源!  

老村长一边叩头一边流着泪说到:“我李春生代表当年李家屯381名村民再次感谢您的救命之恩!!!!这也许是我们这些人最后一次感谢您了!!!!”  

说完老村长泣不成声。  

神龙已经看出老村长即将寿终正寝,微微地向他点了点头。  

王大宝看到神龙不像刚才那么愤怒了,终于舒了口气心想:“看来这神龙也是重情义的,现在是不是我这个秘书应该出面介绍一下明总的身份?好歹都是来自神域,就算明总怕了神龙也不会怎样。”  

突然一声巨响传来,无敌身上的真元爆开了。高思继夫妇和胡黄两族感受着到无敌身上散发出来的真气机全都呆若木鸡,惊讶得难以附加。  

这是真神吗?真神能有这样的战力?  

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真神应该就是昨夜里的无敌那样;消灭冥潭鬼帝时的无敌那样,那种实力已经是他们想像的极限了。也就只有真神才能这样。  

可现在无敌展现出来的力量不仅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也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像。宇宙中怎么会有如此可怕的力量?原来之前这位爷每次动手就根本没用真功夫。更可怕的是他还是只用了凡人的身体,他要是用的本体那还了得?  

境界的高度造就了认知的局限性。  

无敌面带微笑,说出了让所有人差点疯掉的一句话:  

“打一架?”  

王大宝有点抓狂。这位爷怎么总想打架呀?就不会以德服龙吗?  

神龙闭上眼睛,低沉地说了一句:“不战!”  

什么?不战?  

“刚才炸湖的就是我,你还是不战?”  

“不战!”  

“你要是不战我就端了你的老窝,把这山拆了。”  

“不战!”  

“窝囊废!你他妈是不是神域的种儿。”  

这条龙到底是不是神域的种儿?当然是,它就是那第九条真龙,虽然排行第九,但是战力确是第一的。不然也不会被神皇派来单独镇守天池封印。  

华夏以“九”为极。所以当年的华夏神族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只孕育出了九条神龙。而这第九条神龙天生战力无边,生性狂傲刚烈,攻击性极强,因此得名为“凌”。神皇当年派它独自来长白山天池镇守封印。一是因为它惊天的战力;二是想磨练一下它狂傲的心性。  

要说这“凌”的脾气还真和无敌有点儿相像,都是好勇斗狠的主儿。“凌”在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