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四章 态度不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家伙。  

这还不远?  

广灵支队的主力飞狐岭,距离军分区指挥部有几十里,通讯员跑一个来回至少要两天。  

沐阳看穿了他的心思,不由分说就匀了一个电台组给他。  

“这第一本密码本是雁北区通用的,这第二本则是备用的或者是机密文件用的,注意保管好。”沐阳把密码本交给他。  

“军分区那边?”  

“放心,最近没有组新部队,军分区肯定用不着,何况浑源县路途遥远,我有处理一些战利品的权力,给你也无伤大雅。”  

当然,程序还是要走的。  

“你直接开机联系师长,跟他汇报此事吧。”  

“好。”王刚一直想要一部电台,军分区能同意的话,他当然得要。  

“那些战利品?”  

“都给你。”  

“我们缺两门掷弹筒,你看?”  

“小钢炮罢了,我再给你两门轻机枪。”  

“我可能还要一些被服,要夏装的,而且要最好的!!”  

“行,都给你!你给个数,我等会就给根据地发报,让他们送来…就算库存不够,咱浑源有俩被服厂,日夜加工也得给你弄好。”  

沐阳低头一想,他来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广灵县路况与局势,所以行军速度较慢走了五天五夜…而如今开辟了一条还算安全的路线,补给完全可以在两天内到达此地。  

“夏装还不够,我冬装还剩一些,本想以白菜价卖给百姓,不过看你大概也需要,一并交给你吧。”  

“行!”  

王刚没有说谢谢。  

两人对视一眼,过了一会都笑了起来,后面的战士都能听见两人爽朗的笑声。  

这要是说谢谢,就不是太客气的问题。  

而是见外了。  

有时两军亲密关系建立的第一步就是两方指挥员打好关系。看到两方指挥员都有说有笑,底下的战士们才渐渐意识到两军是兄弟关系,开始摒弃外貌差异试着接纳对方。  

回到指挥部内,王刚派人去把联军的几个土匪头目喊来,现在沐阳来了,他的底气也充足了很多,哪怕不依赖匪军,只需要略施小计展现军力,也照样能把日军吓得龟缩不敢出来。  

“这还是一营吧?你还把最厉害的部队都带来了。”  

等待的过程中,王刚开始观察这些战士。他当然认识何跃生,这曾经也是他下属。而且他在之前的反围攻中就被迫带着支队退回浑源县,与一营一起守浑源城。  

由于沐阳给一营的定位是“城市攻防营”,因此给他们的武器配置是全团最好的,尤其讲究巷战的适应性。  

一般野战当然也不在话下,但却因为携带物资太多、武器太重而不适合游击战。  

“那当然,给你撑腰的,能不带点好的?”两人再次低笑一声,见那几个头目来了,便收敛了姿态。  

“我姓沐,你们好啊!”  

沐阳倒还算给他们面子,站起来向他们问好。  

“你好你好你好!”这算是热情的回应。  

“嗯,你好。”大部分是比较有礼貌的。  

“…”也有冷漠中立的。  

沐阳看了一圈,倒也感受不到太多的敌意,不知道是他们掩藏的好…还是王刚眼光不错选了良好的合作伙伴。  

至于那个之前挑衅八路军的那伙人,在沐阳面前连个p都不敢放,整的一幅和蔼可亲的样子,生怕沐阳也来一个“核蔼可氢”。  

弱者没有拒绝强者的权力…因为弱者无外交,而强者无需外交。  

他们也没想到八路军有一天真的会派主力军队前来广灵县,还以为跟晋绥军一样,派几个人过来组个县政府偶尔收些赋税意思意思罢了。  

广灵和蔚县要变天了…  

见他们态度“还不错”,沐阳也不好一上来就兴师问罪或者质问什么,只是慰问了一番,随便讨论了一些琐碎事就送他们回去。  

临走前每人都送三把枪和十发子弹作见面礼。  

这一送,又是几十杆枪,分到每人头上确实不多,但加起来可不少,这着实让土匪们感受到了沐阳的富裕。  

这也让土匪内部分化更加严重,不少心怀鬼胎之辈都在暗中谋划什么。  

“唉,这枪给我多好?”  

“左右不过一堆破枪罢了,像那汤姆逊冲锋枪…要是再没有子弹生产线,那些枪我都要拿去给民兵们用。”沐阳摇了摇头,左右都是一些换装后的闲余破枪。  

都是刮民党军用的步枪,修好了也没有七九子弹的后勤补给。  

晋察冀八路军不比晋西北的八路军,那边的兄弟部队还能接收到援助,但晋察冀不行,太原日军用铁路将两地的八路军分割开来,运输效率会降低不少,运输成本直线上升。  

“哦?这么说你想弄条生产线?”王刚不懂技术,只是觉得晋绥军能有兵工厂,没理由八路军不拿搞。  

“当然想!听张方同志说,机床数量倒是够了,种类还算齐全,缺的也能用手工暂时替代,唯一的问题就是攻破技术难关。”  

沐阳没想到造子弹就卡在底火问题上,根据地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底火材料。  

复装子弹技术很简单,造子弹的流程也很清晰,关键是这底火…  

为了寻找灵感,张方和张珍带着军工部干部去各大军区“游历”,与其他科研人员讨论开“诸葛亮会”,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  

而为了试验,大家留下了一条子弹生产线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