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章 民主选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2)页“啊?”  

那女孩还是太年轻了,连暗示都看不出来。  

日军少尉见她没反应,以为她同意,便跟她聊了起来,从家里聊到家外,最后才图穷匕见。  

“不了不了!”摆摊的女孩没料到这日军军官是这个要求,断然拒绝了,又怕自己有危险,慌乱之下连摊位都不顾,撒腿就跑。  

“这…”  

“哈哈哈哈哈!”后面的日本兵笑得肚子都要裂开了,看着长官的窘迫样,少有的第一时间赶来嘲笑起这位顶头上司。  

平时他们可不敢骂长官。  

“笑什么笑?给我滚!”  

少尉火冒三丈,跑过去给他们一人一脚。  

那几个日本兵也不还手,想起队长那样子,忍不住又笑了起来。  

乔日成在街头转角处看着他们,没发现有什么异常。  

他唤来自己族弟乔达,慎重地对他叮嘱:  

“你跟着这群日本兵,人手若是不够,就向我的亲卫队借,别让他们搞出什么大事情。”  

“大事情?怎么样才算大事情?”乔达也很谨慎,连忙问清楚一些。  

“就是别让他们去鸦片厂和军工厂,若是硬是要去,也要提前与我说,听见没?”  

“晓得了!”  

他族弟连连点头。  

“那要是搞女人咋办?”  

“让他搞,这还是我带他们来的,想搞还不简单?要是他们自己搞不成,你也得帮他们找,懂不?”  

“懂了懂了!”族弟乔达嘿嘿一笑,那笑容要多猥琐就有多猥琐。  

“哼!”  

乔日成看他这副人模狗样的,知道他也来了兴趣。  

正好自己也想家了,乔日成便不管这群日本兵,让手下抬着轿子把自己抬回去,今夜可得好好“宠幸”自己的小妾。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地消逝,转眼间春节都过去了,随着元宵节溜走,年味立刻散去了不少,只有少数地区过年是整整一个月的。  

沐阳把指挥部从王庄堡迁到了浑源城,一方面他将灵丘县两个乡的管辖权交还给了军分区处理,另一方面他把繁峙县的部队也都撤了回来,把繁峙还给了二分区。  

管辖区变小了,他对部队的控制能力提高了不少,为了关注浑河平原和山阴方向的日军威胁,迁移指挥部势在必得。  

此举未被敌军知晓,因为这代表着八路军对大同的觊觎。  

期间大事也不少,比较出名的可能就是周作人枪击事件,这件事萧汐与他说过,因为萧汐也曾去过北大,因此对此褒贬不一。  

不过听说日军宪兵进驻周作人的家,萧汐认为周作人估计很快就会叛变投敌,白瞎他那“周树人(鲁迅)之弟”“新文化文学家”的称号。  

天寒地冻之下,不管是沐阳自己还是日伪军亦或是乔军,都不会把重心放在军事之上。一年时间足以将交战地化为一片焦土,日军为了恢复占领区的经济,急忙颁布各种利农利民政策。  

当然,日军发给农民的肥料,一袋不少都被沐阳以“高价”全部买走,并且使用的是晋察冀的边币,大同的老百(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2)页姓们发现没法在日占区花掉这些钱,只能试着去八路军根据地。  

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八路军地方的商品不但好用,还便宜,比日军战时管控经济政策下的低买高卖吸血商品好不止一星半点。  

局面就是这么打破的,当一家人通过商品流动得到了不小的利益后,附近人家都会跟着一起干,并且会藏着掖着不让日本人知晓。  

等日本人发现这一状况时,已经晚了,无数物资通过民间渠道输送到抗日根据地内。  

将指挥部和浑源县县政府迁到了浑源城后,沐阳着手建立起完备的地区参政体系,因为他发现各村各镇没有参与工作的人。  

他不想让军队干涉行政,所以破天荒地提出了要搞民主选举。  

根据沐阳的想法,他需要在浑源县建立一个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取代八路军一年前在浑源县建立的临时政府。  

“三三制”意思很多,但在政府内即意为:①工农阶级、②进步分子和中资阶级、③开明绅士的中立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在部队中,就意为“党员、团员、非团员各占”。  

在战斗中,便是人人皆知、大名鼎鼎的三三制战术——轻步兵的巅峰了。  

不过沐阳刚刚提出这个思路时,孙庆东还在灵丘县考察矿区,想要找一处能提供铜矿的地方。听闻此举后,孙庆东连工作都顾不上,急忙从赵北乡回到根据地,找到了正在研究选举方案的沐阳。  

“你怎么能轻易决定呢?不该与我提前相商?”  

孙庆东一进门,就对沐阳劈头盖脸式的质问。  

“哎哟,我也没有决定嘛,你先坐下。”沐阳不知道他为什么生气,但还是以笑脸迎人,拉出一张椅子给他坐“哦?没决定?”反倒是孙庆东停了下来,原来沐阳还没开始决定。  

“是,没决定,只有纪亭同志和你知道。”  

“萧汐同志、肖锋同志和詹云华同志他们呢?”  

“还未知会他们。”  

“那就好。”  

孙庆东的心这才放了下来,不再摆出一副臭脸色。  

“怎么?民主政府不好?”  

“嗯…”孙庆东没有第一时间发表意见,而是伸出手向沐阳问道:  

“草案呢?给我看看?”  

“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