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遭遇袭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直到第五日,落难者们依然没有发现任何救援或者搜索队伍的迹象,依然搜索不到任何广播信号,而绝大部分人的手机,此时已经电源耗尽

不过他们也算是勉强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们每天都有鱼肉和螺肉吃,有粗盐,也有蒸馏水,另外探索密林也时有发现,可惜很多果实都认不出来名字,根本不敢随便吃。

他们很想抓几只兔子或者鸟类来吃,但是这些动物鬼精鬼精的,他们又没有猎枪弓箭等合适的工具,真的很难抓到

被抓最多的,还是树蟒,这东西自恃武力值高强,见到人类根本不会逃,而是与人类对峙。

一般情况下,人类的确是不敢动它们的,但是显然不包括饥饿的人类

人类饿急了,什么东西都敢吃。更别说“蛇肉跟鸡肉味道很像”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所有落难者都知道了

不过树蟒毕竟也不是善与之辈,想吃它们,有可能是要付出代价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方谨言拥有强大的预判能力,几乎从不失手。

第三组的一个男生就被它给一口咬得鲜血淋漓,好在这种蛇是没有毒的

尽管如此,还是没能众人打消落难者们抓树蟒吃的热情。

因为它的肉真的..很像鸡肉,真的很好吃

要知道,他们这些天吃海鱼和海螺真的已经吃腻了

不过他们最怀念的,还是米饭。或者说谷物。

虽然鱼肉蛇肉提供的蛋白质,已经足够让人类生存下去。甚至比谷物更好,但是习惯了吃谷物的人类。突然间吃不到谷物,是会感觉到非常不适的,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

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人类的身体,是谷物提供的淀粉是有依赖性的。

“不吃米饭就是感觉没力气”,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

当然也有很多人怀念猪肉和牛肉

鱼肉完全不能和兽肉相比。

与这些不太现实的愿望相比,找到水源才是最现实的愿望

他们至今还没找到淡水溪流和湖泊,岛上也一直没有下雨他们早就挖好了一个长6米宽3米深1米的蓄水池,只要下雨。他们就能储存大量的淡水,节约点用,至少能管一个月

可惜老天一直就是不下雨。对此方谨言感觉有点奇怪,按理来说,这里植被这么茂盛,应该降雨量非常充足才是,不过想一想,他们才在这里五天而已,碰巧这段时间不下雨也不算十分奇怪。

不过他觉得。即便下雨了,也还是最好能够找到淡水溪流和湖泊。

因为那样的活水,才更能保持清洁干净,也更充足。靠人工收集的雨水,很容易就会变质。

而且热带的雨,一般都是来也快。去也快,一场雨很难将1米深的蓄水池给填满

所以找到淡水溪流和湖泊。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实际上古代人类也是一样,他们总是喜欢临河而居。即便是近现代,河流两岸,往往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不过这不仅仅是因为饮水,还因为是水运方便

刘洪军是赞同这一点的,所以落难者队伍一直都在寻找,但是至今没有找到。

不过这个岛屿的面积非常大,至今他们的足迹可能还不到三分之一,所以还是有希望的。

他们打算继续寻找,他们现在的状况还算不错,所以也不需要太着急

然而第六天的时候,意外就发生了

这一日他们如同前几日一样,派出五支队伍潜入岛屿的更深处

因为这里层林更加密集,危险性可能更大,所以五支队伍有意识的保持靠近,并不敢分开太远。他们的约定是,保证互相之间呼喊能够听见

这样一旦出现危险,其他几个小组立即可以前来支援

可能也是因为这些天,他们探索得比较顺利,几乎没有碰上任何危险,所以有些小组放松了警惕

结果就是这一天他们准备集体返程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惨叫,并伴随着尖锐的求救声

“救命!救命!野猪!野猪”

两个小组立即赶过去支援,结果到的时候,已经有两人被野猪撞死!其他人却不知所踪

两个小组都吓坏了,不敢靠近,直接逃跑了

他们可早就听说过野猪的厉害,据说东北人最怕的三种动物,一株二熊三老虎

也就是说,野猪在东北东北人看来,比老虎狗熊还要可怕!

虽然野猪是杂食动物,一般不吃人,但是发起飙来,那可是什么都不怕,即便是拿猎枪的老猎人也要怕他们三分,何况是他们这些根本没有什么好武器的也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普通人

结果他们逃回去之后,发现另外两队人马比他们更早回来

他们人员齐整,显然并不是遇袭的小组。

“你们也回来了,那出事的应该是第四小组!”对方一见他们就开口说。

“是他们,我们看见他们当中两个人的尸体了”

“死了两个人!”

“是的。”

“其他人呢?”刘洪军面色严峻问。

“我们不知道可能还在路上。”

“你们看到野猪了?”

“看到了,当时我们距离它只有几十米,我们吓蒙了,直接撤退了。”

“你们为什么不一起杀了它,你们有二十个人啊!”

“我们根本没有像样的武器,就一把借来的斧头,怎么杀啊?!”

“就是,我们比起某些人好多了,根本没看见野猪就直接跑了!”

“你他妈的说谁呢,你以为我们没过去吗?我们也过去了!只是没找到罢了!”

“放屁,你们真要过去了,不可能回来这么早!”

“好了好了,大家不要吵,现在最关键的是,必须立即找到第四小组还活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