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百依百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个大肚老婆出去看戏后,贾蓉就来到了尤氏这边。  

贾蓉身边跟着秦可卿的丫鬟宝珠,尤氏身边也有两个识趣的丫鬟。  

此时贾蓉坐在床边搂着坐在自己腿上的尤氏。  

“这地方你一个人住有些大了,把你赶去别的小院又显得我无情。”  

尤氏听到后,尴尬一笑,“都听老爷的安排。”  

贾蓉笑着说:“说得好,女人家就该如此懂事。”  

尤氏这几年很难发自真心的笑出来。  

她被整的太惨了。  

本来性格就不强势,如今更是被调教的彻底没了面子,让做什么做什么,不敢有半点的怨言。  

宝珠和另外两个丫鬟都安静坐在门口小椅子上做着针线活,对里面的事情也不敢过问。  

这边女工做针线活可以换钱,贾蓉会统一拿去外面店里贩卖,做得好的自然就卖的多,拿的钱多。  

之前还不清楚,现在宝珠可算是清楚了。  

今天老爷带自己过来就是让自己长点见识,把自己当成了心腹,以后说不定还要帮着打掩护,瞒过旁人。  

里面的贾蓉最近经常过来找尤氏麻烦,几乎是一天一次了。  

“我可舍不得把你赶去和丫鬟一起住,一起干粗活。”  

尤氏听到后身体一僵,即使是七年了,也没有想过贾蓉会这么缺德没下限,把她这个夫人赶去和丫鬟一起住,甚至是还要一起干粗活。  

那样,还不如死了呢!  

这个时候,就听到贾蓉开口。  

“这大院子你就住着,给你的好处可不是丫鬟,不是小妾,那可都是按照正牌夫人来算的,就是隔壁国公夫人的月钱,也没有你的多,你得好好感谢我才是,我要什么,你得给我。”  

尤氏松了口气,忙说道:“多谢老爷!老爷想要什么,我都给~”  

贾蓉笑道:“那我给你院子里安排一等大丫头四个,二等大丫头八个,三等小丫头十二个,再在轿厅给你配专门的四抬轿子,允许你自己养些花儿鸟儿的。”  

尤氏受宠若惊,甚至是有些害怕,实在是想不出为什么能得这么多好处。  

她可不觉得自己的姿色够这些,这七年来的冷落,让她对自己的认知非常低。  

“老爷的好意我心领了,现在就很好,不能铺张浪费,再说我也没这福气消受。”尤氏不敢要这些好处待遇。  

贾蓉笑着说:“说的没错,无功不受禄。”  

“再过两个月就是元春生产的时候,到时候府里肯定要忙很多。”  

“你脑子不行,也没有一儿半女,管家是不行的,但是贾府那边到时候肯定不少人过来,你总要出来装装门面。”  

尤氏连忙说:“是!老爷放心,我肯定说奶奶和老爷的好话,帮老爷就是帮我自己。”  

尤氏把贾蓉经常对她说的话复读了出来,并且深以为然。  

她现在不依靠贾蓉,还能依靠谁?  

贾蓉继续搂着她说:“你现在过上好日子了,贾府那边的人瞧不起你,但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  

“过上好日子就要让家里人知道,由着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也怪我考虑不周,让你锦衣夜行,没体会到自己过得是什么快活日子。”  

“我记得你娘还在是吧?”  

尤氏忙说道:“有一个比我大几岁的继母,是我老爹前些年刚娶的后娘,来的时候还带着两个丫头,现在估摸着也十六七岁了,关系也不亲。”  

贾蓉笑着说:“那就把她们请过来,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你瞧着她们来我家这里的眼神,看她们体验你平常日子的兴奋头,就知道我对你好不好了。”  

尤氏这几年很少和家里人联系,就是每月的钱也总是不给家里送去,更不要说接济家里人了。  

主要是贾蓉给她的钱少,平常日子也清淡的很,实在是不想家里人过来看到丢人。  

再有就是和家人关系也不好,若是从宁国府赶出去的话,觉得家里人也不会接济自己,于是也就不想听家里口信。  

如今虽然还是原来的态度想法,不想家里人过来看到自己现在这样子,但是自己哪里能说半个不字?  

真以为自己是宁国府的太太?  

“都听老爷的~”  

“乖~这才像话!”  

贾蓉做事情雷厉风行,再加上早就有了安排,很快把原来两个丫鬟升级为一等丫头,算是跟着尤氏历练七八年升级了。  

又把英莲的母亲封氏,和几个独生子女母亲安排过来管理院子。  

配上几个干活利索,从小培养的小丫头。  

有些是最近几年买进来的丫鬟,更多还是干活奴仆的母亲女儿妹妹婶婶之类的。  

年纪大了的也会主持婚配,能过日子的和能过日子的一起,不能过日子的就安排出去做事。  

品性有问题的,退了钱安排回原籍种地。  

尤氏的院子很快热闹了起来,各种之前被搬走的家具也都搬了回来,又试了许多漂亮衣服,还挂了一个铜做的贴金钟表。  

很快贾蓉派了三个轿子去接人。  

轿子刚出门,就遇到了过来的贾政和贾琏。  

“政老爷,今天不去当差吗?”  

贾政看着这个女婿,尴尬说:“听元春说你有事情找我商讨,就过来看看。”  

按理来说应该是这个女婿去找他这个岳父的,不过谁让人家说的也没错,是邀请工部官员过来商议事情,不是女婿拜见岳父。  

贾政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