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处在警校内的刘建明则是在一边眼睁睁的看着他被逐出警校。  

陈永仁离开警校的时候的回眸,刚好对上了刘建明的注视,这是这部剧中两个男主的第一次相见。  

剧情进展到这里,基本上本片的故事线已经开始明朗了,大致就是警方和黑恶势力双方通过安插自己的卧底到地方阵营当中斗智斗勇的故事。  

基本上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余茗也不例外。  

警匪片从上个世界八十年代发展到现在,基本上能拍过的套路都已经拍完了,早就没有了新意可言,即便是如同《无间道》这种双卧底题材的电影,此前也不是没有人去拍过,只是票房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罢了。  

不过就《无间道》这部电影的这个开头而言,余茗自认为还是很精彩的,电影剧情的节奏非常的紧凑,而且叙事手法也非常的到位,不管是演员的演技还是拍摄的手法,都是最顶级的水平。  

但是余茗看到这里,内心却暗自摇头,如果只是这个程度的警匪片的话,想要拿下华夏电影节的金像奖还是不太现实。  

因为题材并不是那么的有新意,即便是质量拍的再好,那这部电影想要拿到电影节每三年一届的最高荣誉奖项,还是有些难度的。  

不过电影接下来的剧情,让余茗略感诧异,这部电影,似乎跟以前的警匪卧底片的套路不一样。  

陈永仁成为了一名小混混,作奸犯科,小恶不断,但是作为卧底的他只能忍气吞声,默默等待着找机会混到韩琛身边,然后将其一网打尽。  

而与此同时,刘建明在警校步步高升,成为了一名警察。  

电影通过几个票房的匹配剪辑,没有任何台词和字幕,就让观众意识到两人已经成长至中年,片名无间道正式出现。  

这个镜头让不少人有些傻眼,合着前面这么长的镜头,居然只是一个引子?  

余茗也被震惊到了,她看了这么多电影,做影评人的时间也不算短了,她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玩楔子的电影。  

余茗内心的好奇心彻底被激起,目不转睛的盯着电影屏幕。  

而镜头过后,这部电影则是进入了第一段名场面——音响点。  

刘建明走入音响店想要购买音响,望着琳琅满目的机型想要找店员咨询,而刚好在店内的陈永仁则在一个角落中起身。  

刘建明把陈永仁误认为是店员,当即咨询了起来,而陈永仁也并不在意,直接当起了兼职店员。  

“有人吗?我想试试那个。”  

陈永仁看了一眼刘建明,语气平淡的问道:“你用什么喇叭?”  

“没有,有什么好介绍的。”  

陈永仁听完后走到刘建明跟前,这两个因为命运而走上人生分叉口的人物,就这样在互相不知道对方身份的情况下相遇了。  

陈永仁给他刘建明推荐了一个一万块钱的胆机,然后说出了那一句经典的台词。  

“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总之一句话,通透就是了。”  

就在刘建明一脸懵逼的时候,陈永仁拉着刘建明一起坐了下来,一起静静的聆听着音乐。  

“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这首歌在电影院的音响效果的加持下,让人如同亲临其境,就好像真的有个人在你面前唱歌一般,深深的把余茗震撼了一番。  

“这首歌”余茗喃喃自语了一番,除了看电影这个爱好之外,听歌也是她为数不多的兴趣。  

这一段让人眼前一亮的旋律,余茗很确信自己没有听过。  

在自己的电影里面,为了一个电影片段,居然又特意写了一首歌,也是没有谁了,果然有才华就是可以为所欲为,余茗有些哭笑不得的想道。  

不过回到电影本身,余茗很快就开始沉思了起来。  

刚才注意力全部在那几句歌词身上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刚才的那段剧情,余茗愈想愈觉得这个剧情设置的巧妙。  

这段剧情反套路化的上来第一场戏就让两位主角相遇,仿佛是一层命运的交错唏嘘,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陈永仁的这个角色,表明了他和当地的商家关系不差,甚至能帮他们看店,并且还有非常不错的审美水平,这说明陈永仁其实并非无恶不作的黑社会。  

电影再一次转场,镜头一转就是陈永仁在街头角落给唯二知道他身份的叶警官送殡的画面。  

至此,陈永仁身份的知情人,只剩下黄警官一人了,而他只能远远地在小巷中送叶警官最后一程。  

之后,便是陈永仁在天外上与黄警官的碰面,而这段剧情中,陈永仁再次爆出了电影的名场面。  

“明明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  

不过这明显只是一句抱怨,很快两人还是聊起了正事,剧情开始进入下一个高潮剧情。  

韩琛会从泰国那边进一批货,可惜的是自己跟韩琛的时间太短,并不知道货仓在哪里,而黄警官则是给陈永仁承诺,这次事成之后,一定让陈永仁退休,随后给他递了一个窃听器以及一个手表。  

余茗此时已经完全沉浸在剧情当中了,电影的节奏非常快,而且叙事逻辑非常的清晰,电影中的每一句台词,通篇没有一句废话,大部分台词里面都蕴藏着丰富的信息。  

细心的余茗更是发现除了台词之外,就连电影的镜头布景里面,也成为了一种镜头语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