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潜龙灭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长城脚下是一片血肉磨坊,不管是少林高僧还是高山隐士,不管是帝国圣女还是神庙祭司,都在为生存而奋战。  

没有人敢停下来,在这等战斗中,停下来就代表死亡。  

没有人敢藏私,战场之上藏私不是智慧,而是愚蠢,越怕死的人死得越快。  

没有人敢保留善意,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步惊云杀的手软仍旧要杀,无名英雄剑碎了换把剑继续,就连从不沾血的小敏,也收割了不知多少生命。  

脚下血红,大地浸润了鲜血。  

天空血红,这是上天的悲哀。  

这是千秋大劫,国运之战,种族之战,只能死,不能败。  

败,就是亡国灭种。  

无尽的煞气凝聚在半空,厚厚的黑云挡住了太阳,似乎上天也受不得这等血煞厮杀,遮住了眼睛。  

杀红眼这种形容词已经过时了,这些人不只是杀红眼,身体都已经被鲜血染红,人人带血,多么强大的武者都不例外。  

少林方丈被赤绝一掌烧成灰烬,尸骨无存。  

武当掌教被四位草原勇士围攻,粉身碎骨。  

第三猪皇身中三十九刀,和一位大祭司同归于尽。  

第二刀皇被斩断了左臂,狂笑着拉着“苍狼”部落的首领一同下地狱。  

怀灭身受重伤,在怀空的拼死救援下脱离险境,还没等彻底安全,便为了保护怀空被草原至尊神庙的大祭司击杀。  

步惊云伤了,聂风伤了,无名伤了,武无敌伤了,就连武功最强的龙儿也伤了。  

不管是谁,都无法确认,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  

但他们知道,只要大战胜利,他们的经历会被树碑立传,亿万人传颂。  

没有人能否认英雄,林轩不会允许,林明达也不会允许。  

大周高手损失惨重,草原方面更是如此。  

大战至今,已经有七个部落的首领身亡,三十二所神庙的失去了祭司,玄武君死亡,赤家灭门,百万联军损失超过四成。  

为了胜利,各大部落的首领继续征兵,无论老人,妇女还是孩童,只要能拿起武器,那便要上战场。  

千秋大劫的劫气已经让他们陷入癫狂状态,不亡族灭种不休止。  

另一头,笑三笑回到东瀛之后,以万道森罗控制了德川家康,随后凭借绝强的实力消灭所有反抗势力的首领,帮助德川家康一统东瀛。  

然后,便是残酷十倍的穷兵黩武。  

走火入魔的笑三笑或者说龙龟激发出了全部的兽性,他不再是神兽,而是凶兽。  

凶兽,从不在乎人的生命。  

他只想获得胜利,只想继续生存。  

即便多番策划,花费四千多年才获取人类的身体,但这也是逆天而行,要受到惩罚。  

四千年积攒的劫难爆发,人劫和心魔劫同时到来。  

人劫无需多说,杀了林轩一切结束。  

心魔劫却是笑三笑故意的,利用心魔吞掉笑三笑本体的意识,夺舍身体,无需彻底消灭心魔,只要解了执念,劫难就断渡过了。  

笑三笑这具身体唯一的执念,便是胜过林轩。  

草原大战还在继续,笑三笑必须趁着林轩还没有参与草原大战的机会再次发动入侵。  

无需彻底打下大周,只要屠戮一些城池,便算胜了。  

只要胜了,便渡过心魔劫,渡过心魔劫,渡过人劫的把握再填三成。  

笑三笑计划的很好,可他不知道,他没有取胜的机会,他做的一切,都在林轩的算计之中。  

得益于连城志的穷兵黩武,东瀛的战船非常多,征兵手段也是五花八门,东瀛百姓对此习以为常。  

德川家康和笑三笑的暗子一同行动,不出一月,便重新征集了数目惊人的大军。  

同草原联军一样,无论男女老幼,能拿得起武器的,就可以参与战斗。  

当然,第一批乘船出海的肯定是更强壮一些的精锐,连城志作为后备的二十万大军也在其中。  

林轩,幽若,白素贞三人站在一块巨大的礁石之上,数十里外便是东瀛大军。  

天崩地裂,惊天杀孽。  

若非处于大劫之中,无论福缘多么深厚的人,也不敢如此出手。  

就算是大劫,就算是敌人,也会生出几分心魔。  

这是三人必须承担的责任,责无旁贷。  

海水流过礁石,如同真气流过丹田,力量一重又一重的积攒,一股超越林轩至强一刀“倾城之恋”的能量在大海之上孕育。  

一人之力,怎敌天地之威。  

破碎虚空只是在天地之间打开一个口子,不是一拳灭天地。  

潜龙!  

灭世神器!  

为了这场大劫,林轩最终还是命人制造了潜龙,比当初的潜龙更大,可以积蓄的能量更多,爆发出的威力更强。  

潜龙的力量是海水的力量,大海之上本就海浪涛涛,即便是笑三笑,也无法发觉。  

港口处,东瀛大军已经集结完毕。  

礁石内,潜龙的力量已经继续到了极限。  

林轩三人对视一眼,运转真气连成一体,如此庞大的能量,唯有三人一体才能发动。  

“轰隆!”  

“咔嚓!”  

一系列的巨大响动过后,大海之上爆发出了核弹一般的威能。  

恐怖的能量爆发激起了无边海浪,本就处于地震多发带的东瀛瞬间天崩地裂,地动山摇。  

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战船在天地之威面前没有半分抵抗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