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冀州局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鸣在帐篷里面,开始研究地图。  

“嗯,至少将雁门、常山、赵国等郡都给抢下来。”  

章鸣研究一番地图之后,决定拿下更多的地盘。  

后方的军队不断的过来支援,幽州成了后方,逐渐空虚,不需要那么多的军队。  

而曹操那边,后方的支援没办法到达,他没有那么多的粮草可以供应。  

研究之后,章鸣对士兵说道:“让云长、翼德等人准备一下,我要去会会曹操。”  

前方,关羽很快就安排好。  

章鸣率领一支军队跟关羽汇合。  

“去将曹阿瞒叫来。”  

章鸣到了对峙的前线,十分不客气的说道。  

曹军士兵也不敢大意,马上去汇报。  

于是,曹操带着吕布、许褚典韦,几个夏侯跟曹将到来。  

“章鸣,很快我们又见面了。”  

“想当年,我们讨黄巾的时候,还一起把酒言欢,而你都成糟老头子了,幸好我还年轻啊。”  

章鸣看起来比往年就是成熟了点,跟老一点都没有关系。  

可能是经常升级强化身体的原因。  

曹操受到暴击,当真是扎心了。  

“章鸣,找我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没错,邺城需要分高下,昨晚一战,我们各自损失万余人,而一群宵小还在一旁窥视。”  

“我提议,我们一起出兵两万,将袁军驱逐,之后再好好争夺这邺城。”  

邺城,双方都不会轻易放弃。  

“好提议,不知道要怎么操作?”  

曹操自然答应,有袁氏集团在,他也很危险。  

“各出兵两万,足够驱逐袁氏集团,将他们赶出冀州。”  

曹操当即答应了下来。  

“子龙,你亲率两万轻骑,追杀袁军。”  

“曹仁、夏侯渊,你二人也率两万军队出击。”  

三将各自去安排。  

然后章鸣对曹操说道:“冀州,我势在必得,等袁军一退,我便不会跟你客气。”  

“一样,付出再大的代价,这邺城也不容有失。“  

曹操同样放下一句话,双方分开。  

章鸣他们各自回去。  

赵云跟曹仁他们一起出击,杀向袁军。  

袁军收到情报,望风而逃,赵云他们依然追击过去。  

“郭图,难道他们联合起来了。”逃跑路上,袁熙问道。  

这郭图是跟袁谭的,主要主意虽然是他出的,但是其他谋士也一起出力,共同策划。  

“这章鸣跟曹操都不傻,当天天亮之后,他们就会克制,就是不知道,当天晚上他们打得如何。”  

审配说了一句公道话,没人内部吵起来。  

袁家三公子,路上又争论起来了。  

到底是死守冀州的其他地方,还是直接退到并州去。  

一番争论,逢纪说道:“直接退出冀州,让冀州成为他们双方争夺的地方,如果死伤太多,我们还有机会杀回来。“  

“我们的军队大部分都是新兵,根本顶不住他们几轮冲击,到了并州,好好训练。“  

这几个谋士,虽然爱争权夺利,但是本事还是有的。  

所以,几个人做出明智的选择,直接退到并州,章鸣跟曹操就不会追击他们。  

赵云跟曹仁他们离开之后,章鸣跟曹操都在紧急的布置。  

曹操收刮城内的资源,但是他也没有滋扰百姓。  

这邺城被一分为二,所有的百姓等于都被隔离,因为城内街道都是军队,百姓们也不敢出来。  

章鸣现在也没有去打扰这些百姓。  

现在,章鸣需要处理许多问题。  

第一就是城内百姓的生活,第二就是要怎么对付这些世家。  

“马上快马将信送回去,让甄逸马上写信,哪些人可以用,哪些世家需要除掉,同时发动所有在邺城的情报系统。”  

“让戏志才马上赶过来,让陈宫与郭嘉,调集粮草跟兵员过来。”  

邺城,成为天下关注的地方。  

整个天下,将目光都聚集到了这里。  

有道是,得冀州者得天下。  

这话虽然夸张了点,但是能得到整个北方地区。  

而冀州最重要的就是邺城。  

邺城,必须一分高下。  

双方都在调集资源。  

曹操那边也头疼。  

他现在没有足够的资源,怎么养这些百姓?  

将他们一直困在家里也不是个事。  

曹操整天开始处理麻烦事情。  

双方都没有动手,此时还不是决战的好时候。  

而章鸣这边,迅速出兵,攻打其他地方。  

一个郡,章鸣只打算放五千守城军,让他们守住郡城即可。  

这几天,曹操则一直在处理世家问题。  

许多世家已经要依靠曹操,曹操一直在接待他们,商量各项事情。  

曹操用了好几天才弄清城内世家的情况。  

弄清之后,曹操突然发现,大事不妙。  

曹操将所有谋士叫来。  

“章鸣竟然趁机,占领了冀州其余地方,这对我们十分的不利。”  

许攸说道:“这需要很强大的动员能力,后勤跟兵员调动,速度要非常快。”  

荀攸也急切的说道:“主公,如此下去,我们必然处于劣势啊。”  

双方都想要邺城。  

这邺城十分的重要。  

然而,曹操如今实力不济,没办法调集大量的资源过来。  

“主公,如今我们必须调集大量的粮草,囤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