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收割人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鸣开始做了兖州跟徐州的专题。  

报纸一出来,很快就脱销。  

好消息是,现在经过技术革新,制造更便宜的报纸出来,现在发行报纸,至少能保本了。  

幽州能识字的人很多,很多人都买了报纸看。  

他们也渴望知道天下事,有条件的就自己买一份看,没条件的就到处蹭,甚至路边有很多人专门读报纸的。  

现在,报纸影响力巨大。  

他们远在幽州,已经知道南边的两个州要打起来了。  

大概七天时间,曹操也拿到了报纸。  

“这章鸣,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荀彧还没到兖州,报纸就已经送到了,章鸣是日夜派快马,一站站的传递下去,换人换马,日夜不停。  

如果不是很多地方需要绕路,恐怕不用三天就能将消息传到。  

曹操发火,章鸣的评论好像没针对谁,站在道德的高点上,已经预先讨伐曹操。  

打仗,怎么能不波及到普通百姓,到时候只要波及到,章鸣就可以开喷了。  

一个月之后,曹昂再次找章鸣他们借钱。  

这次是借现金,需要一千万。  

这一大笔钱,都是用来做军费的。  

章鸣自如是来者不拒,也不怕曹操还不了让田丰借给他们借钱一个月之后,曹操完成了准备,又让招募的军队训练了一个月。  

虽然,这新招募来的军队不参加,但是也要让他们守家里,所以需要一段时间训练成型曹嵩死后三个月,曹操终于出兵。  

这三个月,章鸣的报纸销量大增,章鸣在上面有很多的评论。  

评论曹操一方的优势,然后分析了徐州的情况。  

报纸甚至远销整个大汉,比如蜀川地区,那地方章鸣没有专门派人送过去,而是靠着商人带过去。  

如此,蜀川两个后才能看到报纸,但是那的人依然很有兴趣。  

曹军出发。  

向徐州进攻。  

第一战,攻占一座城池,曹操大肆屠杀。  

曹操很是吩咐,进攻的时候,不要俘虏,而且还杀百姓。  

这消息,很快就送到章鸣这里。  

“曹操果然如此,为了他的正义性,为了表现他的愤怒,他竟然大开杀戒。”  

这大开杀戒有好处也有坏处。  

曹操为了吞下徐州,已经不顾道义。  

章鸣立刻写了一篇评论。  

“徐州百姓,因为陶谦无能,生灵涂炭,曹操虽孝,却滥杀无辜,好坏不分...”  

戏志才刚好来汇报情况,章鸣将评论给他看。  

“主公,您这是双方都骂,双方都不对,陶谦是无能加该死,曹操则是不应该对老百姓下手...”  

“哈哈哈,正是如此。”  

“你来可有什么好消息汇报?”  

“主公,有好消息,经过三个月的布局,徐州的情况,大概四天半左右就能送到幽州来,就算有意外,六天也能到。”  

这可真不容易,百里就设置一个点,一个点十几个人十几匹马,能充分休息,也能应对突发情况。  

这投入巨大,戏志才也能安排了三个月才完全弄好。  

当然,不都是百里左右,有些比较近,有些更远。  

“太好了,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及时掌握情况了。”  

“如今,曹操欠我们钱,还有就是曹昂也在幽州,我们马上派人开始去招募流民。”  

“不管用什么办法,哪怕用骗,也要大量的招收流民。”  

徐州的消息不断传来。  

曹操势如破竹,徐州难以抵抗。  

徐州,没有人能对付得了曹操。  

陶谦无能,渐渐看清形势,无法守住徐州。  

不得已,他终于去求援,而求援的对象便是刘备。  

而章鸣,第一趟带回来四千多流民,直接安置在辽东。  

第二批又带回来六千多人,安排在了蓟县,一部分人直接让他们去修城,然后给饭吃。  

接着,第二批第三批,不断的有流民送到幽州来,而章鸣让人分散到各郡去。  

曹操攻势迅猛,无人可敌。  

杀入徐州之后,曹操也学着章鸣,洗劫世家的财富。  

不同的是,曹操打着是给父亲报仇,血洗徐州的名号。  

这一血洗,确实很来钱。  

曹操感叹,还是打劫来钱快啊。  

打劫确实来钱快,就是后遗症大了点。  

但是,曹操已经顾不上这些,直接洗劫。  

曹操连续屠城两座,而这消息及时的被散步出去。  

于是,许多城池里的百姓都携家带口的逃出来。  

“去幽州吧,有人接。”  

“这呆在徐州是没活路了。”  

“陶谦无能,报纸上都说了,他是挡不住曹操的。”  

“曹操为父报仇,会杀光所有人的。”  

本来这些言论没那么可怕,但是当曹操开始屠城之后,一切都变了。  

这些不是简单的流言,而是可能的事实。  

众多人逃出城之后也非常害怕。  

此时有人带着他们去幽州。  

这些百姓害怕,就跟着走了。  

“到了幽州什么都有,吃的,土地都有。”  

“幽州地多人少,家家户户都能分到土地。”  

“幽州还帮忙盖房子,虽然是破茅屋,好歹能住人。”  

跟曹操屠城不一样的是,这里宣传幽州的好处。  

当然,这都是事实,甚至不仅仅如此。  

章鸣为了安置这些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