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刘虞被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鸣出兵并没有怎么打,倒是公孙瓒已经决定出兵。  

不久,公孙瓒出兵数万,攻打刘虞。  

此时,袁绍才知道章鸣为何要攻打他。  

袁绍这次就叫了几个人来商讨。  

“章鸣就不怕公孙瓒趁机做大?”  

沮授回答说道:“章鸣恐怕也想灭掉刘虞,毕竟章鸣将幽州看成自家的,然而刘虞威望高,又是幽州州牧,实在不好下手。”  

“而这公孙瓒与刘虞积怨已久,倒是敢动手,如此虽然更麻烦,却能解决道义上的问题。”  

众人明白过来,章鸣是要借公孙瓒之手除掉刘虞。  

同样,袁绍也有这心思。  

幽州也是袁绍看上的地方,所以他最后也要面对刘虞。  

这刘虞是不可能投降的,他的身份特殊。  

所以,除掉刘虞是最好的结果。  

袁绍顿时与章鸣取得共识,接下来就好操作。  

两军倒是行动频繁,经常出兵。  

就是没真打起来,章鸣在报纸上经常宣称,今天杀敌多少,明天杀敌又多少。  

现在报纸发行数量大,很多人都会看到,这公孙瓒也能看到。  

同样,袁绍也对外宣称杀敌多少。  

两人的说法都不同,所以谁都不能相信。  

但是有一点可以信,就是他们真打起来了。  

双方损失多少,公孙瓒是不会信的,但是他相信真打起来了。  

于是,北方好像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上。  

公孙瓒果然厉害,没多久就打得刘虞无力招架。  

各大诸侯其实也没闲着一直在扩大自己的势力。  

章鸣跟袁绍打得“火热”。  

战报是一天一报,并且传遍各地。  

“辽东军队杀敌五百。”  

“袁军杀敌七百。”  

“辽东关羽率兵与颜良大战,从早打到晚,杀敌一千余人。”  

“袁军颜良杀敌九百余。”  

“袁军偷袭辽东郡营寨,杀敌七百,烧毁军帐数百。”  

“赵云率兵偷袭运粮队伍,杀敌五百,俘虏四百,烧毁军粮三十余车。”  

各种战报,天天在各地传开,很多时候,今天早上的战役,晚上的时候就传到了邺城跟辽东。  

双方隔空打架,各自损失惨重。  

当然,普通百姓跟一些消息闭塞的人是相信的,然而一些精明的人都不相信,他们只相信两军真的在打仗。  

章鸣的报纸经常会刊登一些战报,写的很精彩,将关张赵跟徐荣写成了英雄人物。  

如写一般,几个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如今,因为战报,还有章鸣在上面偶尔会写一些诗词,报纸发行量直线上升,直接翻了一番。  

当然,大部分是青州的商家直接大量购买过去,然后卖到其他地方去。  

他们转手卖出去,能卖出高价。  

这点钱对有钱人来说不算什么。  

而章鸣他们,由于规模上来,成本慢慢压缩,现在一张报纸的成本只要18铜币,卖15铜币,亏得不那么多。  

章鸣相信,继续改进工艺,成本还能继续下降。  

袁绍跟章鸣貌似打得火热,其实双方都是出兵在没有敌人的地方进行演习,有时候还故意放火制造声势。  

而他们两军交战的核心区域,任何人都进不来,双方都安排了大量的斥候。  

倒是公孙瓒,出兵之后,雷厉风行。  

一个月的时间,就打得刘虞招架不住。  

刘虞一直后退,本来有两个郡,如今只剩下上谷郡一个郡。  

刘虞手下也是有能人,大将阎柔等人,其实能力不错,奈何这刘虞假仁假义,打仗的时候这不许做,那不许做的。  

弄得刘虞的手下施展不开,让公孙瓒频频得手。  

公孙瓒经常带着白马义从亲自冲阵。  

刘虞不敌,军队一退再退,一些心志不坚之人逃离了刘虞阵营,跑到了公孙瓒阵营。  

公孙瓒还收降了不少俘虏,军力一直在壮大。  

即将退无可退的时候,刘虞说道:“吾不守城,全军在城外与公孙瓒决战,免得到时候城池内的百姓遭到乱兵冲击。”  

“州牧大人,不可啊,我军战力较弱,守城还能守住,在外打仗,将会一败涂地。”阎柔说道。  

许多刘虞的手下也劝说他,不能打。  

但是刘虞心意已决。  

他对众人说道:“吾将亲自督战,与公孙瓒决死一战。”  

决战的命令下来了,明眼人都知道这次要失败了。  

许多人动了其他的心思。  

而一些忠于刘虞的人努力维持局面。  

大战终于要开始了。  

公孙瓒听到消息也是很高兴,亲自率领三万大军,与之决战。  

刘虞一方有五万人。  

但是公孙瓒清楚,迎面在他们这里。  

大战开始,就在城外十几里的地方。  

双方军队摆开,公孙瓒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出全力。  

等到双方剿杀在一起的时候,公孙瓒突然率领白马义从冲阵。  

一个冲锋就将刘虞的军队冲散。  

公孙瓒直接带人一直突击,杀到刘虞的身边。  

公孙瓒手起刀落,直接将刘虞给杀了。  

“割下刘虞的脑袋。”  

命令士兵将刘虞的脑袋割下来,然后公孙瓒亲自用长枪挑着。  

“刘虞已死。”  

众人大喊起来。  

刘虞一方,顿时士气崩溃,军队四散而去。  

刘虞的几个心腹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