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占领十余县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荣投降之后,章鸣并没有急着让他领兵,而是到了辽东之后跟着士兵一起训练。  

要想了解辽东的军队,熟悉辽东士兵的战力,那就得跟他们一起训练。  

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徐荣才知道辽东士兵的强大,知道怎么估计己方的战力,知道下了命令能起到什么效果。  

经过一段训练之后,章鸣才让徐荣独领一军。  

这次,雪藏已久的徐荣才开始使用。  

辽西被占领,对他们的士气肯定又是一个打击,公孙瓒没办法攻不下辽西,只能撤退。  

公孙瓒离开了,关羽到了辽西与徐荣汇合之后就没有继续追击。  

“关将军,公孙瓒短期内是没能力杀回来的。”徐荣说道。  

“嗯,这次他损失不小,青州那边,我大哥早有安排,怕也是讨不了什么便宜。”  

公孙瓒懊悔无比,公孙越连连自责。  

“大哥,都是我不好,没想结果会是这样。”  

公孙瓒没有怪他,路上,他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章鸣是早有准备。  

“青州要么没有结果,要么也要损失很大了。”公孙瓒说道。  

这里,章鸣有了准备,那么在青州那边,定然也是有准备的。  

公孙瓒也没办法,那边如果要发生,也应该发生了。  

话说在青州,章鸣早就探查到他们埋伏的地方。  

然后派赵云跟张飞两支游离在外的军队,突然袭击他们埋伏的军队。  

两军联合绞杀,将公孙瓒的一支六千人的军队打散。  

击杀四千多人,俘虏一千余人,只有少数人能逃走。  

其他几路伏兵,知道计划败露,于是带人撤退。  

如此,公孙瓒的计划全面破产。  

公孙瓒不仅没能成功,还损兵折将。  

接着,章鸣让张飞跟赵云接连攻破临淄城周围的十余个县城,并且占领了这些县城。  

章鸣占领了县城,那是要刮地三尺。  

章鸣在临淄城,听闻消息之后大为高兴。  

戏志才说道:“主公,您如果将兵力都压上,公孙瓒的军队损失还要更大。”  

章鸣摇摇头说道:“还不是时候,公孙瓒最大的敌人不会是我们,会是袁绍。”  

公孙瓒要发展,只能跟袁绍或者刘虞争地盘。  

章鸣占领了辽西之后就不会再进攻。  

继续前进,就是右北平,就要跟公孙瓒死磕,两军肯定都损失惨重,最后被袁绍灭掉。  

公孙瓒不会那么干,章鸣也不会。  

张飞跟赵云,打下十余座县城之后回来。  

两人喜滋滋的。  

“大哥,我们干的如何?”  

“很好,可以喝酒。”章鸣知道这张飞来邀功是干嘛。  

战时不允许喝酒,这张飞就算再大胆也不敢喝。  

到了临淄城,是允许喝酒的。  

张飞一听可以喝酒,顿时大笑起来,拉着赵云去喝酒去。  

陈洋也过来汇报。  

“陈洋,十余座县城,全部由你接管,每城给你两百人,只要维持县城正常运转便可。”  

“另外,在县城大量招募流民跟工匠,尽管许诺待遇,能带回去就全部带回去。”  

“是,主公。”  

陈洋详细记录下章鸣的要求,然后询问一些问题。  

陈洋说道:“主公,既然这些城池我们最后可能都要放弃,那为何不强制将里面的百姓给搬空,将他们全部都带回辽东去?”  

“不可,如果那样,百姓会争相逃跑,我们慢慢来,先弄走一部分,当这里的百姓数量慢慢减少的时候,最后要撤离的时候我们才有办法将人带走。”  

“我们在这里还要赚钱,还要购买粮食,所以需要徐徐图之。”  

陈洋明白过来,如果下令搬空县城,青州的世家大族等等也不让章鸣这样干,另外百姓也会吓跑。  

章鸣要做长期买卖。  

占领了周围的县城,物资章鸣一点都不会留下,全部都用来招募流民。  

多了十余个县城,陈洋将人都散出去,能设置的点就更多。  

现在,往返辽东的船只,每次都能带满人回去。  

章鸣的实力在快速的增长,他控制下的几个郡人口也越来越多。  

而公孙瓒,回去之后懊恼无比。  

这次完全被耍了,辽东跟青州那边都被埋伏,损失巨大。  

公孙瓒一肚子火,此时辽西还被占领了。  

此时辽西有关羽跟徐荣镇守,他若再想偷袭辽东已经不可能,后路都会被断了。  

“大哥,不如我们出兵直接要回辽西郡,这辽西郡对我们太重要了。”公孙越说道。  

“暂时不可能了,袁绍一直在扩充实力。”  

公孙瓒本来以为很轻易就能拿下辽东,结果却是不能。  

公孙瓒的苦只能吞下。  

公孙瓒没有任何动作,而章鸣只是保持原样,一直在扩充实力。  

现在,每天都有数千人被他运回他控制的几个郡。  

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而章鸣也因为要建立大量的房子,还有打造农具,花钱如流水,大量的钱币撒出去。  

同时,他的吸金能力也非常强,卖食盐、白酒、茶叶的钱维持着如此高速的发展。  

“志才,临淄就交给你了,我必须回一趟辽东。”  

临淄城,现在很稳定,有徐晃、戏志才还有张飞跟赵云,加上如今接近三万的军队。  

章鸣要回去搞钱,是要搞钱,搞的是纸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